別對感覺「踩煞車」 高敏人可以更加珍惜自己敏銳的感受力
文/武田友紀
善於「發現細節」的高敏感受力
高敏人很容易感覺到其他人沒有察覺的細微事物,他們可以分辨出微妙的色彩差異或是聲音的高低等等小小的「不同」,並且能細膩地感受。例如,品味天空的美、感受他人的體貼,發現每天一點點、小小的「美好事物」,這種「感受力」是高敏人的幸福泉源。
正因高敏人的感受力強,將自己置身於適合的環境裡是很重要的事。在不適合的環境裡,容易接收痛苦訊息的那份敏感度,若放在適合的環境裡,就會發揮正面的作用。
以下是高敏人透過「感受力」而發現的幸福:
● 身旁的人微微一笑,就覺得很開心(店員或同事)。
● 去到氣氛活潑融洽的地方,就會覺得愉快(校慶之類的場合)。
● 會因為天氣而感覺幸福(晴朗的日子就會想外出)。
● 因為漂亮舒適的空間感覺療癒(咖啡店的露台座位。空間寬敞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 因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改變而愉悅(例如瑜伽的一個動作,身體各處都伸展開來,覺得非常舒服)。
● 感受自己的心理狀態(期待、興奮,都能強烈感受)。
高敏人很容易就會發現小細節,並樂於享受小細節的趣味。例如在看舞台劇的時候,發現演員服裝或是演出中舞台上的小機關,就會覺得快樂,或者是在咖啡店,發現收銀台旁邊裝飾了萬聖節的南瓜或是聖誕樹等配合季節的雜貨時,在結帳時心裡就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高敏人會察覺到那小小的、不起眼的用心,並且連用這份心的人背後的情感,都慎重地收下珍藏。還有,像是因為店員的貼心而高興、為自己將晚餐的魚料理得美味而暗自竊喜等等,捕捉日常生活小事中的喜悅,也是高敏人的拿手本事。
讓「感受的幸福」延伸①留下享受快樂的時間
那麼,要如何讓這些「感受的幸福」延伸擴大呢?首先最重要的,是允許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快樂、感受幸福」。
因罪惡感而被遺忘的時光
你可能會覺得很訝異,「咦?是這樣嗎?」但是,幸福的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就被你當作「沒有生產力」、「多餘的東西」,給推到牆角邊去了。
你難道不曾因為「把時間用在自己身上,總覺得好像有罪惡感」嗎?像是以下這類情況:
● 喜歡躲在軟綿綿的棉被裡睡午覺。但是當你真的做了這件事,又會覺得「好像做了什麼沒有生產力的事……」而有罪惡感。
● 總是很忙碌,很想放空一下。可是一旦真的放鬆休息,又覺得「應該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產出了什麼」、「對誰有幫助」、「別人是怎麼看的」,當成果主義的觀點被帶進幸福裡去,就會感覺那些為了自己而開心、悠閒去感受的時間,都像是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一樣。
這時候,請反問自己:「過去曾在什麼樣的時候覺得幸福?當時開心嗎?」「什麼樣的時候,會感覺心滿意足?」了解自己「幸福的時光」,是增加幸福感的第一步。
察覺自己所認為的幸福,並且認為「重視這些感受,是沒問題的」,就不太容易再被成果主義或忙碌狀態給干擾了。就像是下了錨的船一樣,即便隨著海上波浪搖晃,也不會漂流到別處。為了自己去感受、去品味的一段時光,本身就是幸福。
請你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
讓「感受的幸福」延伸②重視讓你討厭的感覺
另一個延伸幸福感受的要點,就是如同要你重視「美好的感覺」一樣,也重視「討厭的感覺」。
高敏人的感受力,不分時間地點都會自發地運作;在職場裡,你會感覺到「那個人的這種說法很容易聽懂」,於是便運用在郵件的文字裡或是製作資料上;又比如當你察覺對方「希望你這麼做」時,便會很快為對方動手去做。
在對於工作或人際關係等「有幫助的場合」中使用感受力的人,有時候會將自己覺得討厭、覺得疲累的身心狀態隱藏起來,表現得與平常並無二致。
這就是只把「感覺」用在認為有用的地方,並且無視沒有用的「感覺」。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代表你對自己的感受力踩了煞車。只利用有幫助的「感覺」,乍看之下是十分合理的選擇,但其實這是對自己「有條件的愛」。
有用的事情就覺得可以有感覺,但是卻不希望去感受比較費工夫或麻煩的事,就像是對自己設下條件說「我喜歡有用的你」、「沒有用的你就不要跑出來拋頭露面」一樣。「自己感受到的事情,對自己來說是真實的」─對這種感覺的信賴,也就是所謂自我肯定感的一部分。
感受力不要只用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也請運用在照顧自己上面。像是覺得好睏、好累的話,就算只有一點點時間,也讓自己休息一下。接受你所感受到的, 並且好好照顧、重視這種感受,能幫助高敏人習慣「無論是正面或負面、工作或生活上的感受都沒關係」,感受力的基礎就會穩固下來。
不論感覺到什麼情緒,都請你好好珍惜,這樣一來,每天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對工作有用」的感受能力,都會有長足的進步。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讀書共和國出版之《高敏人的優勢練習課:認同自己的「敏感力」,發揮內在力量的天賦使用說明【暢銷新裝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