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神童的焦慮!班上近三成學生看身心科 自殺通報飆升八倍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張祐嘉(楊陽老師)

【神童焦慮】

看不見「贏」的盡頭

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一班有近三成學生看身心科

「學生通報五年飆升八倍,死亡數成長一.六五倍……」

搜尋上課用的閱讀題材時,無意間瀏覽到這段新聞。我懷疑數字誇大,媒體斷章取義,於是上政府網站找原始數據,沒想到一看,國、高中生的自殺通報結果確實如新聞報導所呈現,其中有一段內容令我怵目驚心:「國健署日前公布一一○年度的『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也發現,曾認真考慮自殺的國中生有25.3%、高中生有25.0%,曾嘗試自殺的國中生有10.4%、高中生有9.4%……」

這項統計多少印證了我在教育現場的憂心觀察:整體而言,學生身心狀況的發展每況愈下。班的行政導師前陣子也憂愁地反映,某一班有近三成的學生在看身心科。

統計數據顯示的變化,雖然可能是家長警醒,積極地照顧孩子的身心,求助的比例因而提高。但在前線感受到的是,確實有比以往更多需要身心照顧的學生。

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頭幾年在補習班上課,下課後,只需要帶學生解題就好,近幾年則演變成時常得深夜在線上聽學生抒發情緒。「我找不到人講,能跟你講嗎?」學生這樣的開場,總讓我即使在深夜收到簡訊,也無法拒絕。

在談心過程中,學生常口述一套詭異的劇本:「小時候我本來成績很好,長大卻……」

本以為是高中課業壓力造成,但有天收到一位陌生家長來訊,我才察覺到情況不單純。

訊息內容寫道:「看到別人家很多神童,好焦慮,怕孩子跟不上別人。」這位爸爸的孩子才小學三年級,他竟然焦慮起孩子輸給其他小孩,透過網路,向素昧平生的我問起各種「超前部署」的英文課程建議。他說,孩子念小一時本來很優秀,考試考得很好,不知為何從三年級開始背單字後,便耍起脾氣,不願學習。

我一陣困惑:考試壓力與優秀標籤,是怎麼放在小一生身上的?小學生不是應該自由自在地探索、學習嗎?

難怪常有許多學習動能低落的學生對我說,自己這樣痛苦地讀書好多年了。這位爸爸的焦慮,讓我意外地看到學生口中詭異劇本的原點。

面對這類焦慮的家長傳來訊息,我常習慣地問他們:「你希望國小的孩子趕上誰?」

我總請他們緩和並思考一下: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或是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而螢幕另一端的家長們通常會描述:常在家長群組看到誰誰誰的小孩參加菁英、超修課程,還有好多孩子才國小就看完數本英文小說、通過語言檢定、數學超修、背單字競賽得名、鋼琴神童或很會背誦唐詩……

「看到這些神童,就覺得自己的小孩好像輸定了,越想越焦慮,於是幫孩子安排資優課程,誰知道孩子相當抗拒。

「老師,你能推薦英文教材,讓我可以在家自己操作嗎?」

陷在類似困局中的家長們經常如此,前一句話在描述教材或課程產生的困局,下一句話卻問什麼教材有效。

面對這個狀況,我若問他們:「小朋友喜歡什麼?快樂嗎?」多數家長經常答不出來,不知道自己的小孩對什麼有興趣,更遑論孩子的學習情緒。

「沒有以『興趣』支撐的學習,怎麼可能持久呢?」我經常如此建議家長反思。

但是在社群、課程廣告與各種高分榜單的催化下,總是不斷有家長詢問,有什麼教材能讓才國小的孩子超前學習、跳級,讓英文變得更強。

失去笑容的「人造神童」

有天,臉書的動態回顧跳出一張十多年前的照片,是一個學生瑞恆抄的筆記。

當時我入行才幾年,上課時,常帶學生進行各種主題的英文閱讀。照片中的筆記字跡清晰、工整,抄了不少艱澀的醫療單字及難度頗高的外國雜誌佳句。

瑞恆應該是我的教室中第一個「人造神童」。當時他只有小學六年級,便與國中生一起試聽高強度閱讀班。

那堂課,我講了一篇醫學新聞的短篇閱讀,當我在黑板寫下「immunodeficiency」這個醫學字彙,瑞恆立刻笑咪咪地講出中文意思「免疫力缺乏」。其他學生一陣驚呼,坐在教室後方的瑞恆爸爸露出驕傲的微笑,對我比了個「YA」。

入班後,瑞恆每次小考都是全班最高分,國中的哥哥、姊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有天下課時,和瑞恆聊天,我好奇他跳級來上課的感受。他懵懂地說:「考贏別人是滿開心的,只是最近覺得考試有點煩。我爸很久沒帶我去騎腳踏車了。以前他會帶我騎腳踏車或溜冰,可是後來我的生活被上課、考試塞滿了。」

瑞恆爸爸曾經找我討論孩子的學習狀況,我才知道他一個禮拜要上兩家補習班的英文課,另外還有數學超修與其他才藝課程。

「我們規劃要讓瑞恆去美國念大學,所以我從他上幼兒園時,就帶著他背單字。老師,您上的文章類別正好是我們要的。」瑞恆爸爸說。

我問爸爸:「瑞恆這樣會不會太累?」

他聽了似乎有點不高興,回說:「我們幾個資優生家長的小孩都是這樣栽培的。不提早布局的話,長大會輸給別人。」

「我得這樣考試考多久?」

有次中堂下課時,瑞恆來找我,滿臉哀愁地說:「老師,我爸都不讓我玩……而且我好久都沒有好好休息了,一週七天都要考試、寫評量和背單字。」

當時我三十幾歲,人生閱歷不夠豐富,也沒把握自己該介入到什麼程度。我只能聽他說一些他的想法,盡量讓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宣洩情緒。

「老師,我爸為什麼會一直塞一堆考試給我?我得這樣考試考多久?一定要這樣每天背東西,長大才賺得到錢嗎?」瑞恆有一次提問。我一時之間愣住了,不知道怎麼回應他。

我把這個狀況回報給班主任。「主任,瑞恆爸爸好像逼得太緊了,我發現瑞恆的狀況不好。是不是能和他爸爸溝通一下,不要這樣逼小孩?」

班主任嘆口氣,回答:「你知道他爸爸常帶他到處去聽升學補習班的課程,想讓他再跳級嗎?我勸過他別這樣逼小孩,他卻反問我是不是怕學生被搶走。聽說他們有一個家長團體,聚會時,常討論資優課程。」

後來包括我們在內,瑞恆共上了三家升學補習班的英文課,原本的才藝課則退掉了,從此他的生活只剩下讀書、考試。

又過一陣子,得知另外兩家補習班為了爭取資優生作為榜單保證,給予免費優惠,瑞恆便從我的班級消失了。當時我還鬆了口氣,覺得他可以少上一堂課也好。

他對爸爸說:「我要殺了你!」

兩年多後的某日,瑞恆的爸爸突然出現在補習班。

「老師,要請你幫幫忙。前陣子,瑞恆在學校翻過了四樓的女兒牆,雙腳懸空地坐在花圃上,對著天空笑,差點要跳樓!還有一次,他情緒失控地說要殺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先讓他住在姑姑家。

「明年他要考高中了,我想到當年他說過很喜歡上你的英文課,就帶他來試試看。老師,拜託你了。」

瑞恆坐在百人大教室的最後一排,雙眼上吊,眼神空洞地看著我,像電影《紅衣小女孩》裡面的魔神仔,肢體動作也變得怪異而不協調。上課時,連筆也不願意拿。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絕對不敢相信竟然有小孩是這種狀態。

他也不像以前那樣愛和我聊天,把自己密密地封閉在「結界」裡面,任憑我怎麼樣關心,都被他彈了回來。

下課時,我勸瑞恆爸爸,請他一定要帶小孩去找專業諮商協助。

「不要再逼他來上課了。」

孩子的成績,不是父母比較的武器

在瑞恆之後的教學生涯至今,社群網路興起,曬資優的文化更流行,更容易在社群裡觀察到家長的「神童焦慮症」。從網路社群曬出的高分考卷,感受得到家長們隔空的暗自較勁,以成績當武器駁火。

各大LINE群組、粉專、網路貼文、補習班廣告、各種營隊、超前訓練、各種○○班、甄選、競賽,還有我聽都沒聽過的講座──看到別人的小孩參加,曬出各種成果,便覺得自己若未讓孩子去參加,會害了孩子……接著,恐慌與焦慮就在家長間擴散開來了。

家長彼此心照不宣地比較,像極了學生時期和同學間偷偷地互相注意成績,暗自與假想對手競爭。

一○八課綱頒布後,學習歷程的設計,立意是展示學生在一項或多項領域中的努力、進步及成就,讓學生自己參與、選擇內容,並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

家長為了美化孩子的學習歷程而做出很多努力,是人之常情。但是有某類家長似乎透過把孩子的學習時間塞到爆炸,來換取自己教養上的安全感,即使孩子已經出現疲乏、痛苦,也將之合理化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塞了大量的東西給小孩子操作,卻忽略了孩子學習時的感受與內心狀態。

曾在輔導有課業困擾的學生時,我更深入地了解後,才發現他們過著被課程與考試塞爆的人生已經好幾年了。例如常聽學生說:「我媽幫我報名○○考試、○○營隊,說對申請大學有幫助。」

一位拒學高中生的母親曾與我分享:「拚命讓小孩超前學習,看到孩子的成績有進步,分數贏了別人,這感覺真的太好了。沒想到一個不留神,沒有接收到小孩受不了的訊號……」孩子出現身心狀況後,她悔恨不已。

那些壞掉的孩子,情緒核爆能量都是長時間疊加上去的,而且是那種義無反顧地炸開。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放棄學習往往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家長最後只能說:「我怎麼知道會這樣?我都是為孩子好。別人的小孩都沒事,為什麼我的小孩就受不了?」

我常想:小孩長大越來越不愛和爸媽講話,中文語句結構越來越不順暢,看書時只是盯著課本,很久沒有拿起筆做練習,或是手機、電玩越玩越凶……這些表徵,到底是如何被家長忽略掉的?

這是因為,學生在爆炸前發出的微弱求救訊號,被大人的「神童焦慮」與「分數焦慮」掩蓋掉了。

書名:《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作者:張祐嘉(楊陽老師)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3月11日

一直贏人家,要贏到幾歲呢?

十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瑞恆的音訊。不過每次遇到壞掉的小孩,我都會想到他。

他才十多歲,懵懂地被推去攀爬教育系統的高塔,想要當爸爸媽媽心中那個優秀的孩子。爬著爬著,還沒搞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便硬生生地摔下,而身邊他信賴的大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接住他。

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是在臺灣如傳染病般的「比較風氣」與「神童焦慮」,導致許多小孩還搞不懂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就開始了考試的人生。

我也常想:一直贏人家,到底要贏到幾歲呢?我們成長到大人的過程中,總有一天,在某個人生階段、某個場合,要接受自己比不上人家,並學會自處,不是嗎?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寶瓶文化 親子教育 親子教養 補習 自殺 升學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