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Y推薦文/善意的謊言,是善還是惡?為何社會充斥謊言

(圖/取自超級Y Facebook,《謊言的哲學》書封)
(圖/取自超級Y Facebook,《謊言的哲學》書封)

「為何有人生氣朋友說謊,卻全盤相信政客的謊言?」當日常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謊言,「」、「假新聞」和「另類事實」也滲透到每天接收的資訊流中,很可能毀掉我們的人生……

挪威當代哲學家史文德森探討日常議題之作《謊言的哲學》,全面性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謊言,探究善意的謊言是否為必要之惡?信任對於人類生存的意義、以及政客謊言中的弔詭之處等等,給予讀者思考與謊言共存的危機。避免向他人說謊、學習誠實與信任,從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品格,才得以擁有真實且更快樂的人生。(編按)

推薦文/超級歪(SuperY)

我們不只需要《謊言的哲學》,也需要思索為何社會充斥謊言

台灣一年詐騙金額高達2000億、網紅到柬埔寨拍造假影片、政治人物開空頭支票欺騙選民、某公眾人物文憑造假,近年層出不窮的社會議題都反映出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對謊言的指責凸顯了人們對「真實」有某些堅持。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謊言?這本《謊言的哲學》是少數探討謊言的哲學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是挪威知名的公共哲學家,在挪威開設許多哲普節目,行文深入淺出,不只談哲學,還介紹了許多社會學家的思想,如齊美爾(Georg Simmel)、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此外,也結合了許多當代的政治時事話題,來談論政治人物能否說謊、能說怎樣的謊。

作者首先定義了何謂說謊。許多人大概都有過這種經驗,在臉書上分享一篇新聞或是貼文,不久後發現內容是假的,自己一不小心成了造謠者。這時候辯論焦點常常會放在媒體釋讀的判斷能力,但是資訊來源的真假新聞媒體應該負責把關,如果把這些事情都歸咎給閱聽人,那社會何必需要媒體專業?正是因為民眾沒有時間一一查證事實,才需要媒體過濾檢證。

在這個案例中,分享假新聞的人不算是說謊,只是無知,因為自己並沒有說謊的意圖。作者認為:「決定謊言的關鍵,在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講述的事情,而不在於事情的真假」。但是,要知道說話者的意圖並不容易,畢竟說謊的人會裝作他不知道,例如當前美國總統川普說「全球暖化是一場騙局」時,這算不算說謊?畢竟我們不知道川普是不是真的相信他所說的。

書名:《謊言的哲學》
作者:拉斯.史文德森( Lars Fr. H. Svendsen)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4年2月29日

接著本書第二章到第四章開始細談哲學家如何看待謊言。哲學總是談論真理、正義、美好人生,這些高大上的話題,但其實「說謊」是一直貫穿整個西方哲學史的一個關鍵。

從古希臘哲學開始,柏拉圖就在《理想國》裡指出,國家統治者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必須講一個高貴謊言:社會上之所以有階級,是因為每個人的靈魂是由不同的金屬組成的。要注意,對柏拉圖而言,統治者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才說謊,因為統治者是哲學家、或者學過哲學,知道「最好的城邦」應該是什麼樣子。這不同於當今各國統治者,為了自身利益而跟百姓說謊,明知道向上流動困難,卻還叫大家努力工作翻轉階級,實則是圖利資方與企業。

基督教風行歐洲後,神學家奧古斯丁就全面禁止說謊,因為在基督教神學裡,語言是上帝給人類的贈禮,讓人類得以「文以載道」,可以用語言來通達真理,如果用上帝的禮物來欺騙人,根本是褻瀆神了,是一種罪惡,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一樣。不過,這裡有一個例外,猶太基督教的神並非完全否定說謊,在舊約的出埃及記裡,對以色列人有利的謊言是被上帝允許的。例如上帝要摩西對埃及法老說謊,還彰顯神跡來幫助摩西。

在當今,以色列也並沒有因為是猶太國家就完全不說謊,眾所周知,在是否擁有核子武器的問題上,以色列曾經對友邦美國說謊。 總之,謊言在基督教神學裡是個複雜問題,本書作者只有點到為止。

基督教神學發展到近代,出現了笛卡兒把過往的神學給哲學化,笛卡兒哲學的「我思故我在」奠定在一個基礎上:「上帝不會騙我」。接下來到了康德,更進一步把基督教的倫理學給理性化,堅持不能說謊是一個普遍的道德法則。康德認為,首先,說謊是把他人當成工具,來行使自己的意志,讓對方失去判斷能力。再來,說謊的問題不只是辜負他人,也辜負了自己。

人作為理性的存在,可以透過理性判斷來立定道德準則,這是動物做不到的,因此也是人性的特殊之處。說謊的人,等於違背自己設定下來的道德準則,喪失原本的人性尊嚴,所以康德說:「說謊傷害的不是單一個人,而是全人類」。

即便是善意的謊言、可以帶來好的結果,也不能說謊。這導致康德的哲學無法處理極端個案,在一些迫切情況下,說謊可能是比較道德的選擇,想想看,我們對好人說謊時會產生罪惡感,但是對壞人說謊不會,或者,我們怕真相太傷人的時後會不說實話,彷彿我們的良知允許我們在某些情況下說謊。例如家人朋友招待吃飯,做的飯不好吃,這個時候多數人應該都不會說真話,而寧可說謊。

但是康德認為,這種善意的謊言,等於剝奪別人認識到真相的權利,真相就是「你做的菜很難吃」。這個真相對當事人來說很重要,但是你怕撕破臉就不敢說,其實也只是自以為是的善意罷了。應該要思考,如何能夠不說謊,又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廚藝可以加強。

書中的第三章談論自我欺騙,其實是個很值得哲學家研究的現象。亞當私密認為,自欺是人性的弱點,不願意從他人旁觀者的角度出發看自己,因為如果這麼做的話,就會發現自己做的很多事其實是不道德的。的確,對自己誠實很困難,很多哲學家都做不到,書中提及了盧梭的例子。

盧梭寫下著名的作品《愛彌兒》,教人養育小孩的哲學,但是盧梭自己生了五個小孩,每個都被送進了孤兒院。當時十八世紀的衛生水準差,嬰兒死亡率高,盧梭不是不知道,怎麼把小孩送走呢?因為盧梭不想被小孩束縛,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用現在的話來說,盧梭就是典型的渣男,生了小孩又不想負責,還出書教大家怎麼養小孩。

這裡可以補充一點作者沒有提到的,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其實是就是奠基在「自欺」(mauvaise foi)的心理現象上。當你問許多人,為什麼大學讀這個科系、為什麼出社會做這份工作時,許多人會回答:父母、社會要求我要這樣做,或是說:沒辦法啊,要賺錢養家,大家都是出來混口飯吃!

在沙特看來,這些話都是在欺騙自己,對自己說謊,其實你明知道自己有自由,不用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但你卻欺騙自己,來逃避自由。為什麼多數人選擇這麼做?沙特認為,許多人選擇自欺,是因為自由同時也意味著責任,當我自由選擇走上某一條路後,成功或失敗都只能怪罪自己了,不能怪父母、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時候自由反而成了一種酷刑。

就連哲學家也有自欺的可能。英國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在新作《哲學家是這樣思考的》裡寫道,哲學家喜歡標榜獨立思考,但其實哲學界內部的派別之爭鬥得很兇、各種偏見更是層出不窮,巴吉尼在荷蘭讀哲學時,他的教授特別鍾愛斯賓諾莎哲學,認為史賓諾莎講的即是真理,作者因此在考試時就刻意不批判斯賓諾莎,反而拿到了滿分,這是以追求真理為名的自我欺騙。

自欺現象最有趣的一點是,有時候自我欺騙久了,最後就會相信自己說的。動畫《進擊的巨人》裡,被派到城牆內部當間諜的萊納,久而久之慢慢適應城牆內的生活,彷彿感覺自己真的是帕拉迪島的一份子,最後導致人格分裂、角色錯亂,這是自欺的悲劇性結果。

在書的結尾,作者提醒大家,不要因為被欺騙過,就對人性喪失信心。若我們都假定別人在說謊,人人都互相不信任,社會將難以運作下去。謊言跟信任之間有個弔詭的關係:說謊的人之所以成功,恰好是仰賴他人的信任。如果一個人十句話裡每句話都在說謊,這些謊言反而不可能成功,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人說話完全不可信,是一個鬼話連篇的人。但如果一個人說的話有七句真,三句假,反而會夠讓人看不清真假。研究發現,人們日常互動時,說謊的比例平均是百分之二十五。

這表示即便是存心想說謊的人,也必須要說很多真話,才能夠掩蓋住少數的謊話。因此,作者建議:「真正明智的做法,是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相信人們告訴你的都是真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絕大多數的時間總是說實話」。

這樣的結論,也許無法說服在台灣每天都可能接到詐騙電話的我們,畢竟作者生在挪威,北歐國家福利好、社會信任度高,也許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謊言對作者來說才是特別需要哲學思索的現象,而在台灣的我們,不只需要謊言的哲學,也需要思索為何社會充斥謊言。

●本推薦文由/讀書共和國出版提供,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木馬文化 社會人文 詐騙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