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日本陶器難以取代的美?也許是器物所蘊含的動人情感與故事

圖/《器物無聊》木馬文化
圖/《器物無聊》木馬文化

是什麼造就陶器難以取代的美?從《器物無聊》中,窺看與環境、與時代共生共處的迷人哲思。走訪日本各地,踏入職人日夜所待的工房,訪談中發現家的日常,考量的不只是技術,更多的是環境與自然、時代與使用。這些民藝器物所蘊藏的,造就日本陶器獨一無二的魅力。

「真的很美呢。」他們不像是稱讚自己,彷彿是在讚歎火、讚歎泥土、讚歎以石材與木材燒成的灰造成的釉、讚歎自然,讚歎自然的奧妙。大自然從來不聽使喚,進窯後的陶瓷,在火舌吞吐過後,成品不一定如自己所想,此時他們只好抱著謙卑之心,聽候大自然的發落。陶藝家們抱著心裡對美的執著,跟大自然結伴,將抽象化為形體,成為美麗的陶瓷器物。(編按)

文/林琪香

沒有特徵的白瓷——大谷哲也

大谷哲也先生說可以教我烘焙咖啡豆,說著便把陶輪停下來,洗了手,走出工房,穿過作品展示室,走進住家,踏進廚房,從櫥櫃裡取出一個白瓷平底鍋,架上火爐上。把鍋子乾烤,加熱三分鍾後才倒進淡青色的咖啡豆,把豆子在鍋裡翻啊翻,滾了一圈又一圈,幾分鐘之後,豆子就烤成深棕色了。

大谷先生把火關起來:「就這樣了,很簡單吧。」深棕色的豆子油油亮亮,每一顆都精神奕奕,培育它們的白瓷鍋早被火抺上一層又一層的棕色,深的淺的,在底部沉澱,在頂部化開,有點顯老了,卻一派祥和。

大谷先生的白瓷器物,素淨一張臉,不如一般瓷器般光滑明亮,看在眼裡時如石,撫在手裡時如絹,安安靜靜的,任憑歲月與光影在自己身上塗過抺過,每一個瞬間換一個表情,氣質卻總是沉著安穩。

做陶瓷的人好快樂

大谷先生與陶藝家的太太桃子小姐,以及三個女兒居於滋賀縣的信樂町。L形的木建房子,一邊是住家,一邊是工場,中央則是展示室。住家一樓兩邊的牆壁都是落地窗,窗前建了平台,不用換鞋子,就能直接踏出室外。時近中午,陽光如輕紗覆在窗前的兩把椅子上,大谷先生與桃子閒時常坐在那裡聊天喝茶。

這些年工作太忙,冷落了椅子卻不冷落彼此,工場裡,他們各自埋首在眼前的陶土瓷土時,邊工作邊閒聊,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大谷先生好幾次說造陶瓷的人很快樂,或許就是因為工作與生活黏在一起,時間與心靈都自由。

「我在大學修讀的是與建築及汽車設計相關的科目。畢業時遇上了經濟泡沬爆破,到過豐田等汽車公司面試,卻一直找不到工作,就這樣浪蕩了一年,才到信樂窯業技術試驗場當老師。那時我對做陶瓷一無所知,工作主要是教學生們做石膏模及設計。」

信樂窯業技術試驗場是一所職業訓練學校,講求實際的創造多於藝術概念。大谷先生在那裡遇到很多做陶藝的工匠,以及經營陶藝店的店主。「桃子那時是試驗場的學生,她的家人包括父母及親戚都是陶藝家,到她家玩的時候,看到大家一起工作的情景,覺得造陶瓷的人,似乎生活及工作得很快樂。」

圖/《器物無聊》木馬文化

大谷先生漸漸對陶藝產生了興趣,於是決定嘗試做做看。他的「嘗試」特別認真,向人借了房子充當工房,早上四點起床,花三個小時獨自練習拉坯,七點多上班,下午四時多下班後,又回到工房裡,拉坯成形了又捏毁,成形了又捏毁,直到造出較為滿意的器物。那年他二十多快三十歲,大概是很多人正為確定自己事業方向而忙錄的年紀,他卻壓根沒考慮是否要以此為業,只是沉醉在捏著泥土時的快樂。

七到八年間,大谷先生獨自練習做陶瓷,沒有師從任何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試驗場問相關的老師。於試驗場內,除了教學,他也負責研究工作,因此對釉藥略有認識,因利乘便,慢慢實驗出自己喜愛的釉藥來,就是這如絹如石的白淨釉藥。

「把東西造好了,便拿給朋友看,接受一些意見,後來有人說想要我造的瓷器時鐘及器物,回過神來,才發現可以以此為生,而且做瓷器比較快樂,便決定辭掉工作了。」

為自己造的東西

大谷先生把放涼的咖啡豆倒進磨豆器裡,轉動著手把,轉出了幽幽的咖啡香。咖啡粉傾進已設了濾紙的過濾器內,然後緩緩澆進了開水,豆子在素白的咖啡過濾器裡緩緩脹肥。大谷先生是咖啡迷,在流理台下的箱子裡,收藏著大包小包產地不同的咖啡豆,他跟我解說咖啡豆烘焙後香氣的差異,我有點聽不進去,注意力都被那咖啡壼抓走。

筆直的壼子,上面蓋著過濾器,線條簡單得為它貼上任何形容字都顯得畫蛇添足,難以形容,只能笨拙地,說它「好美」。

咖啡壼是大谷先生親手造的,其實家裡很多煮食用具都是他造的,燒飯用的土鍋、烤蛋糕用的盆子、替蛋糕裝飾時用的瓷板……常說創作源自生活,大谷先生則是以創作來滿足生活,市面上或買得到,但他與生俱來的創作慾滿滿,非自己幾番嘗試,將之造出來不可。

書名:《器物無聊:十四場與日本陶藝家的一期一會【增修三版】》
作者:林棋香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15日

「咖啡壼不如茶壼,它比較功能性。一般咖啡過濾器不是都有坑紋嗎?最始時我想,沒有坑紋應該也可以吧!結果做出來試用後,才知道原來濕透的濾紙會黏在過濾器上,咖啡豆因此無法沉下去。

後來想,把下方的洞弄大一點便行了吧,但還是不行。應該是過濾器與濾紙間沒有空氣,那就在過濾器上多開很多洞,結果水居然滲出來了。反覆做了四、五次,終於明白坑紋是必須的。最終約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因為只是為自己做的東西,不著急。」

大谷家每逢有甚麼值得慶祝的事,桃子小姐便會烤蛋糕,把烤好的海綿蛋糕,放在料理台上,抹上鮮奶油,以水果裝飾,然後再找個合適的容器,放進去,收到冰箱裡。想到假若料理台與容器合而之一,便省去不少繁瑣的工序。

大谷先生決定自己動手,造出了一面「瓷板」。

器物演化的瓷板,瓷板演化的器物

「這是從器物演化成的瓷板,而非由瓷板演化成的器物。這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兩者的分野對我而言很重要,前者是減法,後者是加法。」「減法」是大谷先生做瓷器時很重視的概念,像他剛剛用來烘焙咖啡豆的平鍋,沒有蓋子,沒有手把,但只要能受熱、能盛載食材,就仍能擔起鍋子的責任。

「每個家庭裡都必定有鍋蓋的,將就著使用就好了。至於手把,把鍋緣造得易握一點,戴上隔熱手套,便不怕燙手。」

圖/《器物無聊》木馬文化

減法並非單純的執著,大谷先生有著更實際的理由。「當初做它,是打算用來在聖誕節時做烤雞,把雞煎一煎,然後放進烤箱裡烤,若平鍋上設手把,便不方便放進烤箱。」有些元素卻是不能減去的,例如,瓷板表面的孤度。

大谷先生把瓷板舉起來,抬起眼前:「中央是稍微彎下去的,那是為了讓醬汁不會太容易濺出來。」器物底部的高台 被減去了,因為現代的日本人家裡都設有洗碗機,積水教器物難在機器裡乾透。把不必要的元素減去,而減去,最後連色彩都減去了。

「我希望我的器物能貼近現代人生活。現今的日本人,不只吃日本料理了,也會吃中國菜、美國菜、法國菜。日本的拉麵碗,碗邊不是都有龍的圖案嗎?若碗子上有那圖案,就感覺它只能用來盛拉麵,若能做到最簡約,沒有任何要素,便適合放任何料理了。」

那個原本用來做蛋糕的瓷板,某天在法國經營餐廳的朋友到訪,對它一見鍾情,帶回法國去,它一下子就融入了法國的飲食文化。「我沒想過自己的器物能有那麼多的用法,很多時我都是從使用者身上學習到的。」

圖/《器物無聊》木馬文化

將廚房及餐廳分隔開來的兩個巨型櫥櫃內,排滿了夫妻倆的作品,在大谷先生的白瓷旁邊,是桃子小姐造的陶器。桃子小姐造的作品,不管是碟子上、杯子裡,滿是棕色的泥土、綠色的浮萍、還有各種姿態的綠葉,大谷先生可有想過也做點彩色的作品?

「我常被問這問題呢,常被說:『一直做相近的東西,就稱不上是藝術家了。』也有不斷發表新作、不停辦展覽的藝術家吧,但我真的沒法這樣啊。當然我也想嘗試做新的東西,但現在在做的,還有很多實驗空間,不過更重要的是,即使怎樣重覆做著,自己還是不滿意成品,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吧。」

●本文摘自出版之《器物無聊:十四場與日本陶藝家的一期一會【增修三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木馬文化 藝術設計 陶藝 日本 職人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如何有效經營社群軟體?多辦簡易抽獎活動有利帶動品牌效益

Spotify 年度回顧來了 你知道為何副歌總在前30秒出現嗎?

暢銷奇科幻小說家布蘭登.山德森《天防者》系列迎大結局!

林禹瑄/這是我能找到最好的公寓,我不知道能搬去哪裡。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