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絲某張專輯半數曲目,原來出自這個最低調的音樂大國之手
文/ 瑞典劉先生(劉晉亨)
剛抵瑞典第一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某堂課上,瑞典同學得知我來自臺灣,興高采烈地說他幫臺灣紅極一時的五人男子團體5566寫過一首情歌。震驚之餘,我半信半疑上網查了那首歌的作曲者,果然就是坐在我隔壁的同學。
同學笑笑地說,玩音樂和作曲是他的興趣,經常靈感一來就大量創作,投稿給音樂經紀公司,他們再把音樂賣給全世界的唱片公司。
沒錯,瑞典是全球文化輸出最強的國家之一,不過或許是因為各類源自瑞典的品牌形象良好、再加上深植人心的瑞典極簡風讓大家印象太深刻,很多人都不知道,瑞典是僅次於美國與英國的音樂出口大國。
雖然人口數量和英國、美國相差極大,瑞典人創作的歌曲卻長期活躍於世界各地。比如二○一四年,美國有約四分之一的告示排行榜歌曲由瑞典人製作。此外,近二十年來的眾多巨星暢銷金曲,包含布蘭妮、珍妮佛.羅培茲、瑪丹娜、凱蒂.佩芮、大賈斯汀、紅粉佳人等等,都是由瑞典人製作,今日當紅的流行天后泰勒絲甚至某張專輯的半數歌曲皆出自瑞典人之手。
不容忽視的軟實力不僅限於幕後製作,瑞典出過相當多紅極全球的音樂團體,最知名的莫過於ABBA樂團,暢銷金曲〈Dancing Queen〉或〈Mamma Mia!〉至今仍膾炙人口。另一個紅遍全球的瑞典天團是Europe,就算你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也絕對聽過他們最有名的金曲之一〈The Final Countdown〉──香港電影《賭神》裡周潤發的出場音樂。
這股風潮一路延續到了最近十年的電音浩室音樂,譬如把國家名字放入團名的瑞典浩室黑手黨(Swedish House Mafia)、艾利索(Alesso),以及二○一八年不幸離世的艾維奇(Avicii),莫不延續了瑞典的音樂傳奇。
聽音樂和欣賞音樂對瑞典人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因為有很多時間可以獨處,從小在音樂與藝術方面的陶冶也從沒少過,是學校教育裡很重要的一環。正因為從小就被鼓勵適性發展,沒有「唯有讀書高」,造就了瑞典的音樂大國地位。換句話說,不管是把音樂當正業或業餘當興趣,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文化和政策支持,都很難維持。
音樂很早就是瑞典的重要產業之一,默默替瑞典政府耕耘著文化的軟實力輸出,而科技產業也早就是瑞典近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有軟有硬的兩強交輔之下,全球串流音樂平臺龍頭 Spotify 在二○○六年於瑞典誕生,讓瑞典對於世界音樂的貢獻延伸到了另一個層面。受惠於手機網路的迅速普及與降價,以及同樣誕生於瑞典的藍芽技術,瑞典人從很早開始就能不受時空地點限制,隨選隨聽音樂。
此外,每年歐洲文化圈盛事「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在瑞典同樣非常神聖。早在歐洲歌唱大賽開始四個月前,瑞典國內就會先進行「瑞典歌唱大賽」(Melodifestivalen),從各地的海選、全國性的初賽、半決賽、二次機會賽一路到決賽,收視率皆居高不下。歐洲歌唱大賽與瑞典歌唱大賽向來是每年瑞典全年節目收視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往往比足球賽的收視率還要好。順道一提,歐洲歌唱大賽六十七次比賽中,瑞典贏過七次冠軍,與愛爾蘭並列第一。
二○二一年我替當時的公司辦了一場高規格的VIP之夜,豪華的會場是瑞典皇室用來接待他國皇室的場地之一。當時的座上賓都是政商名流,包含斯德哥爾摩市長等級別的人物。晚餐中間的休息時刻,公司高層找了一個我不認識的小歌手來表演,我以為公司想找更有名氣的歌手,同事卻再三保證,這位歌手的現場表演絕對會讓所有人驚豔。
如今回想,那位歌手個子不高、很纖細,用大行李箱裝著一件超級大又蓬鬆的紅色禮服來到現場,非常謙遜有禮,一站上舞臺卻彷彿變了一個人,一開口就奪得全場關注。她叫做 Cornelia Jakobs,隔年,她以高分成為瑞典歌唱大賽當屆冠軍,代表瑞典出戰歐洲歌唱大賽,得到了殿軍的寶座。
串流平臺上一支短紀錄片試圖探討瑞典為何能成為音樂大國,雖然沒有培養出很多國際型巨星,卻培養出眾多國際巨星與金曲的作曲家與製作人。其中一位接受訪問的音樂製作人被問到為何瑞典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國際級音樂人時,明顯地表現出不自在與害羞,打趣說道:「在瑞典,我們不應該談論我們有多好的。」
雖然的確不像美國或韓國一樣有大鳴大放的音樂產業,瑞典的文化輸出向來比較內斂低調、講求品質,但從創作到製作一路延伸,瑞典同樣默默地、低調地用音樂影響著世界。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之《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