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自性就在燈火闌珊處——魏宏晉讀《探索自性》

書名:《探索自性》
作者:麥可.佛登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19日
書名:《探索自性》
作者:麥可.佛登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19日

文/魏宏晉

榮格提出「自性」(self)的概念,想法起於建構非理性的無意識思維運作理論,本來就不是形式邏輯的產物,只是暫以隱喻言之的象徵性意象,自然無可避免地有染有其人所忌諱的形而上學的嫌疑;惟該說既被榮格本人,連同其後繼者,長期當成整體學說架構的核心,也就成了無可迴避,卻又難以掌握著力的問題,困擾研究者甚深。

身兼兒童精神科醫生以及榮格分析師的後榮格學派傑出學者麥可.佛登(Michael Fordham),運用客體關係理論,於臨床的實務裡,觀察到在早期嬰兒階段及童年期有支持自性出現及發展的理論性可能證據,於是提出一套相當具備說服力的自性理論假說,對自性理論發展產生突破性的貢獻。

多數學習榮格心理學者,最早接受到的自性定義,往往是「自性既為心靈的核心,亦為心靈的整體」,然此說甚為模糊,我們無法從中確認自性的特殊性質。如果採用「自性為心靈核心」的部分進行理解,依照榮格曾謂自性即上帝原型的說法,自性只是眾多的原型之一,充其量可被當作「最重要的原型」。人們觸及無意識之際,是可能經驗到自性原型的象徵性顯現的,但卻只能說經驗到了原型,而非心靈整體。因為,「自性既為心靈的核心」與「亦為心靈的整體」兩個陳述,似乎不能同時為真。心靈中的無意識內容物,必須通過意識自我(ego)加以辨識,而意識自我無法自我經驗,只能經笛卡兒主義式的理性推論而得之。既然意識自我也屬心靈的內容物,由其經驗所得的內容,當然不是心靈「整體」。

單純地以傳統心靈等於意識加上無意識的整體這樣的心靈組合方程式分析自性,似乎是條死路。佛登於是另闢蹊徑,加入更「科學」的論據,終於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他透過基於直接觀察嬰孩的臨床經驗,於1947 年提出原初自性(primary self)為嬰兒生而有之的理論性假說。這與傳統客體關係理論中,原始母嬰關係是由母親方面啟動,由而出現母嬰結合的早期階段的想法不同。佛登認為,嬰兒是從主動展開自性「去整合」(deintegration)開始發展的。嬰兒從最原始身心一體的原初自性啟動「去整合」,接著產生納入與母親關係的「再整合」(reintegration)行動,成為生命中首見的去整合/再整合經驗。隨後生命過程中,它面對各種環境經驗,將不斷重複去整合/再整合的歷程,自性的複雜性與分化程度也隨之漸增。在這個生命開展的過程裡,參與創造自性整體性的意識自我與原型所組成的心靈,也因之逐漸成形。而由於是從一個整體不斷去整合與再整合分化的緣故,從而由之的心靈內容物,包含意識自我與原型,自伊始便保有同一自性的整體性質,且將一直延續著這種整體性。此解相當有力地詮釋了「自性既為心靈的核心,亦為心靈的整體」之說,有效地拓展了榮格心理學理論學說的發展道路。

雖然透過巧妙運用客體關係理論,美好地詮釋了自性遍布心靈的理論性說法,但若僅止於此,缺乏榮格著墨有甚的靈性與宗教層面,則未免不足。對此,佛登其實亦有深入。他大膽地引進著名英國精神分析師比昂(Wilfred Bion)跳脫傳統精神分析心靈的意識/潛意識結構限制的「頂點」(vertex)理論,認為人認識世界與心靈的觀點,不僅止於無意識的作用和影響,而是可以有意識地加以抉擇。仰望神者可以持守信仰,不信者也隨喜自便,各有觀待。自性可以容納觀待宗教的各種態度,這是無所不包的它的一大特點。於是,我們從佛登上窮碧落,下至黃泉尋尋覓覓的精采結晶中,從這本書裡終於領悟到,原來,驀然回首,自性就在燈火闌珊處。

●本文摘自出版之《探索自性》中文版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靈工坊 心理勵志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缺工進行式!從技能失傳、倒店到產業失衡,台灣如何因應人才缺口?

法國教養專家讓家長理解問題根源,透視孩子真正需要

兩個渴望從醫的醫技系學生 既是戰友也是彼此假想敵——《針尖上我們扮演》(二)

投資政策怎麼做?認識股票季節性如何影響美股漲跌及變盤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