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評時如何「不走心」?卡內基教你自問兩個問題來釐清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喬.哈特, 麥可.克羅姆(Joe Hart, Michael Crom)

大家都同意,被人很不舒服——有人說我們不對、我們犯錯了,或者我們沒有做好工作——尤其是我們並不認同的時候。人們批評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公開顯露敵意(我無法相信你做了那種事,你是怎麼回事?);有的比較有技巧(我確信你那麼做是有理由的。);有的則是被動攻擊型(假如你沒有那麼做,我們或許就不會到這個地步。)。即使你沒有做錯什麼,遇到這些情況,你的第一直覺是什麼?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包括我),在受到批評時,你的自然反應會是採取防禦、準備戰鬥。「什麼?我做得很辛苦耶!你怎麼可以說我做得不好?」我們可能會這麼說。我們會盡一切去證明別人說得不對。我們解釋、防衛、爭辯及否認。

當我們感覺受傷、必須防衛,便可能會不當地賦予這些體驗過多的份量。雖然無法阻止別人批評,但我們可以決定是否要讓他人的話語影響我們,以及如何影響。儘管我們必須保持開放心態,聽取對我們有幫助的合理回饋,但也必須過濾不合理的批評,不理會那些不値得浪費時間或情感能量的人。當你聽見批評,就自問兩個問題:

1. 這項批評是否來自我信任且尊敬的人?

2. 這項批評是否合理?

第一個問題很直截了當。我信任且尊敬這個人嗎——是或不是?若是肯定的答案,那麼我接受評論,接著進入第二個問題;若是否定的答案,我選擇不予理會。世界上有太多不快樂的人了,不必去煩惱他們說什麼。如果你不相信我,就花幾分鐘去看看隨便一個社群媒體網站的留言吧。

第二個問題較難回答,因為受到批評等同在情緒上遭受重擊。有人揍我們的話,我們正常的立即反應是進入戰爭或逃跑模式,我們的判斷會受到情緒控制。當我們受到批評,也是相同的狀況。假設我們生氣或受傷,該如何明智地自問那項批評合理或不合理呢?首先,我們需要保持鎭定,說服自己不要往壞處想。我們必須說服自己,讓自己更為客觀地思索批評。

我成為訓練機構執行長大約一年後,公司為我與主管團隊進行了一項三六○度評估。在這些調查之中,與你密切合作的人,會以匿名方式被詢問一系列有關你的問題。在這次調查中,我的直屬部屬們要評估我。我收到報告時,對大部分內容感到很高興,但我有點氣惱看到有評語說我可以更加果決。「什麼?我進入這家公司,聆聽我的團隊,諮詢他們的意見,努力合作,結果我被批評說做決策不夠迅速?他們要我更快速做決策?好啊,我可以啊。下次我就直接指示他們要做什麼!」此時,我的理智覺醒。「嘿,冷靜下來。我喜歡、信任且尊敬這些人,他們以前總是對我誠實。或許有些事是我該考慮的。」

我找了直屬部屬們來開會,以詳細了解情況。「首先,感謝各位在我的三六○度評估提供回饋。我知道做這類評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忍住眞實意見不說,但我看得出來你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我很感激這點。我需要各位告訴我事實。我重視你們每個人與這家公司,我的目標是持續改進,因此我想要深入討論我的報告裡的幾項建議。我保證不會生氣。我只是想要了解而已。」會議室裡的緊張氛圍開始緩解,交叉的手臂放了下來,大家抬起眼皮。一名主管開口說道:「我很欣賞你採取合作方式,希望我們參與艱難決策。那是好事。只不過有時候,我覺得在我們提供意見之後,你可以更快做出決定。我們不需要全體同意。」其他人點頭,開始發言。我一邊聽著,明白他們說得對。我想要建立集體共識,但或許超過了必要的程度;那表示花在開會的時間更多,而大家的工作量已經很沉重了。最後,我誠懇感謝每個人,我也努力更快速明確地做出重要決策。我的團隊所提供的建議,讓我成為更有效率、更加果決的領導人。

考倫.紹布(Callen Schaub)是加拿大蒙特婁的藝術家,經常因為他的藝術而捲入紛爭。他所創作的五顏六色又炫目的鮮豔繪畫,收到數千則留言,不少人說「這是假藝術」或「大家都可以這樣畫」,甚至有留言說:「你眞丟臉,佯裝是藝術家。」這或許會阻止他分享或創作藝術,但他坦然接受批評,並把它變成了藝術。他截圖了數則嚴苛批評,把它們畫在畫裡——而且還賣了數千美元。他承認了批評,用社群媒體標籤「#fakeart」(假藝術)把憎恨的文字蒐集起來。儘管極具負面性,他卻生意興隆,有七十萬名粉絲鼓勵他,為他留言打氣。

書名:《超越人性的弱點,遇見更好的自己:卡內基教你建立內在力量、打造舒適關係、活出你自己》
作者:喬.哈特, 麥可.克羅姆(Joe Hart, Michael Crom)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6月6日

考倫認為,處理「憎恨者、與負面言論」時,有兩個選項。第一,忽視它們,若有必要,封鎖或刪除。「假如你不想或不能浪費情緒能量去處理憎恨,這是一個好選項,」他說,「可是你應該明白,憎恨不會因為沒有人談論便消失。」第二個選項是以德報怨。「我們都會遭遇一些事情,酸民(通常無意識地)會投射出他們需要幫助、憐憫、仁慈與同理心,」他說。

評估你是否應該認眞處理批評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評估其動機。那是羞辱嗎?其中有任何建設性嗎?你對他們認識多少?你過去跟他們有什麼關聯?如果你自問了這些問題,得到的結論是他們的評語是不合理的批評,或者對方來者不善,那就忽視他們的批評。惡毒字眼令人痛苦;不理會它們,我們便不會被沒有價値的批評牽著走。

有時我們必須願意承認,某人的觀點或許是我們沒有的。即使對方說的話不中聽,你仍能繼續發問以追究眞相。我聽到批評時,會記下筆記,詢問更多資訊,因為我視之為學習的機會。我的目標是篩選一個人的話語,看看在批評當中是否隱藏著回饋。來自可靠人士的回饋,如同在考試前便知道答案。你可以什麼都不知情便參加考試,但若有人透露答案給你,何不接受指導,特別是當它可以幫助你實現你想要的生活?

那正是我們為何應該用開放的心胸去思考批評。人們的話語中或許存在著事實,即使我們不想聽到。關鍵在於,避免我們的情緒反應或受傷的情感、戰勝想要學習與改進的欲望。

●本文摘自之《超越人性的弱點,遇見更好的自己:卡內基教你建立內在力量、打造舒適關係、活出你自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卡內基 網路酸民 批評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固執性格與變老正相關?不願嘗試新事物是為了維持自主性

前往瑞士準備善終─妻子陪伴阿茲海默症丈夫走完「尊嚴」人生旅程

台劇《華麗計程車行》入圍6項金鐘!為何車行取名為「華麗」?

35歲就退休!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經濟和思想都要獨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