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美麗新世界——心理師魏與晟讀《心靈的相遇》
文/魏與晟(諮商心理師)
學習精神分析的矛盾
學習精神分析的歷程會有種矛盾感,一方面會渴求嚴峻的理論,像是伊底帕斯情結、投射認同、防衛機轉,用這些知識來解釋棘手的臨床現象,好像獲得了什麼答案一般欣喜;一方面得靜下來傾聽與感受,承受當下難以言喻的經驗,察覺各式各樣正向與負向的情感,而在之後獲得深深的感動。初學者們也許會被這兩面性搞得很糊塗,精神分析似乎是艱澀、嚴峻甚至有點刁鑽,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人性。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矛盾感是因為精神分析理論一直在改變與發展。由於精神分析不是一言堂,幾乎所有精神分析的論文都是在做內部對話,每個人都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時甚至在批判相近學派的論述。學習精神分析的知識像是歷史學或人類學的考究,得集結各方論述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既定通用的公式法則,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相當令人挫折。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掌握人類心智的複雜與美麗,就像是文學作品不會有終結的一天,人類的內在永遠論述不完,有各式各樣的經驗面向等待我們去發現,而我們最終發現我們只能用「自己」這個人去工作,在經驗中掙扎著載浮載沉,從各家論述中摸索出自己的認同。
雙人心理學的意義
當代精神分析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單人心理學邁向雙人心理學,無論您是那種取向,說出「你/妳」總是比說出「我們」要來得簡單許多。因為對一個心理師來說,說出「我」這個詞,就代表自己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現身了。無論是否是精神分析學派,只要自己出現在諮商或是治療中,我們就不能用事不關己的理性態度去面對案主,我們得面對各式各樣的自身情感,被檢視甚至被批判,我們現身後就再也逃不掉,變成了「參與的觀察者」而非「旁觀者」,這聽起來雖然很感人,但在實務上卻有著十足的張力。精神分析時常討論關係,這個關係不只僅是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而更是心智與心智間,或心智與心智內部的關係;精神分析不只是處理人際議題,更是處理人內在與外在各式各樣情感元素之間的互動。這些元素放在案主-治療者兩人之間,就變成了一個複雜的二元系統,就如同量子力場一樣,擁有各種引力,讓我們在經驗的洪流中探險。
關係取向簡史
美國精神醫學界曾處在精神分析的霸權文化中,當時所有的精神科醫師都得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令人嚮往又具有宰制性。之後美國開始有各式各樣的反對聲浪出現,來抵制精神分析的霸權結構,與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派(ego psychology)所塑造的刻板印象(例如空白螢幕、冷漠、只能給詮釋、過度忠於結構理論與內在衝突)站在對立面。美國的精神分析跟民族性一樣,走過革命與民主的歷史。
國內精神分析的脈絡與美國大不相同,從外國引進的精神分析思維在過往思想箝制的臺灣,象徵著解放與自由,吸引了一批「文青」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專業人員前輩,花了許多心力開疆闢土,撐出了一片思考各式各樣議題的空間。但由於國內精神分析的臨床訓練較偏向歐陸的系統,反而對關係取向這類偏美陸的知識較為陌生。我們不需走過美國抗爭與革命的歷史,而是讓關係取向精神分析跟我們原本就擁有的知識,無論是傳統精神分析或是較為折衷的思維,都能有融合、對話的空間,激發出新的視野。
後現代與精神分析
由於知識系統已經趨於飽和,各家學說都朝著所謂的後現代思潮邁進,我們很難再以某個特定的理論道統自居,而是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截長補短,找出自己的認同。關係取向精神分析納入了許多後現代的概念,包括去中心化、社會建構、女性主義、互為主體、敘事理論等等,但在此同時,又保留著精神分析對於人類內在世界的關注,而非單純把問題指向外在社會。擁有思考空間一直是精神分析的標竿,後現代的精神分析擁抱多元性與批判性,讓它成為能夠不斷檢討自身並跟進時勢的學科。能夠放下成見並超越自戀,接受與傾聽與自己不一樣的意見並不容易,擁抱差異並關懷這個世界,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本書作者路易斯.阿隆是精神分析關係學派的代表人物,參與了美國當代精神分析一連串改革的過程,創立了多元對話的空間。本書的內容也體現了這點,作者溫潤的言語娓娓道來關係取向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如同阿隆本人的和氣,聽見並包容每個不同的聲音。
●本文摘自心靈工坊出版之新書《心靈的相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