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給女兒的建議:工作、生活令人焦慮,但那些不會緊張的人,才更令我擔心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韓星姬

過去33年期間,我身為精神科醫師,至今接觸過的病患應該超過20萬人,看診時間將近7萬小時。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人生痛苦和煩惱,找我一吐怨氣並諮詢解脫之道。每當遇見和妳年齡相仿的患者,最讓我心疼,因為她們總令我想起妳,深怕有些事情妳會不會也不敢向我開口。

好比幾天前,一位30歲女性,她不發一語,突然就嚎啕大哭了起來,哭到用完一整盒衛生紙也停不下來。大哭一場後,可能多少撫平了一些情緒,才終於開口說話。原來她是約聘人員,這陣子飽受公司隨時可能請她走人的壓力,加上先前原本約定好的婚約,也被男方突然喊卡,所以這陣子很不好受,壓力很大。

最後她還補了一句:「大哭一場,心裡終於舒坦多了,過去一直很想哭,但因為怕父母擔心,總是強忍著情緒。」

當下聽她講完這些話,妳不知道我有多心疼。明明應該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花樣年華,卻過著連哭泣都不敢隨意哭的日子。

人們雖然經常抱怨景氣不佳、民不聊生,但只要年輕人因為沒有正職工作而心裡徬徨,或為了將每月所剩無幾的薪水存起來而備感壓力時,旁觀者們嘴上雖說著感慨萬分的安慰話語,內心卻認為這些年輕人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淪落至此。「明明有手有腳也有大學文憑,卻在家裡當米蟲,一定是他個人問題;一定是因為不珍惜用錢才會存不到錢」……這些都是人們心中最真實的心聲。

這些年輕的孩子一心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而全力以赴,卻面對連一個職缺都不願提供的無情社會,因而感到挫折、感到辛苦,而這些問題全都被歸咎於自己太差勁,於是連放聲大哭都不敢。即便埋怨這社會、埋怨他人也沒有用,無情的時間仍然不斷流逝,能承擔這一切如噩夢般痛苦的人,只有自己。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有很多話想對與妳年紀相仿的朋友們說,想叫她們不要太執著於每一件事情都要會。

如果現在感到不安,就代表妳有在認真過生活,不必太過擔心。這些是至今我沒能對那些在診療室裡遇見的年輕朋友們說的話,也是我想對步入婚姻後就要出國的妳說的。於是我開始寫書,過去一年來,我在稿紙上寫了又擦,擦了又寫。

不安,是「認真生活」的褒章

一位62歲的婦人,老公每天賺錢回家,兒女有很好的發展;而她健康無虞、交遊廣闊,積極參與教會活動,過著忙碌的生活。但她每次在我面前,總是憂心忡忡,述說著老公哪些事讓她擔心,小孩哪些事讓她傷神;在教會裡和朋友之間又有什麼問題等……讓她按捺不住心中的煩惱。

「在我看來您沒有任何問題,為什麼要擔心那麼多呢?明明就過得很幸福呀……」

「就是說啊,所以我是幸福的,對吧?」

「是的,您是幸福的。」

「我真的幸福沒錯吼?」

「當然!所以請您別再杞人憂天了。」

女兒啊,妳相信我和她已經重複了三年這樣的對話嗎?至今她還是會為了聽我對她說:「是的,您是幸福的。」而每兩週就跑來找我一次。

成天擔心東擔心西,擔心還沒發生的事,究竟為什麼有那麼多擔憂呢?十幾歲的人擔心進不了大學,二十幾歲的人擔心找不到工作,三十幾歲的人因買房的夢想離自己愈來愈遠而擔憂,四十幾歲的人則是擔心自己隨時可能被公司開除,五十幾歲的人則為退休後的養老生活輾轉難眠。不僅如此,飲食、天災、教育、性暴力等需要擔心的事不勝枚舉,但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解決對策,所以更加令人憂心忡忡。

沒有人可從焦慮中獲得自由

我們的生活似乎沉溺在這份焦慮不安中,沒人能預測自己的未來。曾到訪韓國的瑞士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曾在著作《我愛身分地位》(Status Anxiety)中提及:「不安是現代的欲望女傭。」傳統社會缺乏物質而貧困,家庭背景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身分,所以不是非常公平。農民與貴族的區別,單純只因「種子」不同,所以貴族有貴族的生活,農民有農民的生活。這樣的結果雖然使生活困苦,心靈卻是平和的。

然而,在現今強調所有事物都應平等的社會裡,普遍認為地位、成就、年薪都操之在己,如果沒有成功爬上高位,就歸咎於個人不夠努力。但職場上高階職缺並不多,要爭奪那個位置,就必須打敗多位競爭者,因此不斷地將自己與競爭者比較。

有位大五的男學生曾說:「之所以累積這麼多的經歷還是會焦慮,是因自己猜想別人同樣累積了許多經歷的關係,為了超前他人,還要累積更多。」至今我依然無法忘記,他在說完這些話後嘆氣的表情。

這讓我想起一位患者,不曉得她最近過得怎麼樣?恩熙小姐在大學最後一學期申請國外留學,回來後有陣子在網咖打工,偶然從臉書(Facebook)上得知原本以為前途不如自己的朋友,竟然在西班牙留學,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我呢,光看點燃的煙霧就知道是哪個牌子的菸,在暗處猜著客人的香菸品牌,而那位朋友卻在享受她的青春到處遊玩。」她認為到25歲左右就應該和20歲有些不一樣,但回首過往,竟發現自己沒有什麼確切的成績而感到憂鬱。更沒想到親眼目睹原本比自己條件差的朋友,卻過著比自己更好的生活,更加突顯自己的狼狽不堪。

比起沒有成果、年紀大卻沒有絲毫進步的人生,真正讓她感到痛苦的是來自與朋友的比較。「沒能超越其他人就算了,竟然還落後於人,我究竟在這裡幹嘛?」恩熙難以承受突如其來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沉重的存在,當妳感受到焦慮時,肌肉會瞬間變得緊張,心跳加速並感到頭暈,因此任何人都想從焦慮中掙脫。但只要認真努力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焦慮感就會消失嗎?心理學家卡倫.荷妮表示,人類注定要與不安共存,只要活著,內心一角就一定隱藏著不安的情緒

別推開「焦慮」訊號,傾聽內心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曾說:「焦慮會使人麻痺,也會使人進步,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個人也這麼認為,因為就結果論,有時焦慮的情緒反而對我們有幫助。焦慮情緒中有種「訊號焦慮」(signal anxiety),會預先通知我們即將發生危險。因為人們必須在一定程度的緊張與焦慮狀態下,才有守護自我的本能。就像開車,如果不擔心發生事故,就不可能小心駕駛。同樣地,就是因為焦慮才會熟讀考試科目;擔心出錯,下決定時才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書名:《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 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
作者:韓星姬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時間:2023年4月13日

當然,如果已經嚴重焦慮到無法做任何事時,就必須積極處理。安撫焦慮的最佳方式,莫過於找事情做。「最近因為太忙,導致沒有空理其他事情。」只要變得忙碌,就必須專注於解決眼前的事,雜念便會自動消失。

此外,不一定要和他人比較,我們可以跟自己比,只要比昨天進步一點點,那便是很棒的成就。像這樣的觀點也是安撫焦慮的好方法,將關注的對象轉移到自己後,就會將「我」想成是完整的個體。即便有些地方比上不足,但也可能發現自己過人之處,找回對自我評價的平衡,不會輕易與他人比較而信心動搖。

其實比起不斷說著自己好焦慮的人,我更擔心察覺不到自己焦慮的人。通常罹患的患者,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一點也不好奇自己的未來」。正因沒有明確活著的理由,才不會有欲望;因為沒有欲望所以不會焦慮,但往往這種時候腦中就會開始浮現自殺的念頭。

因此我認為,人類的欲望其實是一種力量,賦予自己不斷生存下去的動力。感到焦慮時,與其將那樣的訊號推開,不如好好傾聽自己的心聲,因為焦慮不安是心中發出想要成長的訊號,同樣是認真生活的證明

●本文摘自出版之《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 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焦慮 憂鬱症 心理疾病 心理勵志 商業周刊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男神涂善存、張豐豪主演人氣BL劇《彈一場完美戀愛》影視改編小說上市!

致每個不得母親關愛的女兒:請相信自己仍值得愛與被愛

人間姻緣分成這七大類!月老開示「姻緣系統」如何運作?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