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客的好時代 穿越時空來一場宋朝飯局!

透過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現代人可窺看宋代的繁榮,如橋上有各式攤販。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摘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聯合報系資料庫)
透過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現代人可窺看宋代的繁榮,如橋上有各式攤販。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摘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聯合報系資料庫)

文/李開周

應該去宋朝

身為資深饕客,我一向奉勸其他饕客:如果你能回到過去,最好到宋朝。

假如到其他朝代,會吃不慣,甚至吃不消。

比如例如漢朝,先不說烹飪手法多麼單一,吃飯時沒有椅子就夠難受了。漢朝人席地而坐,而且還跪坐,吃一頓飯得跪半小時(我們不是日本人,受得了嗎?)。

而魏晉南北朝,聚餐時,每人面前都擺一張小餐桌,分餐制大行其道,誰也不跟誰搶,看似注重衛生。可是喝酒的時候卻共用一隻大酒盅或者大馬勺,你一口,我一口,就像喝交杯酒。所謂「曲水流觴」、「推杯換盞」(其實就是輪流分享彼此的唾液),除了熱戀中的情侶,誰願意這樣?

唐朝好一些,餐桌慢慢高起來,椅子慢慢增多,可以像現代人一樣舒舒服服坐著吃飯,酒杯也不再共用了。可惜胡風太盛,酒席上流行唱歌跳舞,主人跳著騎馬舞,唱著祝酒歌,像吃了瘋藥一樣朝你撲過來,你總得跳個舞、唱支歌回敬主人吧?可是你不懂唐朝歌舞啊,(難道來個周杰倫的《雙節棍》?不被全體客人群毆才怪!)。

至於元、明、清三代,對饕客來說也各有不如意處:元朝的高級飯局老是有酸不拉嘰的馬奶酒,;明朝的高級飯局老是離不開壯陽補腎的虎狼藥,;至於清朝滿人的婚慶大典,酒席上琳琅滿目的肥豬肉,光看一眼就讓纖體成風的現代人血壓上升。

所以說,你要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以上朝代都別去,要去就得去宋朝。

饅頭不是饅頭,包子不是包子

宋仁宗在位時,有個縣官叫劉永錫,養了一條狗。他喜歡跟狗同桌吃飯,他吃什麼就讓狗吃什麼。有一回他吃饅頭,也用饅頭餵狗。他的學生看見了便說:「老師你太過分了,怎麼能用『珍味』餵狗呢!」

十年前讀到這段,很不理解。不是不理解用饅頭喂狗,而是不理解那個學生的話,他說劉永錫用「珍味」餵狗,饅頭算什麼「珍味」?無非就是蒸熟的一坨麵嘛!

後來我懂了,原來宋朝人說的饅頭並不是饅頭,而是包子(現在溫州人仍然稱包子為饅頭,而稱饅頭「實心包子」)。

包子的種類很多,按餡兒分類,有肉包子也有素包子,有羊肉包子也有豬肉包子,有蟹黃包子也有灌湯包子。宋朝的饅頭(注意,是包子)也有很多種類,有肉饅頭也有素饅頭,有羊肉饅頭也有豬肉饅頭,有蟹黃饅頭也有獨下饅頭。什麼叫「獨下饅頭」?就是用一整枚粉蒸獅子頭裹成的包子,本來叫「獨餡兒饅頭」,叫著叫著就成「獨下饅頭」。

素包子在宋朝是一個大門類,因為佛教在宋朝已經深入各個階層,社會流行吃素,老年蘇東坡,中年黃庭堅都在吃素隊伍裡搖旗?喊,所以素包子很受歡迎。當然,宋朝人不管素包子叫素包子,而是叫「酸餡兒饅頭」,簡稱「酸餡兒」。酸餡兒本來特指雪裡蕻包子(雪裡蕻餡兒是酸的,不信你去街上買一個嘗嘗),由於雪裡蕻包子賣得特別多,所以大夥就稱素包子為「酸餡兒饅子」,如豆沙包子、芥菜包子都被宋人歸類到酸餡兒裡去。現代學者校點宋人筆記和宋朝話本,老把酸餡兒寫成「餕餡兒」,並說餕餡兒就是熟餡兒的意思,這都是不瞭解宋朝飲食所致。

其實宋朝也有包子這個概念,那時候的包子並不是包子,而是菜包,也就是用菜葉裹上肉餡做成的美食。例如「綠荷包子」並非荷葉造型的包子,也不是荷葉餡兒的包子,而是在青綠的荷葉上放滿熟餡兒,再把荷葉裹緊,這樣的成品絕非包子,對不對?

最後做一個簡單總結:宋朝人的飲食概念自成一派,稱包子為「饅頭」,稱饅頭為「炊餅」,稱燒餅為「胡餅」,稱菜包為「包子」。就像當年魯迅從日本留學回來,稱火車為「汽車」,稱汽車為「摩托」,稱摩托為「自行車」……很有趣。

書名:《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作者:李開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13日

宋朝不流行減肥

蘇東坡有個好朋友叫張商英,當過宰相,晚年很注意養生:早上吃半升米、二兩麵,晚上吃半升米、三兩麵,中午什麼都不吃,只喝茶。

宋朝一升相當於半公升多一點,半升米差不多有半斤重。早起半斤米加二兩麵,晚上半斤米加三兩麵,雖然不吃午餐,但是他還是吃了一斤半澱粉。我幫他算了熱量值,再考慮他不是體力勞動者,年紀又大,所以攝入的熱量就超標了。

宋朝人其實並不怎麼懂養生,至少在飲食上不算懂。現在講究「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儘量避免攝入高熱量食物;宋朝人則習慣於「早上少吃、中午不吃、晚上多吃」,有條件吃肉的時候就多吃,尤其喜歡吃肥肉。

司馬光經常勸他哥哥司馬旦多吃肉,特別是晚餐,要是司馬旦晚上沒吃肉,司馬光一定會關切地問:「得無饑乎?」吃這麼少,萬一半夜餓了怎麼辦?那時司馬旦已經八十歲,多吃肉是很容易中風的,但是司馬光只懂得孝悌,天真地認為只有讓哥哥多吃肉才好。

宋朝人也不注意鍛煉。陸游晚年在紹興閒居,早上起來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再睡個回籠覺。他認為「粥後就枕,則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不知這樣最不利於消化。唐末道士呂洞賓的生活習慣可能也跟陸游差不多,因為他寫過兩句詩:「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晚上吃過飯就上床,不懂得「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不懂養生、不懂鍛煉的傢伙卻很長壽,我不知道呂洞賓活了多大年紀,陸游可是活到八十多歲。不過我敢斷言陸游的體型肯定不健美,胖瘦且不論,大肚子應該是少不了的。

男人有肚子,現代女生不喜歡,好在宋朝人的審美觀跟今天不一樣。我看過不少宋朝人物畫,諸如《中興四將圖》、《田畯醉歸圖》、《西園雅集圖》……畫中男子無論貴賤,常有大肚子,特別是《中興四將圖》裡的岳飛,肚子大得跟懷孕似的。(或許那時候肚子越大,越顯得威武雄壯。)

●本文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宋代 飲食文化 饕客 社會人文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大學學測18日登場!拜拜求考運,文昌帝君怎麼拜?流程、供品一次看

想要長壽?花時間經營好親密關係與友誼,保持快樂與健康!

人稱「網球魔法少女」,既強悍又溫柔的混血兒運動員:大坂直美

琅讀金句/笑中帶淚的老年日常 比想像更地獄的「銀色幽默」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