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圈粉暢銷作家劉軒:「利他」的人生才是意義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文/

你是否對人生有所疑問,懷疑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個問題也發生在知名人士身上,知名藝人Janet謝怡芬、奧丁丁集團創辦人王俊凱、國際名廚江振誠、暢銷作家、人生引導師CC在新書《我活著我的人生嗎?:實踐人生最高版本》,共同訴說生命故事,揭露在人生卡關時刻,如何與自己內心對話,希望這些故事能帶來行動方向,讀者也能實現屬於自己的「人生最高版本」。(編按)

頂著哈佛高材生,作家、心理學家、DJ、講師等頭銜的劉軒,「斜槓」卻曾經是他最不喜歡的稱號,看似人生有很多選項的他,分享了從天分與挑戰中,聽從內心聲音去做選擇,體會出什麼是「天命」與人生快樂。

心理學曾是刪去法下的選擇 甚至曾經被否定

以推廣心理學運用知名的劉軒,高中時期最擅長的科目竟然是人們口中的「理科」──生物、電腦,然而在進入哈佛後,不想成為沒有私人生活的醫生,也不想困在電腦教室辛苦修課,而選讀了心理系。那時剛好歷經父親出書,他也因此有了知名度,他憶及或許是想自我平復、拿回點人生主導權,當同學開始在寒暑假期間到企業實習、探索未來時,他選擇回到台灣擔任志工、演講、寫書,當要畢業時,才驚覺自己對於未來沒有任何了解與方向,與家人商量後又繼續往碩士班研讀,並被破格錄取以往都要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博士班。

在同樣的生活模式下繼續求學,劉軒仍然沒有找到未來的方向,在九一一事件爆發後,終於成為壓垮他對自己、對心理學懷疑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傷痛的家屬無法提供任何幫助「讀了那麼多的書,竟然是一點屁用也沒有」,他毅然決然來到台灣重新開始。

圖/劉軒提供

斜槓中摸索 從心開始為自己做選擇

「我這輩子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有很多的可能性』 」劉軒回首過去,也許是因為不敢面對挑戰,而辜負了自己的天分,那幾年的空轉也讓他回到台灣後更加珍惜每次機會,接過各種類型工作,如廣告、製作、編導、編曲、媒體、DJ,雖然「斜槓」的背後隱藏著茫然與懷疑,但他仍甘之如飴的進行,因為這是他自願「選擇」去做。

在這段忙碌探索期間,他受邀參加競賽節目〈我是演說家〉,也在此時受到「正向心理學」吸引,決心在節目中的演說都以心理學為題,再次建立推廣心理學的目標,在決賽中分享曾犯下難以啟齒的偷竊故事,感動聽眾拿下總冠軍,也鞏固他的內在價值──相信自己的「心」所做出的選擇。在節目中的表現也為他帶了新粉絲,除了「從小」看他書長大的讀者,也有建中學生因為這個節目而開始追蹤他。

天命就是選擇加上行動 利他更快樂

從過去經驗體悟,劉軒認為生命是老天爺給的禮物,應該去勇於做選擇,接受現狀、設定目標,並承擔、堅持並為自己負責,這才是善待天命的方式「如果碰到困難就跑掉,就無法嚐到『經過征服』才有的甜美果實」,與其遺憾過去可能錯過了什麼,不如問問自己面對挑戰可以怎麼面對更有意義。比起挖掘天分,找出自己在意的「核心價值」更為重要。

他對於快樂的定義也有所轉變,從早年害怕辛苦而排斥往醫學發展,到近年看到醫生耐心無私的奉獻,感受到這樣的人生更有意義。發現幸福感是來自於服務他人,「利他,反而會讓自己更舒服、更快樂」,除了協助他人尋找人生方向或新的職涯目標,他開立的Podcast《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以分享心理學、自我學習、關係、教養等議題,創下在 SoundOn 平台2022年教育類熱門節目前三名的好成績。

書名:《我活著我的人生嗎?:實踐人生最高版本》
作者:CC、Janet(謝怡芬)、王俊凱、江振誠、劉軒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2月24日

人生下半場 持續為「天命」奮力一搏

邁向五十歲,劉軒不認為下半場等於開始收尾,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天命」,隨時都可以為自己活出上坡!藉由他分享他個人的故事,希望可以讓讀者停下來傾聽內心,並勇於實現屬於自己的天命。

《我活著我的人生嗎?:實踐人生最高版本》於2/24上市。這本書來自於各方信念的匯集,每一位作者都將版稅所得捐出,以愛傳愛,我們一起以愛為出發點——和終點。

(※本書出版盈餘,三采文化將全數捐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本文推薦書為三采文化之《我活著我的人生嗎?:實踐人生最高版本》。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三采文化 劉軒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聯經50.閱與路/涂豐恩:與其擔憂科技造成革命性顛覆,不如問出版業有哪些不可取代的特質

聯經50.閱與路/陳芝宇:以嶄新的方式,讓我們與思考者同行

聯經50.閱與路/林載爵:出版、編輯,不外乎弄清自己想做什麼,以及什麼值得做

溝通強者不能光靠一張嘴 如何產生「個人魅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