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係 身為父母卻常感到委屈?代表你過度努力…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李家雯(海蒂)

,都得這麼委屈嗎?

現代的父母好難為!看看書店的排行榜,銷售最好的往往是親子類別的書籍。這表示現代的爸媽們,都想找到一個快速又有效的配方,來「做好」父母這個職務。讀到這裡,我們來整理一下本書不斷告訴你的配方:

要獲得孩子的尊重、贏得孩子的合作、保持親子的良好關係,還要注意孩子其他身心相關的大小事情……

於是你可能會問:「當父母的,都得這麼委屈嗎?」

讓我們來討論「委屈」這件事吧,到底什麼是「委屈」?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情緒,而且在華人文化裡特別常見。

如果說「情緒是心的語言」,那麼,大家不妨想想「委屈」是什麼?

是覺得自己「正確」,卻被人誤會;或努力沒人看見?還是覺得受到傷害,於是想「自己秀秀自己」?「委屈」一詞,有一種「你怎麼會沒看見我的努力/付出/傷口/真實心意?」的感覺。特別在偏好曖昧溝通的文化裡,更是容易出現。不論你覺得委屈是什麼,它都帶有一種「我被錯誤對待了」的不平心聲(所以英文「覺得委屈」會說:feelwronged,顯示出了這種情緒的「被動性」)。

相愛的親子關係,是誰委屈了誰?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在親子關係裡感覺到委屈呢?

我發現,容易覺得委屈的父母,往往特別在意孩子,是非常「努力」的父母。他們親力親為、全心投入,對家庭與孩子總是鞠躬盡瘁,扛下一切重擔,以達到「滿分」為目標。這樣的人未必會過度討好孩子,但他們的認真與超出標準的努力,往往不自覺讓自己的身心也超過負荷。然而,除非到了已經快要斷線的邊緣,否則他們通常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辛苦與疲憊。

他們的愛很多很滿,但累積久了,怨念也會很多很滿。這類的父母不習慣為自己發聲,表達自己想被看見、認同的需求,甚至是不習慣討拍,覺得身為父母,怎麼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他們覺得,「不需要」或「不該」為自己的付出說話。

書名:《教養是合作:阿德勒陪你探索最適親子關係,讓共好成為家庭日常》
作者:李家雯(海蒂)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19日

每當我遇到這樣疲於奔命的父母,總會忍不住問他們:「你都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他知道你愛他嗎?」大多時候,父母們都會說:「應該知道吧,我這麼努力在為這個家付出誒!」「怎麼會不知道?我可是每天替他張羅大小事。」只有部分的父母會說:「知道啊,我每天都會抱抱他,對他說我愛你!」

但我總忍不住想:每天看父母忙得團團轉的孩子,看見的是父母對他的愛嗎?還是身心疲憊的父母呢?我們又要如何確定,孩子明白「辛苦等同於愛」呢?

同樣地,當我問這些父母:「你這麼努力地張羅孩子的一切,那你會告訴孩子,你需要他看見你的辛苦、給你一些鼓勵的回應嗎?」也有些人回答:「不用吧,反正他都看在眼裡!」或者「這樣講,孩子的回應就不會是真心的啊!」

這實在是有趣的反應。我們都渴望孩子明白我們的努力與愛,但又吝於主動表達我們的需求,於是訊息落差就一直發生。勞心勞力的父母們感受不到來自孩子的正向回應自然就覺得委屈了,甚至過度疲憊時,也難免萌生「一切犧牲都不值得」的想法。

●本文摘自出版之新書《教養是合作:阿德勒陪你探索最適親子關係,讓共好成為家庭日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悅知文化 親子教養 父母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