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餐桌2.0】林楷倫/行車途中、足球場、觀眾席的那些便當

為子女做的便當。圖/作家林楷倫提供
為子女做的便當。圖/作家林楷倫提供

文/

我從沒想過會幫子女做,況且在小小不到一坪的廚房。常說自己的廚房在岳父家,我的廚房一只平底鍋與一只煮泡麵的鍋子,氣炸鍋拿來炸下酒菜(氣炸鱈魚香絲好好吃),電鍋是為了孩子早餐的饅頭。能煮飯嗎?我絕對會說不能。

不能開火,只是懶得做出變化。

兒女下午常留在學校上社團,晚上得上足球俱樂部的足球課。課餘得找自己的時間增進球技,我與他找尋生活的空檔。本來要更早起,清晨六點起床練球,妻子說睡眠重要,更不用說晚睡了。將生活的行程細緻計算,時間畫成一個個區塊,找尋三十分鐘的空檔。下課、通勤、足球課。

「週二週四週五的足球課晚餐?」兒子問。

「只能外食吧。」我說

兒子高聲歡呼,外食的選項從速食到燒臘便當、從鍋貼到拉麵,他選擇他想要的,他認為好吃的食物就那些。

「還是放棄這些空檔時間吧,吃飯很重要,怎可以都外食。」妻子說。

如果要讓兒女的空檔時間增加,那就得解決外食。如何內食?我看向堆滿雜物的瓦斯爐,鈍鈍的菜刀,這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自己煮得花自己的時間。

用自己的時間換取兒女的時間,不就是父母的模樣嗎?

煮食時間

整理廚房,菜刀磨利,詢問兒女想吃什麼米,思索什麼菜餚勝過於他們喜愛的外食。

蛋白質、鈣質、纖維,橄欖油、葵花油、麻油,鹽、玫瑰鹽、鹽趜,食材與調味的分類搭配,美味從細瑣的選擇而來,小小功能不全的廚房只能粗獷的煮。

第一道便當菜是鹽趜豬五花,用鹽趜與味增調和醃漬豬五花一晚,冰箱冷藏將豬皮吹乾。妻子看到冰箱一大塊豬五花還笑說:「認真的喔。」

「你要吃嗎?明天可以幫你多做一份。」

我隨口念起菜單,妻子只說青菜太少了。我腦中只有兒女愛吃的蛋白質菜單,唉,我們都是肉食一族,對菜偏挑食。我愛吃略帶苦味的芥藍,兒女不愛,他們愛的玉米筍、香菇,可是每次都有也會膩。我將青菜打成果汁,那是餐前飲料,那是爸爸的纖維詭計,不吃就用喝的吧。

千方百計思考營養的均衡,只為了更健康的他們。

想他們愛吃什麼,想他們什麼不愛吃。

在我送完魚貨後,站在廚房,料理起魚肉菜果。從混亂不知所措進步到料理如同肌肉記憶般,我漸漸知道以往不在這小小的廚房煮菜,不是因為廚房沒有工具,只是因為怕麻煩。煮食的時間如同冥想、如同慢跑。

慢慢跑近兒女,跟他們說:「這是爸爸煮的。」

想想打開便當,他們說:「今天吃什麼?」

做便當時不只研究菜色孩子喜好,千方百計思考營養的均衡,只為了更健康的他們。圖/作家林楷倫提供

飲食時間

他們在行車途中吃便當,專心地吃,我總問好吃嗎?他們總會直接地說什麼不喜歡。吃飽了嗎?吃飽就好。在煮與吃的溝通中,才發現以往我以為他們不吃的,其實他們會吃,或是相反。車至目的地時,他們快樂的踢球,他們自己練自己需要的足球菜單,足球自主練習的菜單也是我排的。他們常常耍賴不練,我們互相溝通,常常我會撒嬌請他們練。煮食的菜單是想著他們成長,練習足球的菜單是想著他們的缺乏。

我與妻子邊看他們踢球邊吃便當,父母在觀眾席的便當配著兒女。

補足缺乏,眼看他們茁壯進步改變,我的時間是他們的時間,他們的時間仍是他們的時間。

一天,兒子說他可以休息一下嗎?我問哪部分?他說便當。

只是想吃外食,只是想個靈魂食物,一塊金大元的炸排骨。

「行呀。」那天,我沒開伙。平日午餐都是外食的我,造理說不會對這塊排骨有多大情感。咬下一口,原來,兒子偶爾想吃的是炸物,那是我們家廚房不能煮的。

鬆懈一下也好,但下禮拜想吃什麼?

兒女說出他們晚餐的建議,義大利麵或咖喱。我說好,切好、放入冰箱熟成、下油爆香的滋渣,香味滿室,一盒便當是例常的心意。

今晚,吃我煮的便當,好嗎?

● 品嚐更多作家私藏好味道:「邀你一起上座啖美食

作者簡介

作家林楷倫,攝影林科呈。圖/作家林楷倫提供

林楷倫

1986年1月12日出生於台灣台中霧峰人,魚販、作家,交大研究所肄業,2020年開始在台灣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林榮三文學2020年短篇小說首獎、2021年三獎,時報文學獎2021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出版有散文集《偽魚販指南》《廚房裡的偽魚販》、小說集《雪卡毒》。

書名:《廚房裡的偽魚販》
作者:林楷倫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4-08-30

關於「作家餐桌2.0之美食逸品篇」

「餓了吧?大廚作家,我們可以上菜了!」
一日三餐你都怎麼吃,是隨手扒飯果腹派?還是美酒、餐具樣樣不缺的儀式派?粒粒皆辛苦,美食豈能辜負?

邀請作家掌廚為你說一道不凡的料理,分享夢幻菜餚、新奇吃法或顛覆想像的料理方式,第二季26位作家、26道美食逸品,每週二不再餓肚子,以別具匠心的圖文和文學佐料,週週滿足吃貨好奇心!閱讀更多作家餐桌及料理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作家餐桌 林楷倫 吃貨特輯 琅琅專題 便當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葬禮到神蹟:拉斐爾用繪畫承載永恆的聖福與哀悼

聽見金句/吸引到的愛情,其實是你內在的延伸。

深剖角色、歉的來源與家庭議題──專訪作者曾稔育《歉木林》

文史控的天堂!飽藏臺灣文獻的閱讀秘境:台南新營文化中心圖書館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