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者

迷創作.創作頭條

《流麻溝十五號》白色恐怖紀實 與台灣的傷痕同在

台灣首部以「女性政治受難者」為主軸的白色恐怖紀實電影《流麻溝十五號》,2022年於台灣上映後,獲得許多熱烈迴響,先後更於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瑞士佛瑞堡國際影展、韓國全州國際影展、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

藝開罐.閱讀藝文

以溫柔鍛出的鋼鐵—側寫50年代政治受難者陳進財先生

文|施又熙(作家、社工師、人權素養講師)如果說百煉才能成鋼,那鋼因此能堅硬無比。然而,鋼鐵能因溫柔而煉成嗎?以溫柔鍛出的鋼鐵,又該是何種樣貌?十年歲月換來一生沉默2022年底,接受了紀錄片公司的邀請...

藝開罐.閱讀藝文

人權館2024台北書展圓滿落幕 回顧「寫繪人權」6場見證白色恐怖及創傷療癒活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2024台北國際書展展位不只展示出版品、繪本,同時也舉辦多場講座,精采萬分!以下琅琅悅讀彙整期間6場精彩活動,包含4場講座,2場讀書會各自現場亮點與精采內容,帶領大家回顧這些見證二二...

藝開罐.閱讀藝文

「人權故事車」巡迴第2年 穿梭城鄉校園訴說前人自由之路

人權館行動書車「人權故事車」巡迴校園邁入第二年,作為行動博物館與戶外圖書館角色,人權館發展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活動,而如何將人權概念往校園扎根,人權故事車在博物館教育路上,開發更多可能性,今年走訪玉東國...

藝開罐.閱讀藝文

白恐後代還原歷史!劇場總監為爺爺「簡文憲」辦展、追真相

文|簡嘉彥(大硯劇團藝術總監、政治受難者簡文憲之孫)從小經常看見父親桌上滿滿有關白色恐怖的事件書籍,還有關於爺爺事情的傳聞,甚至在國小三年級時,看見政府在報紙刊出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名單上有「簡文憲」三...

藝開罐.閱讀藝文

威權年代受難者文物:來自獄中吳水燈手抄字典與學習筆跡

文|蔡雅祺(國家人權博物館組員)圖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1931年出生於高雄的吳水燈前輩,於高雄中學畢業後考取淡江英專,並在就學期間順利申請到美國留學,而在此時卻遭情治單位以「交閱反動書籍及加入共黨...

藝開罐.閱讀藝文

「國民政府喜歡殺老師!」臺中教師在白色恐怖中的斑斑血淚

文/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眾多教師被害涉及「大甲案」被槍決的素人遺址專家王三派,其出家的女兒釋常慈說:「民國4、50年代,我們大甲的父母都不讓子弟讀師範學校,因為國民政府喜歡殺老師!」釋常...

藝開罐.閱讀藝文

塵封一甲子的家書:揭開叛亂年代,翁子國小兩個受難家庭及生命故事

文|宋文博(政治受難者宋盛淼家屬)、劉素嫺(政治受難者張樹旺家屬)宋盛淼和張樹旺兩位受難前輩,是臺中豐原翁子國民學校(現為翁子國小)的教員,也是被捲入綠島「再叛亂」案的犧牲者,原本的十二年有期徒刑改...

藝開罐.閱讀藝文

細數台灣1950至60年代 涉及臺獨案的軍校生與事件

文|陳銘城(人權文史工作者)1950年代底至60年代初,臺灣有不少軍中臺獨叛亂案。1958年臺灣獨立革命委員會案最早是1958年、陸軍官校22期畢業的新竹人吳鍾靈(他們那一期的官校生還有一位二二八受...

藝開罐.閱讀藝文

人權路漫漫,先來吃頓飯 ──2021人權辦桌側記

文︱孟嘉美(2021 人權辦桌總召集人)圖片提供︱人權辦桌籌備團隊(攝影團隊包含蕭凡奕、楊佩儒、鐘晨屹、謝政霖、黃浩、蘇煒程、黃聖鈞、林廣瑜)有人用「不是請客吃飯」來形容對某項事情的認真與堅持,但請...

藝開罐.藝文短波

納粹文物返還典範 「名畫的控訴」夏卡爾版拍出2.3億

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紐約晚拍今日上午收槌,總成交額近1.39億美元。其中備受矚目的夏卡爾作品「父親(Le Pére)」,作為法國政府宣布返還公共博物館納粹掠奪藏品政策的先例,拍出740萬美元...

藝開罐.活動特區

國家戲劇院開庭!「非常上訴」邀觀眾搶先體驗國民法官

國家戲劇院化為法庭,觀眾搶先體驗「國民法官」,看完陳欽生與楊碧川兩位政治受難者現身說法的生命故事後,將手中的戲票化為選票進行判決。狂想劇場製作的「非常上訴」今起連續三天於國家戲劇院「開庭」,在劇場裡...

藝開罐.閱讀藝文

國家的權力有多沉重?讓狂想劇場《非常上訴》來告訴你

文/陳怡慈「我們將放棄做出裁判的權力,在脫下這身法袍之後,我們都是普通人。即使在法律的保護傘下,我們也沒有能力做出真正公平的判決。」這是狂想劇場《非常上訴》法官脫下法袍,走入群眾中的一幕,同時也是在...

藝開罐.閱讀藝文

何友倫/如何著手我的校園人權教育?

文|何友倫 圖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教育是轉型正義工作中,與社會大眾關係緊密的教育工作,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願意反思威權統治、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民主社會,因此實施的場域不只是體制內教...

藝開罐.閱讀藝文

我們的「牢,既往事」展覽─傾聽蘆洲的白色故事

文、圖片提供|劉麗媛(三民高中教師)策展的緣起於我在高三課堂上對學生提到:「蘆洲曾經是臺北盆地社會運動的大本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白色恐怖故事……」。他們眼睛為之一亮,專注地聽著我訴說;本以為寺廟、古...

藝開罐.閱讀藝文

以昨日犧牲的校園,灌溉今日茁壯的人權

文/邱辳溱張則周、張常美、吳俊宏、陳欽生的生命轉折生與死、民主與威權,是迥異的極端,也是白恐受難者的生命歷程。1950至1970年代的四位校園白恐見證者,以堅毅的姿態述說獄後重生的精彩生命,讓未能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