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社群排毒

有 陣子,我嚴重。不用經過醫生判斷,就知道這樣不行了:我每十分鐘會拿起手機看社交媒體,把臉書、IG、Twitter、LinkedIn全都巡過一遍,看有沒有新的貼文或限時動態,然後重新整理email信箱,就算是廣告信,我也要在第一時間知道。十分鐘之後,我會不由自主地把全部流程再走一次。吃飯、等紅綠燈、等上菜、吹頭髮,甚至工作到一半,我會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滑滑滑,活像需要換氣一樣。有人說這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患者總感到自己不在時可能發生非常有意義的事),有人說這是網路世代的文明病。我自己知道,這就是上癮。也知道這樣不好,對眼睛和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影響先不說,光是時間和能量的使用就很沒有效率,況且,我實在想不出整天滑手機對人生有什麼幫助。

但我沒辦法控制自己!(所以才叫上癮啊。)

這時,日本友人石田先生出現了。他是演員,最新電影作品前陣子才上映,新拍的電視劇也接著要上檔,照理講應該是要瘋狂宣傳的時候,但他老兄似乎總有辦法活在他自己的節奏裡。社群媒體幾乎沒有更新就算了,他常常好幾天,甚至整個禮拜都沒上線,浮出水面也是傳些他山裡釣到的魚或種植物的照片。跟我聊天時,他會笑著說:「我去哪裡潛水或耕作了,那邊沒有網路。」我看著他安排生活的方式,真羨慕這樣自由的靈魂。「妳只是上癮了。」他說。「要正確使用社群媒體沒那麼容易,儘量減少吧。」「可是我們的工作是要宣傳自己啊。」我試著辯解,好像自己才是明星。「妳如果認真檢視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行為,會發現大部分時間都浪費掉了,搞不好一天十分鐘就能做完真正要做的事。」我開始按照他建議的方式,把社群平台App從手機裡刪除,再把手機放得遠遠的,有意識地遠離這些。

正當覺得癮頭要故態復萌的時候,援軍翩然降臨。這次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尼爾.艾歐和李茱莉教授。跟石田先生的自然路線互補,他們以心理學理論和實證結果為基礎,設計幾個超實用的作法。我按照他們建議,重新安排手機上App的順序和設定,首頁只放實用性App、把社群App從主畫面移除,並關掉所有通知。全程花不到十分鐘,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天我的手機螢幕時間就降低一半,而且大部分是用在處理郵件(工作)或是聽podcast(學習)!如果真的需要接觸到會讓你上癮的東西,美國精神科醫師Anna Lembke說:等十分鐘吧。根據她的說法,各種愉悅的刺激(如上網、吃鹹酥雞、玩手遊、吸毒)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這種愉快的感覺讓人無法自拔,導致各種上癮。但好消息是大腦的自然機制會讓內分泌平衡,如果你吃了一片巧克力蛋糕覺得身心愉悅想再繼續吃,最好的方法是等一下,等大腦的多巴胺恢復平衡到平常的基準後,你就不會那麼想吃了。所以,想再看一支Youtube影片、再開一瓶啤酒、再追幾集劇之前,等個十分鐘,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或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但這些人真的對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變。雖然還不到完全脫離社群媒體控制,但螢幕時間愈來愈少、多出了時間運動和閱讀,感覺很不錯。從社群媒體上拿回生活部分主導權後,我更能體會大自然各種細緻幽微的變化,無論是大雨敲打窗框的聲音或花朵上的露水,都可以讓我覺得安穩愉悅。雖然有時仍會想滑手機、手機沒帶就非常焦慮,但現在我可以不看手機兩個小時也不會痛苦了。跟其他成癮症一樣,有朋友會更有動力,互相監督也更容易彼此制約。謝謝跟我一起社群排毒的好朋友們,我們下次在真實世界中見面吧!

●本文稿酬捐贈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閱讀深度報導的時間不算3C時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社群媒體 成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不是偷來的聖史多倫

盧建彰/讓自己每天都喘得要死

翟翶/今天應該很高興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