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元/精神科面試揭密:那些考官其實在觀察什麼?
如果現在叫我像他一樣,坐在一排資深精神科醫師前面試,我應該會緊張到說不出話吧!
初生之犢的勇氣
每年年底是住院醫師徵選季,這年他申請精神科,考完人稱「如入寶山不能空手回」的寶山醫院這場,心情七上八下。他趁記憶猶新,面試後記了筆記,因緣際會找到我,希望我以精神科醫生的角度陪他復盤。我欣然赴約。
面試是心理戰,考生努力呈現自己,考官則在提問中觀察、評估理想人選。只是,這場考官全部是理解人心的專家,考生所講、所沒講、用何種方式講,無處不是訊息,簡直讓人無所遁形。
他隻身走進大會議室,以初生之犢的勇氣迎向考驗。首先是必考題:自我介紹,以及為什麼想走精神科?
「我對人有興趣,善於傾聽同理,也喜歡精神科的人文氣息……」他四平八穩地講完。
主任首先提問:距離報到還有半年,你有什麼規畫?你覺得退伍後先去其他醫院短期工作,提早取得PGY資格(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包含內外科、急診、社區醫療等,時為半年期,於第一年住院醫師期間完訓;現已延長為兩年期),與進精神科之後再PGY,有何利弊得失?
「考完試我打算充實自己,學日文、德文,或到海外當志工。因為我退伍前後生活相當忙亂,覺得很難兼顧臨床工作、值班、準備面試,就沒選擇先PGY。我希望做的每一步決定皆是謹慎的。」
這題不容易答。其實提早PGY好處顯而易見──第一年住院醫師期間能全部留在精神科病房訓練,不用花半年外訓;個人臨床經驗成長更快,病房團隊人力也更充裕。考官一方面看到他將有半年不工作,相較於利用退伍空檔先至他科任職、取得PGY資格的考生,顯得較不積極;但考官另一方面也想聽他如何反轉自己沒有PGY的劣勢,如闡述「Gap year」的價值等,只可惜他的回答有些避重就輕。
出招接招大考驗
針對他自傳寫的交換學生經驗,另名老師問:你說出國見習時獲益良多,未來怎麼維持國際觀?
「我未來首要目標是扎實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期許將來有機會出國進修,現階段則先透過線上課程與國際接軌。」
這題是評估應試者的國際視野與格局,但如果答得太滿,顯得外務太多,不免可能因影響本科繁重的工作學習導致扣分。他的答案算安全牌。
下一題精神科面試很常問:你人生迄今最大的挫折是?
「大學合唱團後期喉嚨不適,檢查是聲帶萎縮,隔年決定自費做聲帶手術。沒想到手術完發聲共鳴改變,唱不出高音,喉嚨還反覆發炎。起初非常懊惱,然而,我了解到生活並非盡如人意,如Morgan Scott Peck在The Road Less Traveled這本書中所說:Life is difficult. Once we truly know that life is difficult, life is no longer difficult.(人生困難重重。可一旦想通這道理,就能超越它。)我因此成長很多。」
他的答案非常正能量,用一句箴言把挫折消化。可精神科老師們想的絕不僅止於此──他真的消化了嗎?一種過於正向、將負向情緒壓抑隔絕的「超理智」防衛模式,在此顯現。
又,該作者雖是一位美國精神科醫師,著作也受大眾歡迎,臨床上卻不很出名,在資深精神科師長前提這本書,無疑班門弄斧,恐怕也很難引起老師們共鳴,甚為可惜。
再一題狀況題:你值班時,某患者情緒急躁、行為暴衝,此時若沒有防護班(醫院配置人力,於患者因症狀無法自控、有傷人風險時出動協助),你會怎麼做?
「見習時就學到,安全第一。保護性約束是為了病人好,我會視現場情況請求協助。」他答得較籠統。
老師追問:叫警衛不一定能及時來,醫師需要去做約束嗎?
「我想我會去做。」
這題考臨場反應,也看龐大壓力下的戰或逃。或許他受道德感驅策覺得該這麼答,但以我的實務經驗,風險真的太高,在支援人力過來之前,不會輕易動作。危機處理的重點,更在於保持冷靜、做好團隊領導者角色。這也是專科訓練必經的考驗。
閒聊中洩漏天機
正題問完,換兩家與寶山合作訓練、當日也聯合徵選的療養院提問。考官單刀直入:對我們T療、B療了解嗎?如果今天寶山醫院沒上,我們錄取你,你會來報到嗎?
「T療有同學在,她說團隊氣氛很不錯;B療在見習時參觀過,感覺環境優美,都很早下班。」
全場老師一聽到這個答案哄堂大笑。老師們應該懂了──他其實非常重視休假及生活品質。
「如果錄取,我會等南方醫院面試結果公布,再一起考慮。」他是南部人,近期奔波報考了南北多家醫院,一下子把飄搖不定的思緒和盤托出。
幾天後放榜。他寶山醫院落榜,T療備取,但在另一場象山下的面試,幸運上榜了。他整理心情,寄了張感謝卡給沒錄取他的主任,像是把失落包裝重組後寄出,然後迎向他面前那一條陌生、較少人走的路。
我要恭喜他,得償所願成為精神科住院醫師。我更要感謝他,因為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
我想對他說:「無論如何,謝謝你,二十六歲的自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