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廷/頤和園:那些不能愛的年歲

《頤和園》劇照。(圖/聯影電影提供)
《頤和園》劇照。(圖/聯影電影提供)

那是一段不能被記起的歷史,一部未曾在中國上映的電影,一場持續進行的青春災難。說,他只是想誠實地拍下青春與愛情。但誠實本身,若跨過了1989年的長安街、觸碰一具具赤裸的身體與不安的慾望,便不再只是青春,而是一場政權的噩夢。

》像是一條失控的河流,一邊是愛,一邊是歷史,兩岸倒影相斥相吸,終究流不出出口。它不是關於愛,而是愛的崩壞;不是關於記憶,而是記憶如何沉入無以名狀的深水。婁燁並沒有拍六四,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拍了什麼。愛情在這裡不再是某種愉悅的自我完成,而是歷史的隱喻,是失語者最後能依附的語言。

在那些沉默而無解的性愛場景裡,他們不像是愛著,而是彼此碰觸著過去。他們不斷地做愛,不是為了情慾的渲染,而是為了證明,曾有過自由。性愛變成一種創傷敘事,一種替代的歷史補寫。身體還記得,但語言已經撤退了,留下無數破碎的動作、喘息與無從言說的餘燼。

有時我想起傅柯(Michel Foucault),說權力如何滲透進我們的身體。婁燁像是他的學生,靜靜地、毫不說教地,在斑駁的畫面裡,記錄著權力如何從肉體之間偷走信任與確定性。《頤和園》裡沒有人真的在戀愛,只有不斷反覆的確認:你還在、我還痛、那段時間是真的發生過。

而余虹,她像是在表演一個從未屬於自己的性別。她既不是傳統的情人,也不是自由的主體。她像是從愛中被擠壓出來的旁觀者,愛成了一種殉道,她的愛是非對等的、倒錯的,是無法成立主體的殘酷獻祭。而周偉,他逃避、迷惘、情緒化,從來無法穩住某種男性角色的中心。在這場關係裡,沒有人扮演得完整,性別成了一場結構性的表演錯誤。

這些角色就像站在歷史的廢墟上,不斷地以愛的名義互相折磨,卻其實只是想證明:自己還沒被遺忘。心理學家亞當·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說過:「我們渴望的不是被滿足,而是持續地渴望。」──《頤和園》正是這樣的電影。主角們不斷尋求、接觸、擁抱,但擁抱的不是彼此,是失去本身。真正讓余虹崩潰的,或許不是失去了愛人,而是發現:連「失去」也無法讓她感覺真實。

這是一部關於幻象的電影。愛是幻象,國族是幻象,自我亦是。婁燁沒有拍下坦克,沒有拍下子彈,也沒有拍下國家如何清洗記憶。他只拍下,記憶清洗之後的那群人。他拍的是事件結束後的裂痕,是在中國這個語言禁錮的空間裡,如何持續活著。沒有紀念碑,也沒有墓誌銘,只有身體還記得怎麼顫抖,怎麼渴望,怎麼殘破。

《頤和園》劇照。(圖/聯影電影提供)

有時我會想,《頤和園》是否也屬於張愛玲的世界?不是語言上的延續,而是那種滅世之後只剩愛情的幽微氣質。張愛玲寫:「戰爭是一場大火,把人都燒得只剩下愛。」──婁燁的角色們,或許也只是被燒得剩下一點點愛的幻影。他們不再相信理想,也無法擁抱歷史。他們只是想在一場場性愛的反覆之中,找到一種虛構的安全感。不是為了慾望本身,而是為了活著。

婁燁的攝影機是游移的、斷裂的。他不追求敘事的完整,而是像德勒茲(Gilles Deleuze)所指的,拍「時間的影像」(Image-Temps)。他拍的是遺忘之後還殘存的感覺,是角色在記憶斷片裡掙扎的身影。每一個錯置的鏡頭,都是時間錯位的傷痕;每一場游移的對焦,都是愛無法完成的證據。

當我們走進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話語森林:「電影作者的工作本質究竟為何?姑且將它定義為雕刻時光。就像雕刻家拿起一塊大理石,先在心中勾勒未來作品的線條,再剔除所有多餘的部分。」──而婁燁雕刻的,是一種無法修復的時間錯亂。他讓角色在歷史的殘骸上尋找自己,在不能談的往事中,用愛來模擬記憶的存在。於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兩個人的故事,而是一整代無法記得、無法愛、無法說的年輕人。

這電影不曾在中國上映,但它從未被真正禁絕。因為它不是一部需要「發行」的電影,而是一段曾經被無數人活過的青春與毀滅。它存在於記憶的縫隙裡,像一封未寄出的情書,寫滿了不能說的名字與慾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副電影院 婁燁 頤和園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楊邦尼/偶發事件

聯副/北市閱讀寫作協會「2025生活寫作班」招生

蔡富澧/影子

古碧玲/樹冠漫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