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魚/在百花齊放的台灣味裡,我們嚐的是歷史,也是身份

【嗅聞台灣:歷史與味道的散步筆記】
文/謝金魚
「告訴我你吃了什麼,我就告訴你,你是誰。」這句十八世紀由法國作家薩瓦蘭提出的名言,將食物從單純的「好不好吃」提升成為人對於自我、對於風土的認同,你也許可以改變外在、改變口音,甚至精通各種餐桌禮儀,但你的喜好仍清楚顯示了你來自何方。剛過的端午節大概是最好的案例,每到此時,南部粽與北部粽的戰火一觸即發,水煮飯糰跟3D油飯的砲聲隆隆中,我總會想起薩瓦蘭的話。
我從小就喜歡吃、早早就開始做歷史研究,但真正關注飲食與其源流是近年的事,就像開了天眼,吃到了新菜、新店,總不得不追究它的起源,有時是直接問店家,也有時回溯各種文獻或記錄追溯脈絡,這也讓我對於台灣的飲食有了不一樣的觀察,不再只是追求CP值高或者食材高級與否,而是更仔細看待食物背後的故事,藉此了解一間店或者一個人,往往比算命或看相準確得多,透過飲食想要傳達的信息,也是一種無言的故事。
我前陣子去了一趟在台南安南區的臺灣歷史博物館,看了「數味食光」這個展覽,幾乎每個角落都在吶喊著薩瓦蘭的話,上至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無一例外。比如歷任總統的菜單,威權時代的國宴就算再怎麼力求簡約,也還是有著濃濃的江浙菜風格,顯示了兩蔣父子對於故鄉的留戀,走入民主時代後的總統們則慢慢向台灣在地食材、菜色靠近,即便是馬英九也不敢在菜色中彰顯他的湖南出身。雖然我們都不曾坐上國宴餐桌,但透過菜單、餐具與模型,歷代總統們的認同與政治考量一覽無遺。
國家、政治對飲食的形塑與影響深遠,不只是讓老百姓好奇總統吃什麼而已,曾是黨政獨佔的電視台也是重要媒介,而料理界傳奇傅培梅主導的菜餚,也成為許多台灣人記憶中的味道。口齒清晰、外型端莊的傅培梅女士出身滿洲國的富商之家,十指不沾陽春水,長大之後又因為戰爭顛沛流離,無從學習廚藝,成婚後不擅烹飪常被丈夫取笑,因此砸重金請名廚指導,從而燒得一手好菜。傅培梅最早的學生們,就是跟她一樣遠離家鄉的外省主婦,而後她成為台視的烹飪節目台柱,也將許多人並不熟悉的外省菜色帶進台灣一般的家庭,在她全盛時期,她除了台灣的烹飪節目跟自己的烹飪補習班之外,甚至每週當空中飛人到日本拍節目,還在統一企業的邀請下,參與了滿漢大餐泡麵的開發,她手寫的湯底配料表就是我們小時候在颱風天會嚐到的泡麵滋味。看著櫥窗裡展示著傅培梅食譜、圍裙、手稿與老照片,就讓我想到小時候時間一到就等著看她的節目,通常過幾天那道菜就會出現在餐桌上,說她是台灣的國民廚神一點都不過譽。
如果說傅培梅的節目意味著國家力量的正面影響,那展區中的幾個模型就意味著對威權的反抗,比如流亡海外的史明歐吉桑,在日本東京經營著中華料理店,每天包餃子、賣大滷麵,藉此籌措反抗資金,在他晚年回台後,咖喱飯成為他招待志同道合的朋友時必備的菜色。又或者在黨外運動的造勢現場必定會出現的民主香腸,大多由穿著吊嘎的阿伯們擔任攤主,這些香腸伯們是精明的政治觀察員,據說只要看香腸攤的多寡,就知道這個候選人會不會贏。進入民主時代後,我們本以為可以不再關心政治,卻沒想到政治仍無孔不入,台灣的走向牽動著所有人的命運,而台灣這十年的最大政治事件,莫過於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展場中那個被小心保存、早已過了效期的太陽餅,是當時參與的公民們訂購大量太陽餅寄到行政院嘲笑官員的證明,雖然我個人覺得,要保存應該是保存當時讓官員念念不忘的那個淇淇太陽餅才對,但這個太陽餅的故事顯示了台灣的民主走向了另一個層級,不再只是悲情的疾呼,更需要理性的討論跟一些幽默感。
展場裡的展品不少,許多近現代的展品會讓人勾起懷舊回憶,像是美援麵粉袋、冰果室的杯盤與老式的台灣小吃擔頭,如果帶長輩前往,他們應該會很有共鳴。此外也有日本時代的酒樓器具與仿製咖啡座,重現了百年前的知識青年在這些地點品嚐臺菜、啜飲咖啡、談論時事的氛圍。當然,也有近年來的新移民們怎樣跨海帶來家鄉味,越南河粉、泰式料理、印尼小吃的招牌,都已經是台灣街景的一部分,東南亞繽紛多彩的香料與酸辣調味,也成為了台灣味的一部分。
什麼是「正港的台灣味」?我看完了展覽,覺得要去塑造正統在現代已經不合時宜,原有的原住民菜,加上從清代時期就進入台灣的福州菜、廣東菜,到日本時代傳入的和食與洋食、1947年後的外省菜,再到近現代的美式飲食與各種東南亞料理,一切都在台灣互相激盪、變化,沒有什麼能永遠作為主旋律,但百花齊放的絢爛奔放,就是我認為的台灣味。
【嗅聞台灣:歷史與味道的散步筆記】2025新專欄登場:
嗅覺,是記憶最深刻的感官之一。歷史作家謝金魚移居台南三年,從日常氣味、飲食紋理到城市文化,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引領我們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味道。這裡寫的這不只是台南人的獨家記憶,更是開啟大眾與這片土地深層對話的可能性。邀你一起嗅聞時代的氣味,品味台灣的文化底蘊。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展覽資訊:
「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
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
了解更多:臺史博官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