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官網FB粉絲專頁

作家好文

1940年是什麼顏色?府展特選畫家有馬周三的作品聯想──名單之後#137

有馬周三,於府展第二回獲得特選的〈盲人と子供(盲人與小孩)〉,在畫面裡的盲者,衣著整齊而合身,有尊嚴地挺立端坐在凳子上;小孩蹲坐在一旁地面,抬頭仰望。而畫面後方的香蕉、美人蕉及柵欄等常見的農園景象,看來安靜祥和。我們雖然聽不見對話,卻可以感受角色間彼此陪伴的關係。他們在等待什麼嗎?是不是也在感受風的顏色?

把淡水畫出巴黎感的昭和藝術家:楊三郎──名單之後#136

綜觀楊三郎一生的創作,大多以戶外寫生題材為主。可回溯至楊三郎在京都關西美術院習畫的日子,京都風光旖旎,古樸優雅的氛圍,使年少時期的楊三郎迷上戶外寫生,甚至獨自前往哈爾濱旅遊寫生(註1),完成入選臺展第一回的作品〈復活節時〉。

喜歡台灣淡水南歐風建築的日本畫家:日本畫家山口蓬春──#名單之後135

山口蓬春(1893-1971),出生北海道松前郡,本名三郎。幼年隨父親工作調動,從北往南多次遷徙。中學時前往白馬會繪畫所習畫。1914年進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翌年即入選文展。四年後由西洋畫科轉同校日本畫科,1923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換句話說,蓬春先學西畫後轉為日本畫,在探求古典傳統日本畫並融入西畫技巧,而築構一個前所未有且具近代感的新日本畫世界。同時逐漸脫離歷史畫、風俗畫,移向題材素樸的風景畫、靜物畫,以追求近代感性的所謂蓬春現代主義。

「敢是命運相創治 !」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名單之後134

1938年第一回府展是薛萬棟藝術生涯中最光榮的時刻,他憑藉《遊戲》一作榮獲特選,並為該屆「總督賞」得主,為東洋畫部首位臺籍畫家得到此獎殊榮。

台語〈搖籃歌〉作詞竟是知名畫家!嘉義文藝美男盧雲生──#名單之後133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 這首臺語〈搖籃歌〉是許多民眾耳熟能詳的樂曲,由知名音樂家呂泉生作曲,其臺語歌詞則是嘉義知名畫家盧雲生所作。

任教臺中高女,彩繪京都故鄉的學者畫家「白子修二郎」──#名單之後132

臺展第9回入選作品中,有一幅表現出當時臺灣現代化生活意象的作品:〈マンドリン〉(曼陀林)。(註1)此樂器是當時西洋新傳入臺的外國樂器,畫家以細膩工筆畫法,描繪正在學習樂器的女子,繪者即為本文主角-白子修二郎。

他們走過大稻埕:日治時期畫家平田壽秀與第四回臺展──#名單之後131

大稻埕提供給畫家源源的題材,相對的,他們也撐起了大稻埕歷史的豐滿。 日治時期人車熙來攘往的大稻埕,海內外商業貿易繁盛,人們在此休憩停駐之餘,酒樓、戲院、畫室、餐廳⋯⋯屬於這裡的人文景觀也逐漸建立起來,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風景,許多重要的畫家也曾經在這裡,為大稻埕的不同風貌留下畫跡。

從平壤大同江到滿洲大連港:1928年陳英聲的東北亞寫生旅行──#名單之後130

1928年的5月,《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一則報導,講述一名臺灣公學校教師陳英聲(1898-1961),決定趁著暑假期間前往日本、朝鮮及滿洲(中國東北)等地進行寫生旅行。陳英聲除了是一名任教近十年的學校老師,擅長音樂、繪畫的他,同時是當時兩大新銳美術團體-七星畫壇及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之一。

港都畫壇中流星般的畫家:蔡朝枝──#名單之後129

撰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 蔡朝枝 入選 臺展第2、3回 日本時代高雄美術發展歷程的相關研究中,一位名為蔡朝枝的畫家,儘管時常被提及,但大多都只見簡單幾句描述帶過。然而,他除了是

嘉義遊走於寫生與傳統的墨客「吳利雄」──#名單之後128

撰文|王德合(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兼任講師,嘉義市美術協會理事長,藝術創作者) 吳利雄 入選 府展第5回 嘉義畫家吳利雄(1920-2001)曾於1942年以〈新秋〉(圖1)入選第五回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