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站進駐台北松菸!「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集全球35國、85道衝擊料理,等你來挑戰

你以為你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並自詡是頂級美食饕客?「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於06月28日在松山文創園區正式開展,用來自五大洲、35個國家、超過85道「文化衝擊美食」直擊你的感官極限。亞洲首站,就在台北。從視覺、嗅覺到味覺,這場展覽不只惡趣味,更是以全感官的方式挑戰你對食物的既定想像,視覺震撼、嗅覺直衝、味覺暴擊,從入口開始就是一趟地獄級別的勇者試煉旅程。
本次展覽匯聚全球最具爭議性的85道美食,被譽為「地表最噁美食」的代表作首度齊聚台北,不只是傳說,更是真實登場,準備徹底翻轉你對「好吃」的定義。
你也許吃過臭豆腐,但你嚐過瑞典鹽醃鯡魚罐頭嗎?這款被譽為「臭味之王」的料理,一打開就能瞬間封印整層空間的氣味,甚至有人形容是「開一秒,臭一月」。同場還有冰島發酵鯊魚肉,其氣味近似工業氨水,據說非得搭配烈酒才敢吞下;來自菲律賓的鴨仔蛋則是在蛋殼中藏著未孵化的驚喜,是對視覺與心理極限的雙重挑戰。而本地自豪的臭豆腐與皮蛋也驚喜入列,成為外國遊客眼中最具衝擊力的在地之光,這些在不同文化中備受爭議的美食,正反映出「噁心」與「美味」其實從來不是絕對,而是深受文化背景與個人經驗影響的主觀感受。
全台首創唯一「噁の勇者試吃吧挑戰」強勢登場!
本次展覽特別設置全台唯一的互動試吃體驗,邀請觀眾放膽一試來自世界各地的驚嚇系食材。從秘密風味飲品、外酥內糯的昆蟲零食,到各種聞風喪膽的經典惡名料理,這裡不是要你吃飽,而是要你挑戰美食饕客的名號。不論你是天生味覺無懼型,還是邊尖叫邊嘗試的乾嘔糾結派,這裡都是測試「世界文化適應力」的最佳場域。吃或不吃不是重點,敢不敢嘗試,才是這場展覽的靈魂精神所在。
限定入場特典登場!CSD中衛共同推出「噁の防護急救包」,入口即陪伴通關噁の美食盛典!
面對這場氣味與味覺的全面衝擊,「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貼心準備觀眾專屬的救命補給包,與CSD中衛共同推出「噁の防護急救包」,凡購票入場即可獲得,限時限量,送完為止。內容物趣味對應又實用,包括可抵擋強烈氣味、保持安全距離的中衛活性碳口罩、試吃結束後幫助迅速去除餘味殘留的W博拭潔牙濕紙巾、酒精濕紙巾以及現場冷汗直流後,迅速補水續命的WATERHIGH電解質沖泡粉。這份特典不只是單純的應急工具,更是展覽精神的延伸,透過幽默包裝噁心,用好奇心對抗偏見,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更自在、也更投入地享受這場勇氣與味蕾的雙重冒險。
顛覆味蕾 × 挑戰成見 × 理解文化
「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不只是獵奇與惡趣味的集合,更是一場結合味覺體驗、心理探索與文化觀察的全感官旅程。以「噁心」為入口,實則邀請觀眾思考,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食物產生反感?什麼樣的味道或外觀,會讓人不敢入口、食不下嚥?而背後的原因,往往並非食物本身,而是文化框架與成長觀念的形塑。
共同創辦人Dr. Samuel West表示:「美食深深根植於情感與文化之中。有些人從小吃到大的珍愛料理,卻會讓另一些人感到反胃。這些被視為『噁心』的食物,其實只是我們還不熟悉、不理解的『美味』。我們希望透過這場展覽,邀請大家換個角度看世界。」對於「噁心」的定義並非絕對,而是可以隨著理解、接觸與心態的開放而去做出改變。
「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透過85件來自五大洲的美食,展現食物如何在不同社會中扮演角色、記憶與文化的載體。當我們願意暫時放下偏見、張開嘴巴,也許就能打開一扇通往更寬廣世界的門。同時也邀請大家在逛展時保持開放、勇敢的態度。去聞、去看、去大膽地嚐一口!或許會意外地發現人生中的美食新視界。更多展覽與購票資訊,詳見KKLIVE官網或官方社群(Instagram 、Facebook )查詢。
關於入口即地獄 — 噁の食物博物館
「入口即地獄—噁の食物博物館」致力於挖掘並呈現世界各地文化中的「另類美食」,透過展覽與互動體驗,鼓勵人們以開放的角度重新認識飲食差異,進而促進對多元飲食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此展覽最初創立於瑞典馬爾默,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並陸續巡迴法國、德國、美國三國四城市,累計超過50萬人參與,成為探索食物與文化之間關係的獨特場域。
展覽資訊:
入口即地獄 — 噁の食物博物館
Disgusting Food Museum
展期:2025/6/28(六)- 9/28(日)10:00 - 18: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1樓 藝巷空間,較鄰近大巨蛋那側(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