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孝順成為道德綁架!「拋棄父母」從有毒的親子關係中掙脫

文/菅野久美子
「有毒父母」的人生終點站
我在多次採訪中,看到了子女在「有毒父母」臨終前被迫承受的痛苦。
父母還健康時,一切都還過得去。但遺憾的是,人很難永遠保持健康。如果說成年前在父母身邊度過的日子是痛苦的第一階段,那麼第二階段,就是「死亡終點站」,也就是從臨終前到處理後事的這段時間。
第二階段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必然無比親密。但這時容易發生二次傷害,因此子女們往往很痛苦。很多人和前面這名女子一樣,沒有和母親同住,但仍被母親折磨著。
從那時開始,我發現自己必須直面社會上很普遍的「有毒母親」問題。
我必須保護像她這樣的人。這個社會用道德枷鎖強迫別人背上照顧父母的責任,而她卻要與強大的社會共識抗衡。她無法招架,只能被深深地傷害。
我非常氣憤,也為她感到遺憾。她的痛苦就如同我的痛苦。我必須毫不猶豫地站出來,面對這樣的社會。而且,我彷彿能在她身上看到我和母親的將來。
那時,我的母親六十多歲。在旁人眼中,那應該是我和母親關係最好的時候。那段時間我出版了很多關於孤獨死的書籍,也作為專家被很多媒體採訪。在母親看來,我已經踏實地踏上了成功的人生道路。
看到我的成功,母親非常高興。雖然和她期盼的平凡女性的人生不同,但得益於我出版的書,她有了能在老家親朋好友面前炫耀的資本。她開始肉麻地討好我、吹捧我,在電話裡都能聽出她心情很好。
那麼,我是怎麼想的呢?
和母親打電話或見面時,幼年時渴望被母親寵愛的小孩又出現在我心中。如果說被母親認同讓我不高興,那肯定是騙人的。說實話,我很高興。被母親稱讚的時候,我的心就像飄起來一般。雖然我臉上已經有了皺紋,但我還是極度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可。成為讓母親驕傲的女兒這件事,帶給我無上的喜悅。
但我也很焦慮。之前我一直對母親的衰老視而不見,但她還是一天天老去了。我大學畢業後就搬到東京,唯一的弟弟也離開了家,忙於工作,假如父母發生什麼事,不可能立刻丟下工作回家。母親一個人住在宮崎,要是父親去世了,母親該怎麼辦呢?
母親才六十多歲,雖然必須長期吃調節血壓的藥,但身體還算健康。因此,我們的關係還能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但是,如果今後父母身體狀況不佳,我難道要像那位護理師一樣,如同背負十字架般,背著衰老的母親一起生活嗎?
沉重。太沉重了。那時,我被母親亡靈般的詛咒所折磨,惶然不知所措。我曾拚命渴求母親的愛,貪婪地祈求她的認可。
我們的關係古怪且扭曲,複雜的因果難以解開。我非常愛母親,也非常恨她。我的感情在兩個極端之間如雲霄飛車一樣,上下顛簸。到了這個年紀,我還在沒出息地渴望著母親的愛嗎?我每天都在反覆問自己。
我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母親的認同,但也拚命想從她身邊逃離。
我對母親混沌、複雜的情感把我推入了痛苦的深淵。
可怕的是,就算內心再矛盾,我也必須懷著對母親的複雜的情感,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我們一次又一次被母親傷害,生存如此艱難。到死之前都會如此痛苦嗎?必須一直如此痛苦嗎?
不,我們可以得到自由。
起碼在人生的最後,我想得到自由。在生命走到終點之前,我必須跟母親訣別。我不想再為了得到母親的認可而成為奴隸。我必須徹底和母親告別。為了在社會層面上逃離母親,我們必須先在現實中創造「子女不必盡孝」的選擇,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攜手努力。
被母親虐待一事發生在很久以前。如今回顧整個日本的情況,「家庭」這個概念形同虛設,一步步流於形式,但很多人仍苦於根深柢固的血緣主義。這是我在採訪時發現的尖銳事實。
我迫切地尋找著能替我和家人承擔一切的存在。
就算我想從父母身邊逃離,也無處可去,選擇少得令人發笑。血緣主義下的社會形態要求孩子必須贍養父母,這種想法在日本根深柢固。
在不遠的將來,這會是我需要面對的重大危機。未成年時,無助的我把《寫給日本最醜陋父母的信》當作聖經,它就像我生命裡的安全繩。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還是有很多人必須在死亡之前,直面令自己痛苦的「有毒父母」。
世界上,還有好幾萬人有著這樣的煩惱。光是想像,我就不由得渾身顫抖。
我的責任,就是與社會開戰,反抗這個把天真的正義強加在個人身上的社會。我要把潛藏的痛苦揭開,給大家看個明白。這件事只有我這個橫跨多個領域的當事人、採訪者才能做到。
隨著採訪的深入,我終於聽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之所以一直執著於父母的話題,是因為我想遠離母親,獲得自由。我想拋棄母親。之前我一直壓抑著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社會不可能允許,多想也無用。
但後來,我一直在思考拋棄母親的方法。怎樣才能遠離母親,獲得自由呢?
我留意到臨終工作者這個族群。幸運的是,自從開始做孤獨死的採訪,我有很多機會能和殯葬業者、事故屋仲介等臨終工作者接觸。這些公司裡,有的專門為獨居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很多從業人員樂於創新挑戰。我想,他們的服務一定潛藏著重要的提示,也許那就是破口。
●本文摘選自寶瓶文化出版之《拋棄母親》。👉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 想減重提升代謝,與其每天走一萬步,不如思考如何動更多!
📰 「空氣跳繩」減重又健身!沒有繩子照樣跳,宅在家好好運動
📰 中年發福別怪代謝差!名醫教你如何平小腹,遠離慢性病
📰 如何單靠「吃」誕生美肌、成功減重?三餐攝取醣、細細咀嚼
📰 「減重60kg」網紅歐娜:餓的時候告訴自己「都是以前太飽換來的」
📰 飲食習慣改變就能迎戰內臟脂肪 減重須根據不同目標逐步限醣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