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練習當個無用的父母,孩子才能長成有用的人

圖/Shtterstock
圖/Shtterstock

干涉過度與讓「愛」越界的父母,會讓的孩子發酵成失控的叛逆或逃離。拉開相處的距離,不但能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也能拉近心的距離;比起嘮叨的說教,孩子更需要真誠的聆聽。透過對孩子的放心及放手,父母必然也會看見他們為長大付出的努力與勇氣。(編按)

●本文摘選自之《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的親子相處指南》。👉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尚瑞君

親子間三種角色的輪替,讓彼此都成為更好的大人

書名:《剛剛好的距離》
作者:尚瑞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15日

親子關係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父母要跟上孩子的成長,不能停滯學習。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慢慢地要長成身心都成熟的大人。在這最後一哩路上,父母要協助孩子獨立、負責、自律、管理好自己,同時做好家庭成員的和諧角色,才能讓每個成員在家庭的滋潤中,修養身心靈。父母的成長經驗可以給孩子參考,卻不是孩子奉為圭臬的範本,只有孩子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與作主,孩子才能真的懂得責任與承擔。

父母和子女在家庭關係中,有三種角色會輪流扮演。正向又健康的親子關係,角色應該是流動的。而家庭成員之間,又都該在哪些角色裡流動與補位呢?

父母:親子間「領導」與「依賴」的地位對調。

父母角色象徵家中的權威和領導。雖然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但在潛意識中多少都還是會有依賴的需求。就像網路有一種說法,不管子女長大到幾歲,跟父母一起出去吃飯,好像還是很習慣讓父母付錢,這樣好像還享受著被父母照顧似的。你也會這樣嗎?我的父母都已經到天上成為天使了,有時候真的還是奢望再被父母照顧一下啊!

雖然餘生已經沒有辦法再受父母的關照,偶爾難免還是會有所感傷。但成長中的孩子,有時候也可以補位成為父母的角色,用他們的能力和知識,撐住大人的需求。

你不相信我說的嗎?現代孩子是數位原生代,你學習數位科技的能力應該比不上你家青春期的孩子吧?那你為何不放手讓孩子帶領你呢?

現在很多餐廳都用數位科技點餐,每次到這樣的餐廳用餐時,兩個青春期的孩子就居於領導與統整的角色,幫我們評選餐點與操作機器。

被孩子服務與照顧,不但不會弱化父母的身分,還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價值,也證明了父母教子有方,這不是雙贏嗎?

成人:平等且彼此尊重的互動方式。

成人之間相處用的是平等與尊重。

青春期孩子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也許會跟父母的價值觀有所不同甚至衝突。親子是合作的夥伴,而不是對立的敵人,當孩子開始要自己來時,是發出父母該放手的訊號,我們只能傾聽,卻不應該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比方說,台灣的社會很有趣,在政治上藍綠好像楚河漢界,但其實很多家庭在政治取向上,是完全不同的,彼此可以擁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理念,但我們還是情感緊密的一家人。

在對待青少年談論自己志向、理想和價值觀時,用成人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孩子聊天,才可以聽到孩子真實的心聲;真誠而不帶批判的傾聽,才會跟孩子產生可以互動和溝通的連結。批判或是想強壓自己的價值觀給孩子,其實只是把孩子推遠了。只要告訴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你就說,我都在。」默默地給予監督和祝福,是跟青少年相處最自在的距離。

把青少年當個成人,跟他學習新知,是對他最大的肯定與賞識。像我常常聽孩子們分享從網路學習到的新觀念與新知識。這種虛心向孩子學習的態度,讓我們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不但良好也充滿趣味。

子女:讓孩子也有機會練習照顧父母。

子女角色象徵著依賴與需要被照顧,但父母其實也常常需要孩子的照顧。如果孩子都沒有機會練習照顧父母,那以後很容易出現彆扭的情況。

父母也有脆弱與無助的時候,比方說工作不順利,甚至是失業,遇到親人往生等這些重大的挫折與打擊。如果父母可以跟青少年好好說明與溝通,孩子其實有能力給予父母情感上的支援與慰藉。

疫情延燒了兩年多,有些行業受惠,領年終獎金達數百萬甚至千萬,像是天降巨款般的幸運。但也有許多行業就此消失,諸多家庭突然陷入經濟的黑暗期。父母常常有苦不說,只是苦自己,把孩子摒除在現實生活之外,只想給孩子美好的一切。但這其實不是生活的全貌,而是父母搭建給孩子的幻境。沒有人可以保證,生活永遠美好與太平。

只報喜不報憂的生活態度,既不健康也不正常。我們應該如實呈現生活的原貌。常常跟孩子聊聊家中的狀況,吐吐心中的苦水,孩子承接父母的喜怒哀樂與生活經歷分享,才會真實感受到他是家庭裡的一份子,也能展現自己的能力,給父母一些關懷和安慰。

這些年,兩個兒子陪著我們歷經了好多親人的生老病死。他們並非永遠都是被照顧的角色,偶爾能給我們及時的幫忙與鼓勵。像我有一次回內壢探望母親而遲歸,就先請祐亨幫忙準備餐食跟弟弟一起吃。有一次接母親回家小住時,停車去買東西,母親在後座嘔吐,是祐亨收拾乾淨還安慰外婆。尋常生活中這些即時又貼心的幫助,讓我們有時候也可以像個孩子一樣撒嬌、耍賴,甚至任性或幼稚一下。

家庭生活要平衡,不能單靠一方面的付出與支撐。家人互動要像蹺蹺板,有上有下的互動與平衡,才會有趣又好玩。

父母跟子女,彼此都可以扮演父母、成人、子女的角色,這樣親子在相處上,才會覺得自己是有用且可以依賴的人,而不僅是孩子需要父母時,父母才有用。

人總是在無常中,想要建立有常的習慣與生活型態,維持「秩序感」,會讓自己有安全感。父母也總是希望自己有被孩子利用的價值,當孩子不需要我們,想打破原有的秩序感時,會讓父母覺得自己變得沒有價值了。我們其實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弄得這麼卑微地失去平衡。因為漸漸長大的孩子,也在日積月累的形成能量,只有親子可以在這三種角色中游刃有餘地扮演時,才是正向又健康的親子關係。

TIPS:偶爾練習當個無用的父母,孩子才能長成有用的人

初為人父母時,父母會不經意想念起沒有嬰兒吵鬧的單身時光。等到孩子長大到青春期時,父母已經習慣幫孩子準備很多事,孩子突然要自己來時,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沒有用了。

你會害怕自己變成沒有用的父母嗎?學習接受子女的照顧和付出,其實是很多父母的功課。當你可以跟孩子在父母、成人、子女三種角色中自由穿梭與變化時,孩子跟你,都會成為家庭及社會需要的好大人。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親子教養 青少年 青春期 家庭教育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偶爾練習當個無用的父母,孩子才能長成有用的人

琅讀金句/人際與情感的重量,會成為生活的重量。

讓你的錢流動: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就會獲得怎樣的人生

1/22國際貓咪對談日!改善貓的行為問題 先從人類習慣改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