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客來了/野生獸醫師綦孟柔:在《傷獸之島》,救助動物便是療癒自己
吹箭。見到這個名詞,你的腦海應該會浮現一位生活在中南美洲雨林的原住民,他藏身林蔭,瞄準獵物後深吸一口氣——先撇開這麼做會不會有將吹箭吸入喉嚨的風險,絕大多數人對吹箭的想像就是如此原始。不過,它迄今仍在獸醫業被廣泛使用。
「使用吹箭的時候要用核心力量。」綦孟柔醫師與我們分享她的經驗談。吹箭考驗的不僅是肺活量,還有角度及距離拿捏,有時候得採拋物線戰術,利用箭矢下墜時的加速度,令入射角保持垂直90度。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力和經驗,確認動物在獸籠中的固定移動路線以後, 等待目標靜止或暴露在最佳射擊位置。
「動物很精的,一看到你瞄準某個地方就會繞路走,只能等待牠們解除戒心鬆懈下來。」部分靈長類尤其剽悍,會伸手搶奪吹箭,即使中箭直到藥效發揮前也不屈服,「牠們會很生氣地拔下吹箭然後扔回來!」
其實給動物施打麻醉絕不是項輕鬆的工作,日後回憶卻也不無趣味。最難過的關卡還是作安樂死決定。一般對安樂死的認識是用盡一切醫療手段後,為減緩臨終前的痛苦所出的下策,然而在動物醫療領域,尤其是野生獸醫師那裡,安樂死的判斷卻要複雜得多。
在閱讀綦孟柔的《傷獸之島》時,我們留意到有些動物得到收容,有些動物直接放棄救治,有些動物則是在救治後研判無野放可能而施以安樂死,那都依個案而定。我們問綦孟柔,是不是每一名野生獸醫師都必須在內心建立一套生命價值的衡量標準,種群健康、生態平衡等因素都要考量在內?
她給我們含蓄但肯定的答案。綦孟柔表示,身處這個位置必然要做好那樣的心理準備。她認為長期投入這項工作的人,會逐漸發展出理性的思考框架,以面對複雜的倫理困境。惟有冷靜審酌現象或悲劇的幕後成因,才可能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綦孟柔獸醫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曾在校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六福村動物園服務,累積豐富的大型動物照護經驗。為拓展專業,她還赴美國明尼蘇達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動物救傷見習,參與當地醫療操作。
《傷獸之島》是綦孟柔的首部文集,收錄刊載於聯合副刊的專欄,以及為新書額外撰寫的文章。其內容主要由案例出發,是個人從事獸醫行業以來的回憶錄並帶出公共話題。其中最令她難忘的是〈讓台灣黑熊重返山林〉一章,該章節提及一頭誤中陷阱的小黑熊,當牠被發現時左前肢已被套鎖勒得腫脹發黑,面對前來協助的救傷人員反應卻出奇冷靜,只是蜷縮著身軀不多加理會。直到處理好腳掌傷勢,綦孟柔及同事才發現小熊身上有其他傷口——圓形創口,顯然是槍傷。有人在小熊受困以後打了牠三槍。
比黑熊大嘴更可怕的是人——綦孟柔在書中寫道。然而她也強調,設下陷阱的人固然不考慮對動物可能造成的傷害,但這起事件歸根究柢,是人類開發與動物原始棲地重疊爆發的環境倫理衝突,也是原住民狩獵傳統與現代保育觀念的衝突。立場激進的動保人士可能主張全面禁止套索陷阱,但這類工具易於取得製作,一旦地下化將更加難以根除,反造成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
「把整件事理解為『壞人攻擊動物』對阻止日後悲劇沒有幫助,釐清事件來龍去脈、提出對策,不僅僅停留在對受傷動物的惻隱之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提供人們更好的保護作物或家園的辦法——比方說,以台灣黑熊能夠輕易掙脫的改良型套索,淘汰現有的金屬套索,這種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的作法或更容易讓民眾接受;同樣的,比起祭出嚴厲罰則,透過獎勵讓誤捕黑熊的人主動通報、協助救援,也更容易改變民眾行為,甚至主動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育工作。
綦孟柔認為,在台灣人口現況下,指望人類完全不侵擾動物棲地是不現實的,她也認同普羅大眾對提升生活品質的追求。那麼該如何評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綦孟柔提出可觀察下一次天災時是否仍有土石流,當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雖不能阻止災難到來,卻能有效減輕衝擊。「任何災害的發生,都可以從野生動物看出端倪。」從野生動物保育的角度來看,那更是長期目標的起點。永續發展便是讓人類與動植物都能在這片土地共存。「任何人為手段,都遠遠不及動植物在環境中維持的平衡來得有效。」
採訪期間,綦孟柔也提到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如人力不足、標準化照護流程的缺失。她觀察到台灣動保議題面臨立場分歧,動保人士傾向眾生平等,生病受傷的貓狗一律救治收容,以致守護了生命,卻無暇兼顧環境安全衛生;野生動物保育則更強調科學數據的分析,會從動物的瀕危程度、救傷難易度、恢復時間、康復後能否順利野放為首要考量。
遺憾的是,這種以數據為基礎的科學思維,並不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相較貓狗及其他寵物,野生動物議題往往因為與人類缺乏直接的情感連結,而較難獲得廣泛關注。如何與大眾溝通相關知識,是當前野保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難關。
野保工作有太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綦孟柔說,直到近年仍有缺乏野生動物救傷背景的保育員,因為獸醫師未嘗試救治動物便判定安樂死而震撼,又或者在目睹太多人為虐待、遭流浪貓狗攻擊的案例後,被無力感壓垮心理防線,質疑為何除了救傷外未有強制力措施——如果這些意外都可以預防,生命何須平白無故逝去?
綦孟柔也有過那樣的困惑與挫折,直到明白問題遠非個人努力便能控制,才稍稍釋懷。問題往往根植於台灣社會的文化、經濟、價值觀,要在這個領域堅持下去,除了滿腔熱忱更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野保工作者不僅要站上第一線救援,還須要透過各種管道,影響政策制定,嘗試從根本上改變現狀,以求真正減少野生動物傷亡。
回顧職涯各個階段,她認為對自己最具啟發性的事在明尼蘇達待的那一個月,美國實習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SOP系統對野生動物救傷的重要性。當地NGO組織為每種動物建立詳細的照護指南,從飲食、棲息環境到野放地點,都有明確的規範。這不僅讓新手志工能快速上手,更確保動物獲得一致性照顧。國外經驗更顯示,SOP系統能幫助救傷人員做出更理性的決策。例如,當一隻動物的康復期過長,且野放前景渺茫時,SOP會提供明確的處理建議,避免工作人員因情感因素而做出失當判斷。目前台灣仍缺乏完整SOP系統,為提升野生動物救傷效率,綦孟柔正積極推動標準化流程,但也面臨志工招募上的困難。由於台灣擔任志工者多為退休人士,較難負擔體力勞動,吸引熱情穩定的青年人力因此成為當務之急,如在政府支持下,朝大學服務時數認證推動。
「獸醫是一份可以學習很多生存技能的工作。」綦孟柔這麼說。
相較一般動物醫院獸醫專注寵物醫療,野生獸醫師的工作環境更加複雜多變。處理動物傷病是基本,他們還身兼多重角色,日常行政、人力管理、公關溝通、政策倡議,以期與公部門和私人企業協作順利。綦孟柔坦言,野生獸醫師絕不光鮮亮麗,她們面對的經常是傷痕累累的野生動物,是以與白大褂、細膩溫柔的醫師形象絕緣。甚至為了不影響動物的野性,照養餵食時須要隱藏人類型態,「穿迷彩裝,或是像《神隱少女》裡的無臉男一樣穿罩袍蓋住身形,然後噴灑動物賀爾蒙掩蓋人類氣味。」
過度的感情投入,無助於野生動物重返自然,不與動物太過親近,是她們工作的底線。而我們亦不難想像她們必須在山林中跋涉數小時,才能抵達受傷動物的所在地。也難怪服務於公部門、NGO、動物園服務的野生獸醫師,全台加總也不超過25人。
但這份工作並非沒有回報。當一隻受傷的動物在悉心照料下康復,重新翱翔天際或重返原野,所有付出都變得值得——她說這些時刻相當療癒人心,正因為如此,野生獸醫們才能堅持下去。那成就感無可比擬。
作為台灣野生獸醫師的一員,綦孟柔的《傷獸之島》填補了國內相關書籍的空白,揭露鮮為社會大眾所知的救傷故事,帶領讀者走進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最前線,一睹鮮活野性與人類文化的矛盾,以及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及艱辛。《傷獸之島》是自然科普文集,也是一份擲地有聲的社會報告,呼籲人們重新思考自身與自然的關係。因為單單只有無私奉獻的專業人士,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維護是遠遠不夠的。
閱讀更多琅客
- 「沒理由因為黑夜,改變你在光明裡看待事物的方式」:專訪黃秋生
- 簡少年:我的人生態度就是等級99的玩家,只想著怎麼破關、怎麼幫人破關
- 馬世芳:再忙,總有一餐飯的餘裕,總有執起筷子的從容
- 怡岑:全職喜劇還能養活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 黃玉郎:刀光劍影情紛亂,拳來腿往六十載
- 驚艷台灣的策展之眼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覽統籌 周春桂專訪
- 《斷棒》作者陳尚季:棒球是我的精神原鄉,小說是回歸之路
- 「尋光之路:重新認識梵谷與他的藝術」 美學導師趙孝萱:用無可救藥的熱情認真,做藝術界的靈媒
- 《道拉吉里的風》作者雪羊: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史詩,讓思維在未知旅途不斷成長
- 《閩海王鄭芝龍》作家劉峻谷:以小說為潛水鏡,潛入歷史長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