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圖/freepik
圖/freepik

讀書速度超慢,又或是讀了就忘、無法學以致用?想寫點心得,卻只會簡介無法輸出可看觀點...... 以上疑難雜症,不論讀者是學生、、自媒體經營者,各行各業皆適用,現在就開始學習像塊海綿,輕鬆、快速輸出。(編按)

文/李小墨

高效做讀書筆記的能力

做好讀書筆記,輕鬆解決三大痛點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想解決真正的問題,所以在每章開始前,都會先寫清楚本章要解決的問題為何。如果大家正好被這些問題所絆住,請細讀並實踐新的方法論。

做讀書筆記要解決的痛點包括以下三個:

一、記不住、忘得快

記不住、忘得快的具體表現為: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剛讀完,腦子裡只剩下一團模糊的印象,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更是什麼也想不起來;重新翻開這本書,感覺非常陌生,彷彿不曾讀過。

有些讀者為了對抗遺忘,選擇「一步三回頭」的閱讀方式,但這樣不僅大幅拖慢閱讀速度,且大部分內容還是會悄無聲息地淡出記憶。依我的經驗來看,很多讀者始終沒有找到可靠、能提升閱讀留存率的記憶方法。

二、成就感低

很多人讀完書,經常處於一種好像有收穫,但又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的狀態,無法確定記住了多少、是否內化、將來能否能出來應用,更無法確定知識是否轉化為能力、見識、思考力和洞察力,所以即使讀得再多、再快,也感到很心虛。

常言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大家一直感覺不到進步和成長、得不到正面回饋,當然會有一種「做無用功」的感覺,事實上,這才是許多人沒辦法堅持閱讀的最根本原因,而非一般認為的不自律。

三、筆記無效

從小老師就教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於是,很多人想到了用讀書筆記來改善記不住、忘得快和成就感低的問題,但總是做出讓人更加絕望的低效筆記。多數人做讀書筆記的方式,還是沿用小學階段抄好詞、好句和好段落的思路,最多加一點小心得。

但這種做筆記的方式會出現:抄寫、麻煩、耗時;筆記碎片化、脫離上下文;整理困難、應用困難;高投入、低回報等問題。有鑑於此,大家一定要學會如何做高效的讀書筆記,好讓筆記發揮最大效用。

●做讀書筆記的兩大作用

我認為,之所以要做讀書筆記有兩個最重要的作用:幫助「當下的理解」和幫助「以後的記憶」。幫助當下的理解當下的深度理解和內化是往後記憶的基礎,而理解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是理解書籍的內容: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作者最重要的主張是什麼?作者最有洞見力的觀點是什麼?哪些概念濃縮了作者的思想精華?我理解這些概念了嗎?哪些句子和案例值得留意?在這個層次上,我們要理解書籍的「血肉」。

第二,則是理解書籍的底層架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為了達到這個寫作目的,他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同部分之間有什麼關係?讀書的真正作用,是要對書籍有一個全面的概念,理解書籍的底層架構,梳理出一本書的邏輯脈絡,與此相對,僅僅摘錄幾個零碎的句子和段落,發表一點隨機的感想,是遠遠不夠的。

要達到這兩種層次的理解,需要依靠讀書筆記。很多人都抱有一種天真的想法,覺得光用眼睛看、用手翻,把書從頭到尾讀一遍,消化和理解就完成了,認為深度消化是不需要付出額外努力自然就會發生的事情,所以總把讀書筆記當成「額外」的工作和負擔,能不做就不做。

然而,完全不做筆記,只能達到最表面的淺層理解。我們需要借助讀書筆記,對資訊進行深度的處理和再加工,才能充分完整消化和吸收一本書的精華。做讀書筆記就是一個知識反芻的過程,在讀書時要把自己當成一隻駱駝。為什麼我反覆用到「消化」這個詞呢?因為知識的消化就如同食物的消化。人類的消化系統裡有很多消化器官,為了把食物裡的營養和能量充分地化為己用,要經過很多個消化流程。

知識的消化是一個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的過程。做讀書筆記,是一個非常有必要、消化知識的過程。除非你既有的知識累積已經足夠深厚,或者讀的是一本對你而言完全沒有難度的書,否則沒有讀書筆記的幫助,你很難做到高效的深度理解和內化。

幫助以後的記憶做讀書筆記的第二個作用是幫助往後的記憶和運用。大家剛讀完一本書時,能記得大部分的內容,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會遺忘大部分的內容—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以我這本書為例,我可以直接告訴大家,你們會在一天後忘掉大約七十%的內容,一個月後忘掉大約八十%的內容,除非做了有效的筆記和及時的實踐。

邊看邊忘非常正常,因為讀一遍後大家獲得的只是「暫態記憶」,暫態記憶屬於感官記憶—資訊會以電脈衝的形式進入大腦,接著這種電脈衝會轉化為腦電波,然後幾秒鐘後就消失了。例如,有人把一個電話號碼報給你,你可以憑藉暫時的記憶準確撥號,但等撥號完畢你扭頭就忘了,這就是暫態記憶。這種記憶的保留時間極短,所以企圖透過看一遍就把書全記住,基本上屬於妄想。

那麼能不能透過回頭多讀幾遍,讓自己記住呢?這樣做會比只讀一遍的效果好一點,但得到的還是暫態記憶。如果有人這樣做過,可以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真的記住了嗎?如果還是記不住該怎麼辦?要想辦法把暫態記憶變成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是工作記憶,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大腦中的操作平臺,剛進入大腦的暫態記憶要想在記憶中留下來,就得想辦法進入這個「操作臺平」。那麼該怎麼把暫態記憶轉化為短期記憶呢? 答案就是:主動學習知識,對知識進行充分且深度的加工。如何加工?有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篩選。把對我們而言有意義、重要的資訊篩選出來。人類本能上討厭遺忘,但遺忘就是大腦進化出來、幫助我們篩選的機制。我們會記住重要的資訊,遺忘不重要的資訊,所以遺忘是正常且必要的存在;遺忘可帶來高效的資訊處理效率,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強大。所以,加工資訊時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告訴大腦哪些資訊是重要的,把它們篩選出來讓大腦區別處理。

第二,分類。分類的目的之一是「組塊化」(Chunking)。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曾提出一個著名的「神奇數字七加減二法則」,意思是工作記憶的容量是七加減二,即五至九個項目。因此,如果我們選擇零碎地去記憶,記憶項目很容易超過這個容量,但如果按照某種邏輯分類記憶,就可以縮減記憶項目,如此一來,記憶效果就會大幅提升。

例如,在購買食材做年夜飯時,可能要買幾十樣食材,而零碎地去記憶很難記住所有食材,但如果按照菜名分類記憶,把一個菜當成一個項目,如:豬肚雞湯、螞蟻上樹︙︙,簡單回憶一下製作過程,就知道需要買什麼食材和配料了。我們在讀一本實用類書籍時,可能需要記憶幾十個零零碎碎的知識點,但如果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邏輯進行分類記憶,其記憶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資訊具有了某種結構,才能成為知識;分類不僅是組塊化,還是深化理解,是對資訊的一種重要加工。正因如此,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才會這麼說:「所有知識都是分類。」(All knowledge is classification)。

第三,連結及複述。我們可以透過聯想把新的資訊和已有的知識網路、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並用自己的話語複述。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所撰寫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學》(Psychology )(第八版)一書中,把複述分為「維持性複述」(maintenance rehearsal) 和「 精緻化複述」(elaborative rehearsal)。維持性複述就是直接複述原文;精緻化複述則是用自己的話語複述,但不僅限於換一種說法來重複資訊,還要把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網路、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亦即:把自己的理解加進去。

書名:《高效海綿閱讀法》
作者:李小墨
出版社:晴好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7月31日

精緻化複述的內化和記憶效果遠遠大於維持性複述。當然,把暫態記憶變成短期記憶還不夠,短期記憶只能保留幾分鐘且容量也有限。當我們要記的新東西超出記憶容量時就得挪走舊東西,給新東西騰出空間,然後就會出現「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學了新東西,就忘了舊東西。長期記憶是最可靠的,沒有容量限制,保留時間長久,可保留幾年甚至一輩子。

那麼如何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呢?答案是重複。但我們要根據遺忘曲線來重複,而不是像暫態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轉化方式小時候背書一樣,在短時間內機械式的重複,也就是:不要指望讀一遍或多瞄幾眼就能記住主要觀點並化為己用。另外,做讀書筆記也很有必要,好的讀書筆記可以輕鬆地把暫態記憶變成短期記憶,再變成長期記憶,讓大家不白讀書。

●本文摘選自/讀書共和國出版之《高效海綿閱讀法:自媒體時代必備!一次掌握INPUT&OUTPUT的全方位知識變現學習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晴好出版 閱讀 記憶力 商業財經 上班族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致每個不得母親關愛的女兒:請相信自己仍值得愛與被愛

人間姻緣分成這七大類!月老開示「姻緣系統」如何運作?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太空人之間怎麼拉近距離?分享各國美食絕對是最佳選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