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理想國度「烏托邦」 15世紀人文主義者對它寄予社會改革期望

《烏托邦》。(圖/大塊文化)
《烏托邦》。(圖/大塊文化)

作者湯瑪斯.摩爾(Thomas More, 1478 – 1535)為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他以本作批判十六世紀歐洲政治、腐敗不公。摩爾不只在本書中創造了至今仍耳熟能詳的「」一詞,還開啟了一種嶄新的文類,更對後續、政治學和社會改革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使這部作品成為西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巨著之一。(編按)

文/湯瑪斯・摩爾

烏托邦的人際往來與貿易

「現在,該來談談烏托邦人的人際往來與貿易方式,以及各種事務的分配準則。」

「由於各個城市都是由家庭所組成,所以家庭成員彼此的關係都很密切。女性長大便會出嫁並隨夫而居,但所有的男性,無論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仍會住在自己的家裡,順從家裡最年長的那一位大家長,但若年歲過高以至於理解力變差了,那麼就會由排序第二年長的長者接替一家之主的位置。不過,為了避免城市規模過於龐大,或是被迫得遷移人民,已經規定沒有一座城市的人口可容納超過六千人,不過周圍農村的人口數未計入其中。每個家庭的成員不可低於十人,也不可多過十六人,但未成年子女的數量未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把一些人數太多的家戶中的成年人轉移到人數太少的家戶,即可輕易遵循這條規定。

依據同樣的規則,人口不足的城市可接收來自於人口過盛的城市快速成長的人民,要是整座島嶼的人口超出限制了,那麼就會從數個城市裡分別選出一些人民,前往鄰近的大陸。來到大陸之後,他們會在當地居民多餘、未耕作的土地上成立殖民地。要是當地居民願意與他們同住的話,即可讓他們融入烏托邦社會;由於是出自於自願,所以很快就會過上烏托邦人的生活方式,也遵守烏托邦人的規定,這對雙方來說都是美好的。根據烏托邦的想法,土地受到這般照料,所以雙方都很富足,但先前只有單一方時,土地顯得貧瘠有限。假使當地居民拒絕接受烏托邦的法律,那麼烏托邦人便會劃下界線,驅逐不遵從烏托邦法律的人,遇有反抗情況就會施以武力。烏托邦人認為,一國阻止他人占據一部分沒在使用的閒置荒地,已足以構成發動戰爭的理由,因為依據大自然的法則,為了生存,每個人都擁有取得荒地的權力。

如果遇到意外發生,烏托邦某個城市的居民數量減少,且無從遷移島上其他城市居民來補足人口,因為這樣其他城市居民也會減少太多(據稱自有烏托邦人以來,至今只發生過兩次,當時有大量人口死於瘟疫),那麼就會從殖民地召回所需的人口,原因是寧可遺棄殖民地,也不能讓烏托邦島上的城市規模縮減得太厲害。」

「我們回到烏托邦社會的生活方式,如同前面所談到的,每個家庭裡最年長的男性就是大家長。妻子照料丈夫,小孩照料父母,年紀輕的總要照料年紀大的。每座城市會分成四個等大的區塊,每個區塊的中心都有個市集。每個家庭會把自己製作的東西帶來,放置在倉庫裡,並自行把同一種類的物品整理在一起。每位父親都會來到這裡,取走個人或家庭所需的東西,無須付錢,也不用留下任何東西做為交換。由於物品很充足,所以沒有理由拒絕任何人,也不會有人索取超過需求的數量,因為烏托邦人很確定需求一定會有供應,所以沒有過度索取的誘因。正是因為害怕會有匱乏,所以動物界整個族群要不就是很貪婪、要不就是很飢渴。除了害怕匱乏,人類身上還有一種驕傲,認為自己的奢華程度與排場超過他人就是種殊榮,不過在烏托邦法律之下,並沒有這種機會存在。烏托邦的市集附近還有各種糧食供給,農民會把各種蔬菜、水果、麵包,還有魚類、家禽與牲畜的肉帶到此處。

城市外頭,接近流水的地方,另有指定為屠宰、清洗牲畜的地點,這類工作皆交由奴隸來做,烏托邦人不必因宰殺牲畜而受苦。烏托邦人生性善良又有憐憫之心,這是我們人類生來就有的,乃是最棒的情感,但卻因為屠殺動物而遭逢傷損。此外,烏托邦人無須忍受汙穢不潔的東西進入城市,也不會有難聞的空氣,這可能都會損害健康。

每一條街上皆有大堂,彼此距離相等,以特定取名加以區分,官員們就住在這裡。每個大堂都有三十個家庭—街道的一邊十五個,另一邊也十五個——被分配至其中。大家會聚集在大堂享用食物,每個大堂的管家會在指定的時間來到市集,依據自己所負責的人數帶回食物。

比起其他民族,烏托邦人更懂得優先照顧生病的人,並把病人全都安置在公立醫院裡。每座城市皆有四家醫院,蓋在市界上、城牆外側,院區沒有圍牆,面積還相當大,有些大到跟小城鎮沒兩樣。如此一來,就算有非常大量的病患,也還是能夠輕鬆安置,又因為有距離,所以遇到患上傳染病的也可以好好安置、遠離其他病患,免除被感染的風險。醫院裡配置齊全,備有各種病患所需的物品,有利於病患早日康復。他們受到的照護也十分細心溫柔,經驗老道的醫師也會持續前來關心。沒有人是被迫來到醫院的,城市裡頭一旦有人生病了,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待在家裡,而是會來到醫院。」

「醫院的管理人會依據醫師的交代來到市集取走所需的物品,之後剩餘的物品,最好的會均分給各個大堂,但前提是要先提供給君侯、主教、大官員,以及大使和外來者,少有外來人來到烏托邦,但有人來訪的時候,勢必會特別備好設備齊全的房子來接待。午餐和晚餐的時候,除了醫院裡的病患和待在家裡休養的人以外,所有居民聽到小號聲後,會聚集在大堂一起用餐。在大堂用完餐之後,沒有人會阻止有人從市集拿食物回家,因為大家都知道,要不是有特別的原因,沒有人會這麼做。縱然可以在家裡用餐,但沒有人會願意在家吃飯,因為伸手可及的是準備好的豐盛菜肴,所以給自己找麻煩準備一頓不怎麼樣的餐點,看來十分荒謬可笑。大堂裡的粗活與骯髒的工作,全都是交由奴隸來打理,但菜色的規畫以及料理和烹飪,則是由每個家庭的女性輪流負責。依據人數而定,大家會分坐在三張或更多張的桌子,男人靠牆而坐,女人則坐在外側如此一來,席間若有突發狀況,便可不打擾其他人,自行起身離席前往哺乳室(哺育嬰孩使用的場所),那房間裡總是有保母在,且備有乾淨可用的水,以及若有需要就可以安放嬰孩的搖籃,還有火堆,好讓母子可以在火堆前更衣、休息、補充精力。

只要沒有發生死亡或生病的情況,每個孩子都是由自己的母親乳養,但若有生病或死亡的情事,那麼官員的太太們會儘速找到乳母。由於每個可以哺乳的人都會很樂意協助,所以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這是因為大家都很喜愛這種慈善的作為,而受哺乳的小孩則視乳母為母親。用餐時,五歲以下的孩童全都與保母坐在一起。至於,未到適婚年齡的少男少女,則是要在餐桌旁服務大家,要是氣力不夠,那就靜默站在一旁,這群年輕男女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而是直接食用餐桌邊的人拿給他們的食物。

首張桌子擺在大堂最高的位置,且與其他桌子垂直,因此全部人的用餐情形一覽無遺。這張桌子中間坐著官員與他的妻子,這是整個大堂裡地位最崇高的位置。官員的身旁坐著兩位最年長的長者,因為用餐時總是以四個人為單位;若該區內有會堂,那麼祭司與他的妻子便會與官員齊坐。他們的兩側的桌子坐的是年輕人,再下一桌則是老年人,整個大堂以此類推,這樣一來既能讓年輕人坐在一起,也能讓他們跟年長者互動交流。當地人表示,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為老人家一旦坐在年輕人四周,他們的穩重與應受到的敬重,可避免年輕人出現不雅的言語或舉止。提供餐點的順序並不是依照桌子的排列,而是把最好的餐點先擺到座位顯眼的年長者面前,接下來才照人數分配剩餘的餐點。年長者若有意願,便會把擺在他們面前、不夠所有人都吃到的特別餐點與周遭的年輕人分享。」

書名:《烏托邦》
作者:湯瑪斯・摩爾
出版社:網路與書/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8月8日

「因此,年長者會受到該有的敬重,但其他人也同樣受惠。開始享用午餐和晚餐時,大家會聽到有人朗讀道德教誨,長度都很短,所以聽的人不會感到乏味或不耐。根據教誨的內容,老年人會展開分享些實用輕鬆的相關話題,但卻不會在整頓飯下來滔滔不絕,導致年輕人無法參與;相反地,年長者會讓年輕人開口分享,藉由自由交談的方式,探求、了解每個人的內在力量與性格。

烏托邦人的午餐吃得較少,但晚餐則會吃得較豐盛,因為一頓是吃完就得回去工作,而另一頓結束後就可以去睡覺了,他們認為這樣食物在腸胃裡會消化得更好。晚餐時一定不會沒有音樂,餐後也一定會有甜點,此外餐桌上會有點燃的薰香,還會有香膏和香水。總之,凡是可以提振心情的一切,準備都會很豐沛,好讓大家可以自在地沉浸於愉悅之中。城市裡,大家就是這樣生活在一起,但在農村的話,由於住地遠,所以大家都在家裡用餐。沒有一個農村家庭有什麼缺乏的糧食,因為糧食本是農村提供給住在城市裡的人。」

● 本文摘選自網路與書/出版之《烏托邦》。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大塊文化 社會結構 烏托邦 文學翻譯類 哲學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被挫敗感淹沒了嗎?避免過度悲觀自責,先好好安撫焦躁情緒

兩位少女突然失蹤 能找到她們的線索藏在人心最黑暗之處

關於女性友誼的真相:「失望」也是友誼的一部份,發現吸引妳的有毒關係

越南也慶祝中秋節!看看他們和台灣過節方式有什麼不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