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虛構的地圖上探測真實的邊界 專文解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大疫之夜》

《大疫之夜》。(圖/麥田提供)
《大疫之夜》。(圖/麥田提供)

文/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本文含部分小說情節,請斟酌閱讀

《大疫之夜》專文解說──在虛構的地圖上探測真實的邊界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每天關注著城市的地圖。不僅是自己習慣穿梭的街道,更是別人近日曾行經的路線。我們反覆思考,推敲每個細節,嘗試重建自己過去二十四小時或四十八小時的生活軌跡,有時甚至還回溯到更久以前。不是為了肯定自己的城市遊蹤,而是詳加比對之後,確立遊走範圍所及的邊界,盡可能否定自己曾與某些在地或外來人口重疊相同路徑。

所謂的「確診者足跡」,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成為我們最關心的時間動線,也重新形塑了我們心中的城市地圖。然而空間意義的變動不僅限於街道,也讓世界地圖有了新的座標。太平洋邊緣堅強抗疫的小島,一躍成為全球主流新聞焦點。生活在島嶼上的人們像是榮獲國際大獎肯定,充滿自信地要從邊陲邁向中心。

書名:《大疫之夜》
作者:奧罕‧帕慕克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年8月3日

地圖與歷程的重建,動線與邊界的測量,這些我們記憶猶新的生活要件,彷彿都在帕慕克小說《大疫之夜》看到似曾相識的影子。固然小說故事背景是距離我們有百年之遙的二十世紀之初,是千里之遠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但瀰漫全書揮之不去的疫情基調及抑鬱氛圍、不明所以的死亡威脅及主體意識再確認,卻都是我們感同身受的。

或許世間故事都像一段旅行,不論是角色生命的起伏跌宕,抑或是時空歷程的演進推移。《大疫之夜》的情節起於一九〇一年的海上航程,結束於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另一段茫茫未知的旅途。承載著劇中主角的郵輪「阿濟茲號」,從海陸之濱的伊斯坦堡出發,目的地是行將傾頹的大清帝國。直至小說篇末,但見「阿濟茲號」再度啟程,似乎連結到故事的起點,接續此前未竟的志業。

只是並非所有旅行都是按表操課。卻也正因如此,讓旅途的中繼站成為既定守則之外的開疆闢土。《大疫之夜》虛構了一座「明格里亞島」,女主角帕琦瑟公主與駙馬努里貝伊醫師銜命來此以科學推理方式,追索一樁離奇的命案,事涉帝國首席藥師邦考斯基帕夏的遇害。此趟旅程原起於統治者的諸多算計,卻意外讓小島因傳統宗教思想與現代防疫方式的交鋒,進而逐步脫離固有的地緣政治架構。

虛構的明格里亞島位處鄂圖曼帝國的邊陲,而現實生活中的土耳其夾處歐亞大陸之間,又是怎樣建立文化主體性呢?當明格里亞語言連結革命正統血脈,成為小說敘事者不斷反覆定義的文化遺產時,歷史波瀾裡的土耳其也即將面對文字改革,以歐洲語言採行的拼音法取代傳統字母。帕慕克鉅細靡遺描述島上種種,既有遍植的玫瑰也有風貌各異的數段愛情關係,在疫情的死亡陰影之下展示一幅最生動的人間百態,栩栩如生映照著多元繁複的文化共存與價值對立,同時影射上世紀初土耳其的政治變動與邁向現代的進程。

因為不曾真正存在,所以可以盡情存在。《大疫之夜》以現實為基底,糅合作者滔滔不絕的辯證,將看似堅實的歷史與政治元素重新編碼,交織成比現實更加真實的一幅錦繡圖像,寄予讀者無限浪漫的想像。歷史上驚濤駭浪的大疫總會成為平靜無波的記憶,封鎖的邊界與隔離的空間終將重新開放。然而隨著小說的脈絡,我們是否會想起那些世界版圖上不被認知的島嶼和疆界,也曾在虛虛實實的疫情局勢下,成為世間最強而有力的存在?

有意思的是,《大疫之夜》特別為故事主軸加了一個框架。敘事者是位英國名校畢業的女性歷史學家,她是帕琦瑟公主的後代,在整理前人書信的過程中,逐步拼貼出屬於明格里亞島的點滴。如果擁抱西方、脫亞入歐(包括土耳其的歐盟之夢)曾是許多文明在面對歷史進程時的美好想像,那麼常居美國的帕慕克通過小說筆下的敘事者,是否嘗試褪去帝國強健的凝視,而以細瑣的架構與多層次的轉折,引領讀者重新探看那些獨立存有,卻又不得不捲入強權政治對話的文化個體?

因疫情而沉睡的世間,終有大夢初醒之日。西方想像投射的睡獅或病夫,如何能夠喚醒自信,重新融入世界秩序?或許一如不斷期待西方啟蒙卻又難以割捨文化臍帶的書中帝國,唯有跨越(或拋棄)各種疆界,在書寫的同時容納各種反書寫,才有機會在新的框架下建構新的對話主體。這看似矛盾的張力,卻是帕慕克小說迷人之處。

《大疫之夜》是部浩繁的虛構歷史,卻也如此迫近當代真實。翻開書頁所見的地圖,開啟我們對於鄂圖曼帝國與東西方文明調和的重新想像,也整理我們在疫情期間對於世界秩序的諸多反思。身處台灣的讀者歷經各種文化對話與價值觀念衝撞的洗禮,在諸多議題的理解與土耳其有所差異,也或許更接近西方話語建構的進步價值。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代文學地圖少不了帕慕克,而瘟疫的歷史閱讀版圖上也少不了《大疫之夜》這部傑作。

●本文摘選自之《大疫之夜》。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麥田出版 文學翻譯類 諾貝爾獎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父母該伸手金援孩子買房嗎? 學習有錢人「資產轉讓」思維

2025新年新希望實踐法!「七分鐘微行動」為生活帶來轉變

為何歐巴馬的演講能帶來共鳴?前總統文膽分享何謂演說力量

漂洋過海的書架/異域書店紮根台灣,綻放文化新風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