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社

1992,麥田裡播下了種籽……
耕耘多年,麥田在摸索中成長,然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以人文精神為主軸的出版體。從第一本文學小說到人文、歷史、軍事、生活。麥田繼續生存、繼續成長,希圖得到眾多讀者對麥田出版的堅持認同,並成為讀者閱讀生活裡的一個重要部分。
FB粉絲專頁部落格

作家好文

鶯、麻雀…鳥類是恐龍祖先的後裔?牠們如何成為演化的倖存者?

想來不可思議,你所站的地方可能曾經在滾滾的熔岩熱浪中烹煮,被高聳的冰積層壓碎,被落在附近的流星撞擊搖晃,可能壟罩毒氣,為海水淹沒,或是有可怕的怪物漫遊而過……可能符合以上大部分情況,甚至全部。我們的星球家園和遍布其表面的生物故事,比任何好萊塢大片都要壯闊得多,情節曲折足以與暢銷驚悚片相媲美。但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將整個謎團拼湊成一個連貫的敘述。 憑藉數十年的實地研究和對尖端科學的最新了解,地質學家安德魯.諾爾提供了一本嚴謹而易於理解的地球傳記,描繪了我們地球四十六億年的史詩故事。將二十世紀的氣候變化置於深刻的背景下,對我們曾經走過之路和即將去往何處,做出一番必要的審視。

「能看到幾次月圓,就能創造幾次無限」—作家馬欣探討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創作人生

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在被醫生告知生命只剩半年之後,他仍堅持創作到生命最後一刻。據聞坂本龍一在今年初聽到好友高橋幸弘離世的消息時,他曾說:「幸弘,對不起,我要再拚一下」。究竟坂本龍一在生命最後的時光想再拚什麼?麥田出版於誠品書店舉辦《我還能再看見幾次滿月?》新書分享會,邀請到樂評、影評人馬欣,聊坂本龍一與他的音樂作品,也談坂本龍一的人生態度。

什麼是「官菜」?揭開兩蔣時代追求自由民主的秘史

一九四九年三月,國民黨軍隊於徐蚌會戰大敗後,在台大校長傅斯年的家中,幾位曾留學西方的知識分子決定共同籌組「自由中國社」,發行刊物和報紙,由胡適撰寫該社宗旨(還擔任最初三年的發行人),並由雷震親自送到已經下野、閒居於故鄉溪口的蔣介石家中,得到他的同意以及承諾支援經費。當時處於動員戡亂時期,出版刊物需要取得執照,而《自由中國》雜誌在出刊四年後才取得內政部的雜誌登記證。簡單說,這份雜誌是受到官方認可、擁有來自高層授予的特權。

皮膚癢、噴嚏打不停!想養寵物卻過敏?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的小煩惱

心理學家 Erikson 提出「心理社會發展論」,他將人的一生中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要的發展任務。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意即了解自己是誰、喜歡自己,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若無法達成自我認同,可能會讓孩子感到角色混淆,無法肯定自己,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這是瑪姬慢慢找回「自我認同」的故事。

影響氣候生態、經濟政治 這「原物料」竟是改變人類社會的狠角色!

文/麥田出版編輯部 酷暑難耐。不斷飆高的氣溫不僅讓人對「極端氣候」」、「氣候變遷」有了切身真實的新感受,「碳排放量」、「SDGs」等概念似乎也不再只是少數人關心、高高在上的嚴肅議題,而是當每一個

坂本龍一《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特陳展 八月紅氣球書屋華山店登場

坂本龍一生前親校參與的自傳《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已推出月餘,他在書中毫不保留對音樂與生命的濃烈情感,讓許多讀者十分感動與不捨。因此,麥田出版攜手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 島之食華山店」,於8/5-9/3舉辦《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特陳展,邀請讀者前往觀展,並留下對坂本龍一的祝福。

造紙的蔡倫還是宮鬥高手?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

擁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中學歷史老師王磊,以「講歷史的王老師」為名在網路短影音頻道上,發布了很多趣味講解古人生活的短影片而爆紅,相繼出版了《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兩本暢銷歷史書,引爆了一股「還原古人生活」的閱讀樂趣。繼出版兩本古人生活的通俗歷史讀物之後,王磊老師要繼續嘗試將中國大歷史轉化成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打破流水帳式的歷史片斷教法,每個故事都包含了精彩的人物生平、歷史事件的情節跟當時的時空背景,加上特別精準打造的細節,讓歷史人物跟場景變得栩栩如生。而故事與故事之間,也都脈絡前後相連,讀者在閱讀這些故事時,就好像在追劇一樣樂在故事之中,沉浸式地體驗歷史的發展脈絡,並從制高點看清歷史的宏大框架。

讀《高山上的孩子》系列繪本 讓「失去山林的孩子」找回與大自然的連結

在這群被稱為「失去山林的孩子」的世代裡,更應該多去接近與體驗山林帶來的身心轉變與感受。例如普巴在山峰上看到順風飛行的簑羽鶴,或是在大犛牛的幫助下找到珍貴的藥草,都能領略大自然蘊藏的道理。大自然能欣賞和示範,也能提供考驗和反思,潛移默化中洗滌了我們的身心靈。

護照如何誕生?漢娜鄂蘭、班雅明的流亡命運為何大不相同?

《旅行許可證》是一本關於不可或缺的證件—護照—的全⾯⽂化史,並探討它如何塑造藝術、思想和⼈類體驗,同時幫助定義現代世界。這本書帶讀者⼊⼀段迷⼈的旅程,從法⽼時代的埃及和漢朝的中國,到如今的護照管制和擁擠的難民營。順著歷史軼事,將脆弱和欲望的親密故事與世界電影、⽂學、藝術、哲學、政治中的⽣動例⼦聯繫起來,凸顯旅⾏證件在我們於國際移動時對我們⾝體的控制。

杜明城/導讀──傾聽《搶救野鳥的夏天》

獨處(solitude)與孤單(loneliness)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後者令人渴求加入群體,前者則提供了豐富的內在經驗。愛護兒子的父母顯然看不透這一層,善於為人排難解困的媽媽,把不凡的兒子以常態的尺碼衡量,實在是莫大的反諷。拿里的舅舅說他具有藝術家的氣質,情感細膩,才能感動,也才能跨時空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