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步施咒、祭祀治病,自古以來前人對付「鬼病」的做法與紀錄

圖/取自《日本的那些鬼怪》,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圖/取自《日本的那些鬼怪》,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在整個日本上的定位與意涵,從古代中國傳入「鬼怪」的概念,一直到現代太平洋戰爭為止,融合了中國元素、佛教概念、印度傳說,最後化成和式的鬼怪意象。作者小山聰子蒐羅爬梳許多歷史記載與話本故事,探究鬼如何從令人敬畏的存在,轉變為恐懼的代名詞。(編按)

文/小山聰子

書名:《日本的那些鬼怪》
作者:小山聰子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4年7月1日

來自中國的鬼概念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的鬼當然也不例外。其實,「鬼」本來就是從中國傳入的概念。因此讓我們先一起看看中國的鬼到底長什麼樣子。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有「鬼」的概念了。早在中國古代殷商(西元前十七世紀左右—西元前一○四六年)時期的甲骨文就有「鬼」這個字。鬼的上半部「甶」代表鬼頭,下半部的「几」代表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書《說文解字》(約於西元一千年的時候寫成)中便提到,鬼為死者的靈魂,有時會害人。

此外,記述儒學始祖孔子(西元前五五二左右—西元前四七九年)言論的《論語》也要求我們尊敬這種從死者的靈魂變來的鬼,但不要與鬼有所糾葛。再者,孔子認為,要祭祀的話,祭祀自己祖先的靈魂就好。

由此可知,中國有人類死後變鬼,住在冥界(死後的世界)這種概念,而冥界與陽世一樣,有著相同的官僚制度與戶籍。不過,每個人死後,不一定都能變成正常的鬼。在中國的概念之中,鬼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壽終正寢,受子孫供奉的鬼,也就是祖先的靈魂;另一種是死於非命,對陽世留有遺憾,未受供奉的鬼,也就是惡鬼。

不過,要以一句話定義鬼非常困難,例如《春秋左傳》〈昭公七年〉就提到,死於非命,未能完全成為祖靈,四處為非作歹的靈魂稱為鬼,占卜書《日書》也提到,所謂的鬼不一定來自死靈,因為精靈也可稱為鬼(《中國思想文化事典》)。

古代中國常常一起祭祀鬼與神,雖然鬼主要是死者的靈魂,神是自然神,但兩者的區分實在不太明確,所以鬼與神常被混為一談。

古代中國的人們認為,死於非命的鬼會到處散播疾病。以目前現存最古老的中國醫書《五十二病方》(約於西元前三世紀中葉寫成)為例,其中就提到,要想治療鬼病,就得以禹步(走的時候,第二步不能超出第一步,第三步不能踏在第二步)走三次施咒,或是利用桃枝嚇走鬼。

古代中國的人們認為,桃木有殺鬼的咒力(《神農本草經》)。中國古代的史料常可看到利用桃樹的樹枝或是果實趕走惡鬼的內容。順帶一提,桃木有殺鬼之咒力的概念也傳入了日本。比方說,從桃子中誕生的桃太郎前往鬼島收服惡鬼的日本童話《桃太郎》(於中世紀後期到近世之間寫成),應該也與桃木具有調伏惡鬼之力的概念有關才對。

此外,古代中國也認為瘟疫與惡鬼作祟有關。比方說,儒教經典《周禮.夏官》的方相氏一節提到,方相氏這位咒師曾披著熊皮,打跑疫癘之鬼(散播瘟疫的鬼)。

此外,道教經典《女青鬼律》也提到,只要知道鬼的名字,就能擊退它們或是差使它們(佐佐木聰〈《女青鬼律》的鬼神觀與沿革〉)。這應該是只要知道為非作歹的是誰,就知道該怎麼對付的概念。再者,道教除了擊退惡鬼,還有撫慰與祭祀鬼的概念(松本浩一《中國的咒術》)。

前漢時期,由司馬遷(西元前一四五左右—西元前八十六年左右)編纂的史書《史記》也有賢君祭祀祖靈與鬼神,昏君輕視鬼神的記錄(〈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對負責治理國家的天子來說,祭祀鬼神是非常重要的職責,《史記.孝武本紀》(一說認為,〈孝武本紀〉並非司馬遷所做,而是由後人編寫)也提到,道士可利用道教的鬼神方術讓死者現身,也能差使鬼神,施展不死之術,還能請來神明,差使百鬼。孝武皇帝都曾祭祀帶來疾病,並將疾病轉移到巫女身上的鬼神。換言之,就是希望透過祭祀鬼神來治病。

至於這些鬼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呢?中國古代的地理書《山海經》(於西元前四世紀—三世紀寫成)的〈海內北經〉有相關的描述。據《山海經》的說法,住在「鬼國」的鬼長得很像人,但只有一隻眼睛。

雖然《山海經》的鬼是這般樣貌,但是於西元前二世紀寫成的《淮南子》卻提到,鬼神不具其形,也沒有聲音。此外,在後漢的陵墓之中,曾發現長相如同野獸的鬼神圖樣,六朝時代也有長得像是穿兜襠布的鬼的圖樣(小杉一雄《中國美術史》)。簡單來說,中國古代的鬼長得都不一樣。

由此可知,關於鬼的說法很多,但也有人想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明鬼不存在的事實。比方說,後漢王充(西元二十七—九十七年左右)所著的《論衡》就曾提到,這世上的所有人都認為死後會變成鬼,而且會保有知覺,也會作怪,但他認為,人死後不會變成鬼,不會有知覺,更無法為非作歹。其根據之一就是,明明人類以外的生物死後不會變鬼,那麼為什麼只有人類會變成鬼呢?

●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日本的那些鬼怪:從陰陽師、桃太郎到鬼滅之刃,鬼的形象及其變遷》。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間信仰 歷史 社會人文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只京都排外?旅客被討厭之因:太重視體驗、忽視文化習俗

「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是事實還是想像?關於自我對話的力量

她拼命想戒掉購物慾,卻在黑五購物節瘋狂大特價時「破防」

虱目魚如何成跨國美食?為何被世界稱為「牛奶魚」?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