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窺見日韓文化:石鍋拌飯與懷石料理隱含哪些雙方民族性的差異?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對台灣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鄰國,韓式食物和影劇明星也早已滲透我們的生活日常,但這兩個國家間的愛恨情仇我們始終一知半解,為什麼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會引起人的示威抗議?為什麼韓國一直在外交場合要求日本道歉謝罪?透過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剖析,我們終於了解這些糾葛的前因後果和兩國文化造成的各種差異,也會知道和日本人或韓國人相處時該注意的眉角與禮儀!(編按)

文/金武貴

「飲食差異」

透過了解民族性的三大差異──與醃蘿蔔;可從飲食文化隱約窺見的日韓差異是什麼?

日本人與韓國人在飲食文化上,有許多共通之處。

韓國曾掀起一波壽司與炸豬排飯的狂潮,就連我的朋友來日本的時候,也很熱衷於炸豬排飯名店之旅。

即使是韓國上下拒買日本產品的時候,明洞或江南的日式居酒屋依舊座無虛席。愛吃蕎麥麵或拉麵的韓國人也非常多。其實有很多韓國人都覺得最好吃的外國料理就是和食,只是他們不太敢如此聲張。

反過來說,許多日本人都把燒肉當成日式料理的一種,泡菜在家庭中也很常見。除了新大久保的韓國街之外,全日本都有韓式餐廳,許多日本女性也會為了品嘗道地的韓式料理而前往韓國。

雖然日韓兩國的飲食文化豐富了彼此的餐桌,但是從我這個觀察兩國長達四十年之久的人來看,「飲食文化的三個差異」充份說明了雙方在民族性的差異。

接下來就要試著透過日韓的飲食文化,考察兩國的民族性有何差異。

01從泡菜與醃蘿蔔的差異比較日韓兩國表達情緒的方式

⸻簡潔直白的韓國與內斂瞹眛的日本

我們都知道日韓兩國各有代表自己的醃漬物,說到韓國不免想到「泡菜」,提到日本就會想到「醃蘿蔔與梅乾」,由於和食常使用高湯或是醋調味,所以有不少酸酸甜甜的菜色。日本人就算吃再多醃蘿蔔與梅乾,最多就是吃到鹹味或酸味,所以日本人通常很懂得忍耐。

不過大家也知道,韓國的料理常使用辣椒,而且有不少韓國人覺得吃得不夠辣,就好像沒吃到東西,但過度攝取辣椒或辛香料,會讓交感神經太過活躍,體溫也會跟著上昇,許多人也因此心火太旺,變得易怒衝動。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日本人將醃蘿蔔或梅乾換成泡菜,將海苔換成辣椒,原本那種扼殺情緒、強迫自己忍耐的民族性是否還得以延續呢?

在日本很常聽到「韓國人很容易生氣」這類說法,而且就我印象所及,似乎是這樣沒錯。

不過,這絕對不是韓國人的基因使然,當然也與種族的差異無關,純粹只是飲食習慣的不同所造成。

在此偷偷告訴大家,我有位韓國好朋友,他也的確是個很容易生氣的人,而且也很愛吃辣,所以我幾乎每天都見證飲食文化對表達情緒的方式造成影響這件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的實驗也指出「食物會影響判斷,而且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日韓兩國連日常問候語都不同?

順帶一提,若是比較雙方的日常問候語,會發現日本的「午安」(こんにちは)與「晚安」(こんばんは)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反觀韓文的「안녕하세요」雖然從發音聽不出什麼端倪,卻有「願您安寧」的意思。

每次見面都聽到這句問候的話,說不定會有很多人生氣。

雖然這種解釋只是在開玩笑,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句很常用的問候語,那就是「您吃飯了嗎?」(식사 하셨어요)。

韓國人就是這麼重視吃飯的民族。

順帶一提,也有人認為這句問候語源自一九六〇年那個極為貧困的時代,因為當時有許多人會到有錢人的家庭求得一餐溫飽。不過,不知道是因為「快快文化」的影響,還是養生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人以「您身體康健嗎?」(건강하세요)這句話問候彼此。

儘管如此,如果韓國的國民美食是壽司、醃蘿蔔、鰻魚肝湯,而日本的國民美食是泡菜、烤肋排與參雞湯,兩國的民族性恐怕會大不相同。

令人驚訝的是,醃蘿蔔其實很常在韓國的各種場合出現,不過很少人知道醃蘿蔔最早是由朝鮮半島古王朝高句麗的僧侶傳入倭國的說法(註:日本的說法是,醃蘿蔔是由江戶時代初期一位名為澤庵的和尚所發明,目前無法斷定何種說法為真)。

此外,另有一說認為,製作泡菜所需的辣椒是日本透過南蠻貿易取得的食材,所以最初是從日本傳入朝鮮半島。

本書的主題是兩國的差異,而象徵兩國差異的東西,以及在彼此互相影響之下產生的差異,遠比想像來得多。

書名:《泡菜與酸梅:從飲食、語言、偶像、經濟等面向拆解日韓社會文化差異與千年歷史糾葛》
作者:金武貴
出版社:麥浩斯/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2月20日

02日本的懷石精神與韓國石鍋拌飯的差異

⸻重視秩序與順序的日本,以及全部拌在一起,重視速度的韓國

另一個能從飲食文化發現的國情差異在於「日本重視秩序與忍耐」以及「韓國把什麼都混在一起,個性非常急躁」。

眾所周知,和食是裝在小碟子或是小盤子,一樣一樣慢慢端出來的料理。

由於和食或是法式料理都能讓用餐的人在下一道料理端上來之前輕鬆地聊天,所以比較適合在談生意的時候宴請客人。

此外,在日本用餐時,若需要從大盤子分挾菜色,通常會使用「公筷」以免顯得不禮貌,所以光是從使用筷子的使用方法就能發現日本與韓國在人際關係上的差異。我將這種凡事按部就班,遵守秩序的日本特色稱為「懷石精神」。

反觀韓國料理則是會將明明沒有另外點的小菜分裝在不同的小碟子,然後讓這些小碟子擺滿整個餐桌,而且不管是前菜、小菜還是主菜,常會全部一起端上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與人的距離比較近,所有人都是用自己的筷子從大盤子或鍋子中挾菜,而且在吃烤五花肉或是烤肋排的時候,會一口氣烤完所有的肉,所以用餐時間很快就結束。

更有趣的事情是,在吃烤五花肉或是烤肋排的時候,沒辦法自己慢慢吃,因為餐廳的大嬸會幫你用剪刀將肉剪成小塊(用剪刀代替菜刀這點,也突顯了韓國人的個性有多急),再俐落地烤好每一塊肉,所以用餐的節奏實在非常快。

明明韓國料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煮好,卻老是光速吃完,這不禁讓我覺得「要不要吃慢點,讓煮的人覺得沒有白白浪費心血啊?」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兩國做生意的時候,日本企業基本上以電子郵件往來,但韓國企業則習慣以手機與對方的窗口聯絡,哪怕對方是大型機構的投資者也一樣。

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日本的習慣是會在不同的採訪者採訪完畢之後,讓受訪者看過原稿再刊登,反觀韓國則是記者一邊採訪,一邊將聽到的內容打成稿子。由此可知,韓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講究速度。

◆「韓式拌飯精神」與「參雞湯精神」

讓我們將話題拉回食物吧。韓國還有「融合各種食材,創造新風味」的飲食文化,也就是讓外國料理與韓國料理不斷融合,不斷催生新的菜色。

韓國的傳統料理有許多湯品或是拌飯,但其實都具有把所有東西拌在一起就會變得很好吃的「韓式拌飯精神」。

從古至今,韓國就有將各種食材煮成一鍋湯的湯文化,而且這種湯文化也非常發達。由於湯品的種類非常多,所以將這種文化稱為「參雞湯精神」也無妨。

順帶一提,鍋料理通常會以煮麵收尾,日本通常是放烏龍麵。至於韓國則常會放泡麵,這一樣是受到「快快文化」的影響。

此外,令人意外的是,在撰寫本書的時候,這個「烏龍麵」的部分居然得到編輯部多次讚美,編輯直誇這部分「言之有物」。

其實編輯曾告訴我,日本的鍋料理通常也是以隨處買得到的烏龍麵收尾,但還是比不上油炸過的泡麵有效率,可見泡麵應該更符合「快快文化」。

◆只有喝湯會慢慢喝?

有趣的是,韓國人雖然如此性急,唯獨喝湯的時候會慢慢喝。

在韓國喝湯時,如果像日本那樣以碗就口,會被當成像狗一樣低俗的人,所以不管要花多少時間,都會用湯匙喝湯。「個性那麼急的韓國人」居然會這樣喝湯,還真教人覺得不可思議啊。

日本的湯品不會是主菜,很多都像是味噌湯或是吸物(清除前一道菜味道的湯品)屬於配菜,量也不多,所以喝的時候通常會以碗就口,反觀韓國的湯品則是主菜,所以分量很多,湯料理的種類也多得不勝枚舉。

此外,韓國的筷子、湯碗以及其他餐具通常都是金屬材質,所以餐具通常都燙得沒辦法直接拿起來喝,反觀日本的筷子、湯碗通常都是木製的,不會那麼燙,也比較方便拿起來喝。

順帶一提,這種從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在十五世紀朝鮮王朝初期出版,以日本與琉球的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海東諸國記》(申叔舟編)就記載日本的餐具都是以木頭製成,而且不使用湯匙,作者也因此大吃一驚。

話說回來,我也是個急性子的人,每當我趁著石製湯碗不那麼燙的時候,以喝日式味噌湯的方法,將湯碗整個端起來喝的時候,都會被當成野蠻人。

若問韓國人的個性到底有多急,看看韓國餐廳的時鐘就會知道。其實不只是餐廳,店家或是家裡的時鐘都一樣,時鐘通常都會調快五分鐘。或許大家會以為「該不會連韓國的時鐘都受到快快文化影響吧?」但其實這是店家的貼心,為的是避免客人趕不上後續的會議,就容我在此為大家介紹這個冷知識囉。

03 從「開胃菜」與「贈品」的不同分辨兩國的民族性

⸻錙銖必較的日本與送一堆東西的韓國

飲食文化的另一項差異就是「開胃菜」(お通し)。

在日本居酒屋用餐時,哪怕沒有點,店家依舊會先端上一小盤要付費的「開胃菜」,店家也常因此與外國觀光客產生糾紛。

反觀韓國的店家則如同前述,會一口氣送上一堆客人沒有點的免費小菜,而且還可以一直續。

此外,店家送上來的小菜可不是只有一盤、兩盤,有時候會多達五、六、七盤,份量比主食還多也是常有的事。

而且小菜不管怎麼續,也絕對不會多收錢。

這可說是「韓國人想要免費服務」的文化,也充份反映了這類國民需求,同時也是「想大方地讓客人吃個飽」的文化表徵。

此外,韓國的超商也很常以「買二送一」的方式促銷茶飲。甚至還舉辦過申辦網路就能得到長期免費優惠以及「泡菜冰箱」這項贈品的活動。

由此可知,在這種「開胃菜與贈品」的文化之中,日韓兩國有著明顯的差異,韓國人習慣「大方提供追加的服務」,日本人則「習慣錙銖必較」。

其實在韓國結帳時,如果剛好零錢不夠,店家通常會說「算了算了,沒關係」(괜찮아요,大丈夫よ),反觀在日本的話,就算是購買非常昂貴的商品,哪怕只是不夠五日圓,店家也不肯少算一點。

◆日韓的「用餐結帳方式」大不相同

此外,兩國在「結帳」的概念與方式也有明顯差異。

以韓國為例,比較年長的人通常會為了面子而替所有人買單(而且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甚至連謝謝都不會說),反觀日本人與上司吃飯時,通常也是各付各的。

不管喜歡不喜歡,日本人這種緇銖必較的態度,在各種經濟活動都看得到。

在此插個小話題。韓國的男性即使年紀相仿,只要因為生日差幾個月,學年比對方早一年,就會自動被稱為「大哥」(형님,お兄さん),也常常會自動替所有人買單。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方像家人一樣叫我的名字,我就莫名覺得跟對方很親近,既然是家人,又何必各付各的呢?」韓國男性常不自覺會這麼想。

所以,不想幫忙買單時,會要求對方「算我拜託你,叫我的姓就好」,也會對對方使用敬語,或是幫對方倒酒,藉此展開心理攻防戰,讓對方知道「我沒有要請你喲」。

不過,對方如果說「我比較年長,當然由我買單」的話,哪怕是禮貌性地說「不用不用,我一起付就好」,對方還是會幫忙買單,此時被請客的人通常會覺得「對方真是大方,韓國人就是要這樣啊」,然後覺得自己跟對方更加親近,也會更尊敬對方。

●本文摘自出版之《泡菜與酸梅:從飲食、語言、偶像、經濟等面向拆解日韓社會文化差異與千年歷史糾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麥浩斯 日本 韓國 飲食文化 泡菜 歷史 文化差異 社會人文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