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也選ETF的理由!做這六種投資組合勝於買進時機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PG財經筆記

股神巴菲特也選的理由

我想很多人會有疑問,「投資ETF就能賺錢」是不是被過度神化?自己從指數裡面挑選成分股,把較差的成分股篩掉自組ETF,這樣不是更好嗎?基金經理人選股也有贏過大盤的吧?

其實,這些種種造成你投資ETF的阻礙,巴菲特已經有了實際金額的實驗。

巴菲特在2006年的股東大會中公開提出一項挑戰:他願意用100萬美元的賭注,接受任何人挑選最多10檔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來跟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比較績效,獲勝的一方就能贏得對方的100萬美元,並捐給自己指定的慈善機構。

這件事情公開之後,前投資公司Protégé Partners共同經理人賽德斯(Ted Seides)接受了挑戰,並挑選了5檔避險基金挑戰巴菲特。

很快的,這場賭注於2017年12月31日正式落幕,巴菲特選擇的指數型基金10 年報酬率是94%,在過去這10年間,獲得了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8.5%的成績;另一方就不是那麼樂觀了,賽德斯選擇的基金報酬率為24%,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只有2.96%。比賽結果顯然是巴菲特利用指數基金大勝,並為他選擇的慈善機構贏得了獎金。

巴菲特能贏的原因在於「低成本」,因為他選擇的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讓他能夠用低成本取得股票市場的合理回報,隨著比較時間越長,低成本帶給他的勝算就越大。(資料來源:網站「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與其自己苦惱,不如和大家一樣好

對於散戶來說,大多數投資商品收取高昂的費用,卻沒有提供合理的報酬;如基金經理人每年收取2%的費用,只提供客戶「可能」打敗大盤的策略,但許多數據、文獻都不斷發現,這些基金在扣除成本前只能約略跟大盤報酬相等,再扣除成本後,投資人大都拿到落後於市場報酬的成績。

自己未必比較好選股,請經理人操盤也未必比較好,但長期投資大盤指數,可以讓自己跟大家一樣好。

你投資ETF後,就能用極低且合理的成本拿到各個投資市場該有的報酬率,讓你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究,也可以輕鬆跟上平均值,讓財富隨著經濟成長而保值,甚至是增值。

因為主動式管理的成本太高,且過於追求短期績效而頻繁更換持股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反而會拖累報酬,即使經理人打敗大盤,但投資人多數的獲利都付給了基金公司。另外,不管是基金還是ETF,較高的收費都不是高報酬的保證,相反的,收費低廉的基金與ETF才是長期好報酬的基本條件(不保證獲利,但肯定好過收費高的)。

基金的好處在於可以定期定額,可惜臺灣目前市場太小,尚缺少一個真正收取低成本、可以定期定額的指數型基金,只能自己透過投資ETF來達到定期定額指數型商品的策略。

投資組合勝於買進時機

提到投資,大家總先關心買賣時機以及選擇投資標的,但根據美國知名投資學者蓋瑞.布林森(Gary Brinson)等人研究發現,資產配置,也就是決定高低風險資產比例,才是影響報酬率的重大關鍵。

布林森將投資總報酬拆解分析,藉此研究到底何種要素對於報酬貢獻度更高。他們觀察1974年到1983年間,美國91個大型退休基金的資料發現,資產配置決定了91.5%的投資報酬,選擇投資標的則是4.6%,而選擇買賣時機僅貢獻了1.8%。

經濟學家羅傑.易普生(Roger Ibbotson)花上一輩子研究不同投資組合的報酬,也發現類似的結果: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遠遠超過選股以及決定買賣時機。投資報酬90%以上的波動,決定於所選擇的投資類別及其比例,10%以下由選擇股票基金、進出場時間點決定,而後者幾乎不重要。

所以說,大多數投資人都努力錯方向了。

不思考資產配置而去追求精準的選股或進出場時機,根本是捨本逐末,這就像考試明明知道90%的內容出題在範圍一,大多數人卻把絕大多數的準備時間,花在出題率不到10%的範圍二上。

Vanguard基金公司以史考特(Scott)為首的幾名研究員,在2016年研究美國709檔共同基金自1990年1月至2015年9月間的月報酬,同樣有類似結論:「長期下來在分散式投資配置中,資產配置對總報酬率的影響占了91.1%,選擇標的以及擇時進出對總報酬率的影響只占8.9%。」

巴菲特在2008 年金融海嘯時說:「從長期來看,現金會不斷被通膨侵蝕而貶值,當大部分的資產置於現金時,得到的報酬率只是貼近現金的報酬,反而會錯過讓資產成長的機會。」

股票ETF搭配少量債券ETF,還能避免通膨與錯過報酬。

降低跌幅,讓你安心持有

在20世紀,美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各種軍事對抗、大蕭條、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石油危機以及水門事件,但同時間道瓊指數也從66點上漲到11,497點,因此巴菲特說:「長期來看,股市能夠給投資者最好的投資回報。」

投資股票的長期報酬固然優異,不過缺點也很明顯:波動太大導致大多數人因為心理壓力無法撐過股災。

雖然股市大多時候都是上漲的,只有少部分的時候會大幅下跌,但若是處於這些慘賠年度中,一下跌就是20%、30%。

在這些恐怖年頭裡,如果你本來就有投資穩定的債券ETF,就可以降低股災時的下跌幅度,虧的比別人少、睡得更安穩、投資得更安心,甚至低檔加碼。

透過1931年(經濟大恐慌的第3年)當年度模擬各類資產配置的最大下跌幅度,如果沒有配置防禦性資產,光是一年內股市就跌掉將近一半,我想沒有一個人可以承受得了這種下跌。

1931年,純股票組合報酬是 -43.8%,90%股10%債的組合報酬是 -39.47%,光是加入10%的公債,就可以少跌4.33%。

類似情況還有2008 年金融海嘯,純股票組合報酬是 -36.6%,90%股10%債的組合報酬是 -31.81%,亦即加入10%的公債,就可以少跌4.79%。

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能減少下跌所造成的損失,可以依照年紀或是自己的個性選擇加入部分的債券ETF,大致可以分成這幾種類型:

● 股票百分百:100%股,適合不知道資產配置的投資人。

● 八股二債:80%股+20%債,適合剛出社會,職涯還有好幾十年的人。

● 六股四債:60%股+40%債,適合即將步入中年的青壯年,以及中年人。

● 五股五債:50%股+50%債,適合不知道該怎麼決定比例,只要簡單就好的人。

● 四股六債:40%股+60%債,適合六十幾歲、即將退休的投資人。

● 二股八債:20%股+80%債,適合投資風格保守,希望保持穩定的投資人。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善用資產配置構建投資組合,即可在管理最大跌幅的基礎上,獲得長期回報。

就像買壽險、意外險,或是幫新車買保險,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避險作用;股災時,低風險資產可充當我們的防撞裝置,降低投資組合的下跌幅度,摔得不那麼痛,而且心理壓力不會那麼大、心不會那麼痛,也更能維持原來的投資計畫。

經過計算,1928年至2018年,美股純股票配置的年化報酬9.49%,加入各5%的短期國庫券跟10 年期公債(共10%債券)後也有9.3%,加入20%債券則是8.76%。(資料來源:Annual Returns on Stock, T.Bonds and T.Bills: 1928–Current 網站數據。)由此可見,加入少量的債券長期報酬仍然優異,與純股票的配置相差無幾。

市場不是上漲的直達車,而是必定會上下起伏的雲霄飛車,資產配置能輔助你走一條更平整的山路。跌少除了心理安穩外,我們還發現跌幅一旦降低,投資組合就更容易回復到原有水平。

分散投資,贏得漂亮不如贏得確定

對於資產配置,我建議選擇全球分散的方式;在回答為什麼這麼做之前,先思考一個問題:你認為我們可以挑出下一個已開發市場資優生嗎?

突然間問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人沒什麼概念。要是我們比較2003年~2017年,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報酬,再按照各市場表現好壞來排列的話,簡直就像亂數一樣,要挑出下一個資優生簡直難如登天──也正是因為難以預測,所以投資人最好選擇全球分散的配置,別將籌碼全押在單一市場中。

一般人很難挑到下一個表現最好的市場,當想挑出表現最好的哪一個時,往往結果跟你想的不同。

就算想依據資產類別做選擇,結果也是──每年表現最好的都不一樣。如果你在1998年選擇表現最好的美股大型股指數(LC),接下來迎接你的是每況愈下:從2000年到2006年,連續7年幾乎墊底!

為什麼不投資我們熟悉的台股市場就好?答案是分散投資到不同資產,可以擺脫「押錯寶」的問題,甚至可以從年化報酬只有2.6%的後段班散戶,晉升為年化報酬至少6.1%的投資優等生。

由於不同國家的政經情況相當複雜,所以精準挑選出未來最有潛力的單一市場,簡直是妄想;而正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最優的標的或市場是什麼,才需要以分散投資的方式來彌補這個缺憾。

全球性分散投資能降低錯估個股、經濟體、價值面評比,或者泡沫與崩盤等風險,也能保護投資人免於因集中持有某些長期經濟表現不佳的標的而受到損失,但這需要耐心,因為要長期以後,效果才能顯現。

全球分散投資是一種穩健的風險控制手段。分散投資代表你願意承認兩件事:一、自己不知道未來將發生什麼事;二、不知道單一個市場能否永遠保持領先地位。

班.卡爾森(Ben Carlson)在著作《投資前最重要的事》(A Wealth of Common Sense)中舉日本為例:1980年代時,世界各地幾乎所有人都預測日本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強權。在當時很多人眼中,這個發展並非不可能,因為從1960 年代起,日本的股票投資報酬率每年都超過20%。

如果當初偏好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本土投資組合,那麼接下來從1990年代開始的近20年間,就承擔了每年報酬率不到2%的風險;當然,如果你夠幸運,1970年代和1980年代投資日本的話,則有20.5%的報酬率,這意味著你的資金每三年多就增加一倍。

但是,你真的想冒險把畢生積蓄投資到類似日本那樣的境況裡嗎?採用全球分散投資,能保護你免於因單一國家或單一市場經濟股市崩潰,而受到傷害。

投資熟悉市場不能成為你的唯一,透過日本當年投報率大幅下降的例子,建議你一定要分散投資到世界各地。

讓錢免於通膨侵蝕的唯一方法

除了市場本身變動之外,通貨膨脹也可能侵蝕你的獲利。雞排、便當、珍珠奶茶,有沒有一直在漲價?以前一片雞排只要35元,現在要55元;雞腿便當從75漲到95元;珍珠奶茶從35漲到55元……像這樣,你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同樣的東西,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現象之一。

放到投資來說──通貨膨脹,會侵蝕投資組合的購買力。

書名:《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作者:PG財經筆記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31日

從長期統計期間來看,股票(小型股接著是大型股)是贏過通貨膨脹率最多的一項投資,接著是國債券以及短期國庫券(短期投資);股票因為成長性高,成了最佳的進攻部隊。

舉例來說,如果全部的資產都投資在債券上,那麼假設接下來5年的通貨膨脹率都維持在2%(每一年的購買力都只剩前一年的98%),那麼5年後,購買力會變成9成(100×98%×98%×98%×98%×98%≒90.4%),原本的100元只夠買90元的東西。

既然都知道通貨膨脹會侵蝕獲利了,那麼即使債券擁有良好的防守能力,但隨著時間會慢慢貶值也是不爭的事實。身為理性的投資人,與其死守著固定比例的固定標的,適時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才是抵抗通膨的最佳途徑。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大是文化 商業財經 投資理財 股票 ETF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被挫敗感淹沒了嗎?避免過度悲觀自責,先好好安撫焦躁情緒

兩位少女突然失蹤 能找到她們的線索藏在人心最黑暗之處

關於女性友誼的真相:「失望」也是友誼的一部份,發現吸引妳的有毒關係

越南也慶祝中秋節!看看他們和台灣過節方式有什麼不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