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正確用藥及看診觀念:吃藥產生副作用更致命、對醫生發問要積極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岡本裕

吃藥是最後的選擇

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但有時也會破壞身體健康。

吃藥真的有效嗎?我想再花點篇幅討論這個問題。日本使用的藥物據說有一萬五千種。當然,正確的數字從來沒有人統計過,也不可能有人對這麼多的藥物瞭若指掌。無庸置疑的是,日本是世界上使用藥物最多的國家,外國人對日本人這麼愛吃藥,總是投以異樣目光。

然而,在為數眾多的藥物中,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提高自癒力。換言之,藥物基本上對人體的復原能力只會造成阻礙,且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在這樣的前提下,過度使用藥物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況,不言而喻。以藥物來治病,是基於「以毒攻毒」的想法,實際上如果沒有很大的好處,就不該隨便用藥。

我認為使用藥物應該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採取的最後手段。至於什麼時候才該使用藥物?一是當症狀已經嚴重到病患無法忍受,且用藥的優點遠大過風險時;另外則是如果不用藥,病患就有喪命的可能。

我想起自己還在當實習醫生時的往事,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當時我和幾位實習醫生,下班後常一起去喝酒。那天,我跟同事喝得很盡性,開心的道別後各自回家。

隔天我照常到醫院上班,赫然看到昨晚和我一起喝酒的同事T,竟然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當時我們幾個人都嚇壞了,還被值班的醫生找去問話。

原來昨天晚上T在回家路上,突然身體不適、失去意識,昏倒在平交道中央(還好末班電車早就開走了)。恰巧被路過的人發現,打一一九報警,幸運的被送到我們工作的醫院來,緊急注射類固醇後並無大礙。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T是過敏體質,可能是昨晚的食材中有引發T過敏的蕎麥粉,所以才會這樣。

如今T可是堂堂大醫院的副院長兼腦外科主任,在醫界相當活躍。他之所以能幸運撿回一命,除了一一九在最短時間內將他送醫急救外,如果當時少了類固醇,T恐怕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與地位。雖然這已經是陳年往事,但對於當時還是實習醫生的我而言,卻像是上了一堂震撼課,就像昨天才發生一樣歷歷在目。

順道為大家解釋類固醇這項藥物,它是所有抗發炎藥物裡,抗炎效果最好的一種。比方上述食物過敏、藥物過敏以及氣喘等重症發作時,使用類固醇能迅速解除病患的危機。但正因為效果十分顯著,使用時也要格外小心,要是使用過度,會造成身體免疫力明顯下降。

也有些人視類固醇或抗癌藥物為眼中釘,我認為這種態度是不智的。大家應該都要有這樣的觀念:藥物本來就是毒藥,所以「善用」藥物才是睿智的。就如同剪刀很危險,用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一樣。

在短時間內,使用有效的藥物,我認為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毫無意義的短期用藥,或長期用藥不知停止,而損害了體內的自癒力。

如果有位醫生跟你的家人說:「這種病不可能根治,你得一輩子吃這種藥。」

你應該親切的告訴家人:「不要再去看這位醫生了。」說不定,你這句話會救家人一命。

在身體還未出現無法忍耐的痛苦或致命的危險前,要病患吃下可能會損害自癒力的藥物,到底有何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提高製藥公司的營業額。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學者,在《美國醫學雜誌》(1998年10月)發表的某項數據,讓許多醫生感到震驚。那就是1994年,全美醫生所開的處方箋高達30億張,其中因為服藥引發副作用,住院的人數高達200萬人,當中有10萬人因副作用死亡。另外,因為副作用而產生的醫療費用約有4.8億日圓(按:約新臺幣1億零560萬元)。因副作用導致死亡者高達10萬人之多。這個數字僅次於心臟病、癌症、腦中風等疾病,名列美國死因第四名。

30億張處方箋,造成10萬人死亡,機率比中樂透高約三百倍。就樂透目前的中獎機率,已經讓民眾抱著很大的期待購買,希望一舉翻身成為有錢人。如果中獎率提高三百倍,中獎好像就變成輕而易舉的事了。

吃藥的目的不是提高人體的自癒力,只是不得不採取的對症治療。然而,很多病患吃了根本不必吃的藥,最後還因此賠上一條命,你不覺得這很諷刺嗎?這就是藥物的真相。

你才是自己的主治醫生

你才是你生命的主人,自己的生命當然要自己負責。這話當然不是要大家別去看醫生,凡事都自己處置。我想人生在世,有很多時候必須善用醫生,有時也必須要到醫療院所接受儀器的檢測。但我認為做最後決定的人,應該是自己,不可以把一切都交給醫生判斷。

就拿買賣房屋來比喻,不會有人把一切事務都交給房屋仲介去打理。無論是房屋地點、土地、建築物和價格等,都得先蒐集資訊,取得一定程度的知識,再去找房地產專家或朋友商量,綜合各方建議和自己的想法。就算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最後決定購買物件的人還是自己。

不光是買房子,在購買重要物品,或對人生做出重大決定時,都可能會得到許多他人的建議,但最後做決定的人還是你自己。

無論吃藥或打針,都是人生大事,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喪命。這種大事竟然交給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天底下能有這麼愚蠢的事嗎?假設你因此送命,醫生卻還活得好好的,對醫生來說,頂多也只是某段時間在惡夢中驚醒罷了。

看診不要太客氣

多數醫生通常比較難招架厚臉皮的病患,因此看診時,你不必太客氣。最好能積極與醫生交談或發問,這麼做對病患是有幫助的。在我接觸了這麼多癌症病患之後,這種感受尤其強烈。想法很自我中心、又有點厚臉皮的人,通常癒後的情況都非常良好。

我每天都要面對癌症病患,進行醫療諮詢,通常癌症病患可分成兩種。第一種病患非常謙虛又客氣,不太會主動提問。第二種病患則是不斷提出問題。如果站在醫生的立場,當然會認為第一種病患最好處理,但就結果而言,這種病患癒後情況都不太好。另一類態度固執、不斷發問的病患,老實說偶爾會讓我感到厭煩,但因為彼此溝通良好,治癒率往往因此提高。

或許積極面對的態度,對治療有加分的作用。但醫生在病患積極的提問下,比較會主動提供相關資訊,也是不爭的事實。再者,醫生通常也會對這種強勢病患投以較多的關愛眼神。

你認真,醫生才會認真

有些人看病時是不做筆記的,我對這樣的做法感到懷疑。對於攸關性命、如此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雙手空空前來?簡直太過草率!會讓醫生想為病患治病的心涼了一截。

這一點不光是我,想必其他醫生也會這麼想。病患態度積極,醫生會認真看待,第一次看診就會有相乘的效果。看診時做筆記或攜帶錄音器材,重點不光是要記錄從醫生那裡獲得的重要資訊,而是要能鉅細靡遺的掌握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在尋求第二意見時,是非常有效的。

病患在看診時展現出認真的態度,更會促使醫生發揮真本領。

治療方法要定期檢討

現在所接受的治療是什麼樣的治療?

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有何種程度的副作用(缺點)?

我想這是每位病患都應該要知道的事。

書名:《90%的病自己會好!(全球暢銷40萬本紀念版)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作者:岡本裕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27日

當然大多數醫生,都是傾盡全力為病患治病,但不可否認的,還是會發生某種程度的失誤。另外,一位醫生通常是很多位病患的主治醫生,很難完全記住每位病患的情況,因此如果把一切責任都交給醫生,其實風險是很大的。根據我從事醫療諮詢的經驗,有很多案例就是因為醫生沒有即時發現單純的失誤,進而導致病情惡化,這實在讓人感到惋惜。但不得不說,這就是日本醫療的現況。

具體而言,在掌握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療內容的同時,也要營造定期檢討治療方法的機會。比方說服用醫生所開的藥,如果老是吃同一種藥,就會是個問題。病況應該會隨時間有所變化,使用的藥物當然也要跟著改變。慢性病患往往都是吃著相同的藥,接受相同的治療方式。嚴格來說,不應該發生這樣的情況,但病患卻默許這樣的情形持續存在。我認為,病患自己偶爾要敦促醫生,重新審視治療內容。

●本文摘自出版之《90%的病自己會好!(全球暢銷40萬本紀念版)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大是文化 醫療保健 藥物 患者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杜絕職場霸凌發生!菁英領導者應避免遷怒、情緒化管理團隊

看過的書馬上就忘了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幫助你完整吸收內容

溝通時避免太含糊!直接講重點幫助有效表達,切忌拐彎抹角

邁可.洛勃森《守護妳》懸疑推理小說 探究人心的無底黑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