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的艦,不沉默的傷痛與記憶 從韓國天安艦沉船看倖存者與心理創傷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天安艦與世越號這二艘沉沒的船,同樣是當代重大的集體,也同時激起極端對立與嚴重的社會爭執。如何理解並直接面對災難,走出個人與集體的創傷,讓被撕裂的社會和解,是本書作者金昇燮進行研究並寫出這本書的原因。

文/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天安艦沉沒時,我剛搬到韓國不久,媒體訊息鋪天蓋地襲來,南北韓戰爭好似一觸即發。首爾廣場設有殉職官兵集體焚香所,與我當時住處只隔著寬闊的光化門廣場。我沉默地排在人群中,獻上一枝白色菊花,還記得那個時節陰鬱的天空、以及周遭沉重壓抑的氛圍。幾個月後,南北韓又在延坪島及周遭海域發生嚴重軍事衝突,許多國家的駐韓使館甚至開始清點起僑民人數作撤僑準備。

世越號事件發生那天,我正在當時任教的大學上課。本來以為全員獲救,傍晚回到家才知道其實是媒體誤報。那時節天氣寒冷,外出必須穿大衣,在家必須開暖氣。想到孩子們還泡在冰冷的海裡,那個夜晚,我跟大多數韓國人一樣徹夜未能成眠,祈禱著奇蹟能發生,但盼望終究落空。

天安艦與世越號這二艘沉沒的船,同樣是當代韓國重大的集體創傷,也同時激起極端對立與嚴重的社會爭執。如何理解並直接面對災難,走出個人與集體的創傷,讓被撕裂的社會和解,是本書作者金昇燮進行研究並寫出這本書的原因。

圖/Shutterstock

個人的創傷、集體的創傷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個人創傷也可能代表著隱而未現的集體創傷。不只個人需要面對,社會共同體也需要被療癒。然而,集體創傷往往是被選擇性地記憶或遺忘。天安艦與世越號同樣造成許多家庭的破裂,永久改變很多人的生命軌跡,但不同的是,韓國社會對於這二群人有著不同的記憶。天安艦帶來的是戰爭陰影,世越號事件則讓許多韓國人陷入集體創傷困境。

韓國社會向來進步與保守陣營激烈對立。強調關心人權議題的進步陣營,因為親北韓的意識形態,選擇忽略天安艦官兵的需求;當時為執政黨的保守陣營,為了迴避事故究責而不願意深究世越號事件,甚至出動鎮暴警察朝抗議者噴灑鎮暴水柱與辣椒水。天安艦與世越號恰好是韓國社會重要的參照點,因為不管開放或保守哪種政治立場,都因災難顯示出偏執與無情的那一面;災難往往帶來的不是同理,而是更深的傷痕與撕裂。

共感的可能:說出自己的故事,聽他們的故事

為什麼大眾對天安艦與世越號這二起同樣不幸的災難有著不同的記憶?最大的差別,或許就在於有沒有機會把「故事」說出來。

世越號事件發生後,人們有很多機會聽到許多犧牲者與倖存者的故事,這些故事讓人們知道這些是甚麼樣的人,有過甚麼樣的夢想。然而,天安艦上的犧牲者與倖存者,在事件發生後因為軍人的身分,被視為敗兵殘將而禁聲並隔絕於社會之外。更糟糕的是,韓國媒體不但沒有成為溝通的媒介,反而加深傷痛與對立,像是發佈錯誤報導、造成犧牲者與倖存者間的對立、比較天安艦與世越號的補償金額等等,造成更多的不信任與猜疑。

回憶創傷的必要

「創傷是一種因意外的外部力量,使自我受到損傷的經驗,是生命控制權遭搶奪的記憶。」在當代的強者文化中,人們不喜歡自己無法控制的狀態,或害怕來自社會的歧視汙名,因此往往選擇隱藏自己內心的傷痛與脆弱。社會對於受害者的痛苦容易感到厭煩,急於忘卻災難記憶向前邁進。對於倖存者來說,回憶過去顯得更為艱難,特別是親近的友人、同袍過世,自己卻獨自存活下來這件事,成為終身無法承受的重擔。

是否說出故事、聆聽故事,就能消除對立、療癒創傷?作者回顧許多重要的研究,告訴我們其實沒那麼容易。即便如此,創傷所在之處,恰好就是我們自己以及共同體脆弱的地方;如果能正視並直接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就能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更好的社會。

成為更好的「我們」

說出這些故事、回顧創傷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共同體。除了敘事之外,我們還有很多該做的事情。

書名:《活下來,不是你的錯》
作者:金昇燮
出版社:EZ叢書館/日月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3日

韓國放送協會、韓國記者協會等相關團體,在2014年媒體亂象之後共同發表災難報導準則,開始更積極地自律;在被否定多年之後,創傷後症候群(PTSD)逐漸成為社會認可的疾病,被納入社會安全網之中;軍人及消防隊員等最容易得到PTSD的職業群體,所受到的可見與不可見職業傷害得到更多正視。回顧創傷雖然痛苦,卻是不可迴避的補社會破網過程。

我自己學到的最大功課,是看到韓國社會如何實踐出共同體。最急迫的時候,全韓國三百多名兒童精神科醫師中,有兩百多人去檀園高中當義工,即使有諸多困難,還是不分平日周末排定輪班日期;即使明知回顧將面臨極大社會壓力,作者跟許多人還是選擇勇敢把這些故事說出來。

還有許多其他例子。我想到2015年法國發生恐怖攻擊時的情景。巴黎的咖啡館、餐館及音樂場所等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和大規模槍擊,多人喪生。即使在這樣的黑暗時刻,許多法國人並沒有卻步,依然回到那些露天咖啡座、餐廳、音樂場所、體育館,他們用積極的行動,證明共同體並沒有被這些災難擊垮。今年夏天我回到久違的濟州島,意外發現多出一座世越號記憶館。父母為孩子們完成未竟的濟州之旅,當地義工們協助無償維持每日營運。藉著音樂、戲劇以及其他行動,活下來的人們,彼此扶持成為更好的群體。

回顧創傷的目的,不是為了沉溺在悲傷中,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共同體。期待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能無所畏懼地回憶過往各種創傷,一起修補破網,向著更好的「我們」邁進。

●本文摘自EZ叢書館/出版之《活下來,不是你的錯》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月文化 社會人文 創傷 心理治療 韓國 天安艦事件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雙11瘋狂下單囤貨?該買喜歡的東西,還是適合的東西?

「眼線支撐一切。」變裝皇后完美妝容與眼線的改造力量

今「立冬」!忽冷忽熱易感冒 冬季5個調養身心之道

幸福不該是人生目標!每天練習多笑、正面思考就能體驗幸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