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你我容易不小心陷入的「受害者心態」

圖/Freepik
圖/Freepik

文/盧子慧

向外聚焦,讓人失去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同事那樣做讓我好生氣!」「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那樣對我,我才沒有安全感。」「要是能上更好的大學,我可能會比較快樂。」……這些都是向外聚焦的思維方式。

向外聚焦是指凡事從外界找原因,而不是從自身檢視。一個習慣向外聚焦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難客觀地審視環境,不能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缺乏建設性的和行動,因此白白失去自己的力量,難以獲得真正的改變。

向外聚焦者批判的對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他人,一種是所處的客觀環境。

◆對他人的批判

對他人的批判是指不滿他人的行為,例如:你和同事共同負責一個專案,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專案失敗,你們受到老闆的指責。這時你或許會感到氣惱,認為專案的失敗主因是同事的失誤,你甚至還會輕蔑同事的工作能力,認為自己比對方優秀。

問題在於,當你開始對同事有所批判時,即使你自認為掩飾得很好沒有表現出來,但對方仍然會有所感受,並以同樣的批判「回報」你,這正是許多人際關係發生衝突的起因。此外,把大部分問題歸結到別人身上,你也就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因此,如果你能夠放下對他人的評判,試著正向地理解對方的意圖,並同時以不過分自卑和自責的狀態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你就能成為一個更有力量的人。

◆對客觀環境的批判

對客觀環境的批判,是指批判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或外部環境。例如:沒有進入理想的公司,只能將就到其他公司任職,因此對公司的一切人事物都不滿意,有了負面的想法,把一切歸因於公司,當然不會努力工作,考績自然也不會好。這時又告訴自己:「我發展有限都是因為公司太差,要是在一流的公司工作,我一定會更有工作動力。」由此可見,把自己的困境完全歸因於外界,就喪失自身成長的力量。從自身開始改變,尋找解決方法,才是走出困局的必經之路

你在情緒方面成年了嗎

我們的負面情緒真的是他人或外界造成的嗎?其實並不是。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是由伴侶、父母或其他人所造成,那麼你就給了對方過多的權力影響或控制你的生活。同樣地,如果你認為你的負面情緒是由過去發生的事件所造成,你就會過度沉浸在過去的失敗與痛苦,而錯過了現在和未來。

「自我教練模型」最大的啟發就是:我的情緒並不是由外界所造成,而是由我自己的想法而決定。不管別人怎麼做,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事,我都可以經由管理自身的想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充滿力量,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有一個概念叫作「情緒成年」,是人生中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表示你完全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歸咎於他人。

我和我先生在一起生活已經十幾年了。我們也經常發生衝突爭吵。每次吵完架,我都想讓他來哄我開心,如果他沒有這麼做,我的心情就會特別差,完全沒有心思工作或處理事情。那時候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綁在先生的身上,期待他來為我的負面情緒負責。

後來我才意識到,我為什麼要讓別人來決定我的心情?和老公吵架是事實,但我可以決定生氣,也可以決定不生氣,主動權應該在我自己手裡才對。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想清楚這點之後的感覺真好,因為我第一次覺得,這些問題是可以掌控的,可以由自己去調整和解決,我擁有在婚姻中掌控自己情緒的自由。

當然,這個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現在我和先生吵架後,有時還是會生氣、難過,但持續的時間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長了。有趣的是,自從我有所轉變之後,我先生也開始自覺地反省自己的行為,我們之間的爭執也就減少許多。我想,其中的祕訣就在於我的情緒成年,同時也帶動了對方的情緒成年。

情緒成年和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懂得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有的人雖然已經年紀不小卻還是像一個情緒巨嬰。做成年人還是做巨嬰,如何選擇,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避免受害者心態

有受害者心態的人,會認為所有的壞事都發生在自己身上,諸事不順、情緒不好的原因都是外在環境、都是別人的錯。總之,自己非常倒楣,最值得同情,這是最讓人失去力量的思維模式之一。

有受害者心態的人喜歡自憐和抱怨,就好像遇到惡婆婆的小媳婦。小媳婦也許真的有受到委屈,一開始聽到他的遭遇時,大家都會同情,可是過多的抱怨,最後往往只剩下自己在自己的處境中不停繞圈,走不出困境。自憐是會讓人上癮的,也許能獲得暫時的快感,卻失去行動的能力,也就失去了讓情況變得更好的機會。

在我的教練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個案,只是他們的受害者心態可能更不容易察覺。例如,剛跳槽到新公司的威廉,曾向我抱怨過自己的同事,當他在工作上有點小失誤,對方就對他冷嘲熱諷,讓威廉覺得自己很沒用,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他明明在前一家公司做得很好,主管、同事都很賞識他,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新的公司,威廉雖然很努力,卻總是會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同事的鄙視讓他更緊張,就更容易出錯。他很氣憤,覺得自己被霸淩了,但是又無法用完美的工作表現證明對方是錯的。

威廉之所以在新工作總是犯一些小錯誤,並不是因為他的工作能力不好,而是因為他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當他因為同事的冷嘲熱諷而氣惱時,就是在把自己的力量拱手讓人,花費太多的精力在同事身上。如此一來,他就沒有多餘的力量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現。因此,解決之道還是在於向內聚焦。威廉需要把注意力,從同事的評價轉移到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而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自然也就有提升工作表現的力量。

向內聚焦,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博士畢業後一年,我的大兒子出生了,帶給我許多喜悅與挑戰。每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就被孩子的哭聲叫醒,接下來就是一整天的餵奶、換尿布、哄睡、陪伴……一直忙到晚上孩子睡覺,日復一日。當時,我的教練生涯剛起步,每天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學習和工作;而我的指導教授還在等著我把博士研究寫成論文發表。那段時間,我感到焦頭爛額,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

書名:《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做自己的情緒教練,放下人生無謂的負重,擁抱不確定,展開更好的生活》
作者:盧子慧
出版社:好人出版/讀書共和國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3月15日

有一天,我見到博士班的同學,聊到博士期間的研究時,我向同學抱怨都畢業好久了,自己還沒有把論文發表出來,實在是因為太忙了,每天只有晚上孩子睡著後的一兩個小時屬於自己。這位同學沒有像其他聽我抱怨的朋友一樣同情地附和我,而是不解地問:「那你為什麼不用那一兩個小時來寫論文呢?」

這句話彷彿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感到醍醐灌頂。是啊,我並不是沒有時間寫論文,我完全可以利用每天晚上孩子睡覺後的一兩個小時來做這件事。根據自我應驗預言,如果我告訴自己沒有時間,那麼我就會千方百計地找各種理由來證明我真的沒有時間。相反地,如果我堅定地把寫論文作為我的目標,那麼我自然也會排除萬難,找出時間來做這件事。

同學的話給了我力量,之後我就開始利用晚上的時間寫論文,每天向前推進一點點,終於,我的論文發表了。這就是一種向內聚焦的思維方式:不抱怨外界,而是從自己身上尋找改變的可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本文摘自好人出版/出版之《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做自己的情緒教練,放下人生無謂的負重,擁抱不確定,展開更好的生活》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心理勵志 情緒 轉念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探索圖博歷史文化的千年縮影 產生自我覺察與文化衝撞

《沙發上的心理治療》:作者菲莉帕.派瑞揭開心理治療的神祕面紗

喜歡戶外露營體驗嗎?不可不知組成露營的8個重要元素

「上課不專心」不代表注意力不集中!4種學習情況,你家孩子是哪一種?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