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煮」麻煩嗎?速食、外送文化可能導致身心「營養不良」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速度是文化最有力也最危險的引擎,全力推著我們快速前進,走馬看花快速略過本該仔細思量的各種問題。

我們無暇顧及食物從何而來、探究食物為何如此便宜、思考廣告商是否別有用心,甚至無法察覺速食文化中的價值觀正蠶食我們的生活和心志。

《美食雜誌》(Gourmet)列為美國廚房內最具影響力的主廚─愛莉絲.華特斯,希望藉由「慢食」讓大家了解飲食對個人乃至對全球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扭轉局面?她說:「想怎麼活就得怎麼吃。」(編按)

文/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

速食便利性

作家艾瑞克.西洛瑟曾指出,美國就是一個由速食堆砌而成的國度,做出如此大膽發言的他,不但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更是當代最勇於揭露真相的英雄之一。很遺憾地,速食的確是美國國民最常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根據統計,美國每天有多達八千五百萬人選擇在速食餐廳用餐,而這裡所指的速食並不侷限於麥當勞、必勝客或Subway之流。

我對於速食的定義是「食材在生長過程中使用農藥,再透過工業化大量生產,並且(在多數情況下)採用人工添加劑與防腐劑的(超級)加工食品」。通常這類食品無所不在,雜貨店、便利商店都有其蹤跡,也可以是你透過外送服務、動動手指就輕鬆送上門的餐點。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速食所代表的不僅僅只是食物,而是更廣泛的層面。從速食衍生而來的是一種文化,這也是我近十年來才有的領悟。

事情是如何演變至此呢?速食文化,就如同其他文化一樣,有自成一格的一套價值觀,就姑且稱之為「速食價值觀」吧!價值觀操縱著我們的言行舉止,最終造就了文化的誕生。當你大啖著速食或經常與速食為伍,這不但會導致生理上的營養不良,連心理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取」了速食文化的價值觀,就像速食餵養你的身體,這些價值觀也會餵養你的心靈,變得密不可分。

一旦你接納了這些價值觀,就已然播下了變化的種子,你對事物的看法會開始改變、口味會開始改變,甚至連道德標準和期望也隨之轉變。結果,你的欲望和食欲都受到速食文化的操控卻不自知,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效果,你的世界開始充斥著你所吸收的價值觀,於是你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就該如此運轉:任何東西隨時隨地都唾手可得、凡事永遠多多益善、不論季節和產地,食物的外觀和味道都應保持一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勝過一切。

如此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我認為,速食文化正是助長這種風氣的溫床。如果想要擺脫當前困境並找出因應之道,就必須好好檢視這套速食價值觀所造成的後果。

速食文化事事都講求便利性,代表你做任何一件事都該不費吹灰之力。只要拿起智慧型手機,花個幾秒點幾下,UberEats司機就會幫你把熱呼呼的墨西哥捲餅送上門。車子一下交流道就可以開入得來速,馬上就可以享用一份現炸的雞塊,一切都顯得有效率又充滿餘裕,非常「方便」。沒錯,就是速食業三大特質:「快速、便宜、方便」其中之一的體現。

確實,便利的生活可以讓我們少費點力,但沉溺於便利帶來的好處卻可能問題重重。當你面對一件麻煩事,是不是就懶得做了?何苦自找麻煩,對吧?過於便利的生活會逐漸腐蝕我們的心志,讓人失去做事的動力,我們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直到最後發現自己好像真的什麼事都做不好。誰會想到,固然良好的立意,最後卻完全變了調呢?在一切以方便為主的習性下,我們事事追求捷徑、事事想交由機器代勞、事事都只想「外包」出去。

一九六五年時,我正在法國讀大學,當時的我深深著迷於法國人購物、烹飪和進食的態度,儘管只是他們日復一日的習慣,儘管耗去了他們大把的時間,但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日常卻讓他們得以享用美味的餐食,日子也過得充實有意義。這種慢活、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不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嗎?

每天前往市集逛逛,選購完熟的時令蔬果並加以細心烹調,如此一來就能日日品嘗到美味的餐點。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人的採買方式與之大相逕庭,基本上每週去一趟超市就完事了。回國之後,我在購物上依舊保有法式作風,我會到鎮上另一端的日本小農市集採買,也會為了最優質的橄欖和食用油,不辭勞苦地從柏克萊開車前往舊金山,到當地的法國與義大利熟食店朝聖。

我多麼希望人們可以知道,食物的觸感、氣味與味道可以帶來多麼豐盛的感受,而與市集裡的小農聊聊天,或是無意中碰見同樣前來採購的朋友,也會讓你的日子更加多采多姿。如果少了這些交流機會,我的五感將會變得多麼貧乏,而社群之間想必也會變得更加冷漠疏離吧。

若一個人認真對待食物,其五感也會隨著反覆品味、調整的過程而昇華,這種學習體驗不但使人獲益良多,還會帶來莫大的成就感,尤其當你從零開始製作料理,到最後送上餐桌讓人大快朵頤,不僅雙方都會感到心滿意足,你自己也會因為做出一桌好菜而自豪。然而,當你將整個烹飪過程一股腦兒託付給自動化的機器時,無異於假手他人,難怪到最後根本沒人會想自己煮,因為沒人真正自己動手做啊!這就成了一種逃避下廚的惡性循環,越不想做就越不會做。

當然,有時候真的很難抵擋便捷的點餐方式,尤其在你身體不適或剛結束一整天漫長疲憊的工作時。不過一旦養成習慣,吃飯這件事就顯得冷冰冰的,而且食材的來源不清不楚,很難把關。再說了,當一切都變得如此方便時,我們要拿多出來的時間做什麼呢?是什麼值得我們壓縮好好做飯的時光呢?

書名:《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誰:吃速食長大的一代不知道的食物真相》
作者: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9月25日

方便和快速是速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兩大價值觀。快速這個特質幾乎等於方便,很多人想必都用過速食店的「得來速」吧?感覺多麼方便啊!但是在我們心裡,這兩者之間卻有著微妙、明顯的高下之分。你是不是寧可站在街角癡癡等待Uber Eats司機的外送餐點,而不願搭地鐵到店裡用餐?即使搭地鐵能省下一半的等待時間亦然?你是不是寧願花一整天等著宅配將牙膏送上門來,也懶得開車到藥妝店買回來?即使來回車程不過才十五分鐘?許多時候,我們看似對效率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求,但終究敵不過我們對於便利的執著。從這點便可看出,便利在我們心中的地位,究竟是多麼的至高無上。

我們一旦將便利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便落入了被動與無知的窠臼,其影響將擴及到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如今我們常常懶得自己動腦,連思考的能力都拱手讓人。

但若撇下前述的種種隱憂,從表面上來看這項價值觀似乎利大於弊,無論如何,我們依然嚮往更方便的生活。

●本文摘自/好人出版之《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誰:吃速食長大的一代不知道的食物真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生活休閒 飲食文化 速食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又失眠怎麼辦?創造專屬睡前例行習慣、以感恩心情回顧今日

補習滿檔、睡眠不足,超前學習可能讓孩子厭倦學習新事物

惱怒飛機上的哭聲和本能安撫嬰兒哭啼 為何人會有不同反應?

工作累怎有體力運動?就算幾分鐘也好,今天下班就去運動吧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