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會說出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從心理治療傳奇看催眠發展史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藍海催眠研究機構課程總監、總督導NGH 催眠師、催眠訓練師)

在我學習及運用催眠近二十年的時間裡,所遇過的學員或當事人對於催眠的感受多半是:神祕、會不會說出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會不會被控制⋯⋯,但是多數的人又對於催眠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感到好奇。

回想在我學習成為治療師的學生時代裡,「催眠」被形塑成神祕、無法言說的,可能是江湖術士使用的取巧技術。坊間充斥著前世今生、催眠秀等各種絢爛撩目的宣傳,但相對來說,自詡學院的、科學的西方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在引進台灣的過程中,催眠則一直被邊緣化。但是當我在閱讀各種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學派創始人的生平時,卻常常看到這些所謂的理論宗師都有「學習催眠」的經歷。我的心裡不禁疑惑,為什麼大師在發展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過程中,學習催眠好像是一個多數共有的經驗?而我在成為諮商博士的學習路徑中,催眠卻沒有出現在課堂討論及學習中?學院裡「催眠」彷彿是不可言說的禁忌,即便是在我已經是學院裡培育心理師的教師的此時此刻,仍能聽到各校系所學生與教師間這樣的認為。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聽話的乖寶寶,但是在成長的經驗裡,一種按耐不住的好奇與骨子裡的反動,這讓我的困惑始終沒有離我而去。我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另一個階段學習開始,我進入催眠學習與運用的領域,想要一窺催眠是如何神祕,是否真如學院裡所談的「不科學」。

要認識一個沒有經驗過的事情,我們通常都只在站外圍觀察,運用過去的經驗作評論。而我的叛逆,讓我在催眠的世界裡,看見過往學習諮商與心理治療所遺漏的事物,也看見對於心理治療關係的新可能。在催眠的學習裡,從NGH 古典行為認知學派式的催眠程序與手法,到無法言喻的艾瑞克森式催眠,甚或是神經語言學(NLP),我都看著並欣賞著。

我始終認為,催眠其實是高度的同理(或說是共感連結)啊!這本由傑弗瑞.薩德(Jeff rey K. Zeig)博士整理書寫的《史詩人生:橫空出世的心理治療傳奇米爾頓.艾瑞克森》中可以看見催眠的發展歷史,以及艾瑞克森的催眠在眾多好友或弟子們因對於大師親炙而受影響所形成的催眠發展觀點,是一部活生生的、讓後學能夠窺視艾瑞克森迷人催眠手法與發展的好書。這本書從各種「關係」的連結中觀看艾瑞克森的人生,數度讓我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與發展中,直接親炙,或間接影響過我的貴人們。

在成為治療師的過程裡,我一直認為「我只能成為我自己」這件事,除了在學習階段的模仿、練習,仍要透過反思(refl ecting)逐漸找到自我的治療風格。在催眠裡,我擅長清醒中催眠,這多半來自對於艾瑞克森的學習。最早認識艾瑞克森,是在學習家族治療知識時,知道了位於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心理研究機構(Mental Research Institution, MRI)。在理論的學習裡,我看見艾瑞克森對於心理治療的影響,也看見NLP 發展對於艾瑞克森的程序化歷程,也從紀錄片裡看見艾瑞克森式催眠的輕巧。

書名:《史詩人生:橫空出世的心理治療傳奇米爾頓.艾瑞克森》
作者:傑弗瑞.薩德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20日

當我們說不出催眠治療手法的心理機制時,我們只好說他神祕。當我們說不出催眠治療的改變機制時,我們只好認為他只是暫時性的效果。學院裡對於心理機制、腦及神經科學發展的紮實學習,讓我在學習及運用催眠的時候,不是一無所知,而是可以說得清楚。當我可以將這些轉變機制及程序說得清楚的時候,閉不閉上眼睛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站在這些前輩的經驗上,催眠界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讓這個世界看見古老技術的存在價值。我擅長質性研究,對於真實(reality)的觀點迥異於量化建構的科學實證研究。我相信多元真實的存有,也相信真正影響當事人生命的是當事人堅信的主觀真實,但這主觀真實未必符合大眾口裡及眼裡的客觀事實(fact)。在這本書裡,薩德博士為催眠及艾瑞克森的人生做了一個接近客觀的歷史及關係記載,對於學習催眠,及艾瑞克森模式催眠的同好,值得好好閱讀,並停下反思。在新的時代裡,我們一樣可以親炙艾瑞克森多元又細膩的催眠風采。

●本文摘自出版之《史詩人生:橫空出世的心理治療傳奇米爾頓.艾瑞克森》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靈工坊 心靈勵志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被挫敗感淹沒了嗎?避免過度悲觀自責,先好好安撫焦躁情緒

兩位少女突然失蹤 能找到她們的線索藏在人心最黑暗之處

關於女性友誼的真相:「失望」也是友誼的一部份,發現吸引妳的有毒關係

越南也慶祝中秋節!看看他們和台灣過節方式有什麼不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