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意教養」取代傳統權威!孩子在AI世代成長,父母也要跟著升級!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埃亞爾.多倫 (Eyal Doron)

怪獸爸爸,老虎媽媽

你是害怕犯錯的嗎?

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該怎麼辦?如果父母為我們示範的是逃得愈遠愈好呢?當我們害怕犯錯的時候,該怎麼辦?例如,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不該做?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造成傷害?父母心中的自我對話——不知所措的時候該怎麼辦?——其實相當有趣。彷彿真的有無所不知的父母。我們可以問自己另一個更精準的問題:如果我們知道的不夠多,該怎麼辦?實際上,這是常態。另一方面,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並非對教養一無所知。我們已有一些生活經驗與健康的本能直覺,並非毫無頭緒。或許我們沒當過父母,但親子關係說穿了就是一種人際關係。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基本尊重、被傾聽、被認真對待。

最糟糕的情況是父母害怕犯錯,總是小心翼翼迴避問題;總是環顧四周,想知道別人在說什麼或做什麼。如果父母太害怕犯錯,怕到動彈不得、無法做自己的地步,最後可能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是的,我們應該尋求其他資訊與靈感來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整理思路。確實有頂尖思想家提出重要準則,也有研究者歸納出經驗法則,有不少前面已經介紹過,後面還會介紹更多。但我們已經知道實際情況:育兒教養只能邊做邊學,如同生命裡的其他事情一樣,我們必須把一般通則轉化成自己的見解,不犯錯就做不到這一點。

年輕家長最令人擔憂的是,他們認為自己缺乏經驗,肯定會犯更多錯誤,而且他們的頭一個孩子將為此付出代價。真是如此嗎?我不敢肯定。有經驗是一大優勢,但是缺乏經驗的年輕父母也有優勢。他們體力更好、力氣更大、腦袋更敏銳,他們可以把孩子扛在肩上走更遠的路。他們仍懷有面對每一個新挑戰的那種好奇心和求知慾。雖然職場重視經驗,但是那種最初的興奮感永遠不會回來,至少不會像一開始那麼強烈。

實話實說,有些人天生擅長當父母,有些人永遠不是這塊料。養兒育女是一種天分,就像學音樂和數學一樣。如果你網球打得不夠好,你可以選擇改打雙打。如果你不擅長為人父母,那就設法重新定位自己,審慎挑選隊友——伴侶、支持的環境、好老師,有些時候你應該後退一步,把主導權交給別人。不過擅長與否和年紀無關,和我們改變、適應、自我覺察的能力更加相關。

書名:《AI世代的創意教養: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作者:埃亞爾.多倫 (Eyal Doron)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年7月5日

如何處理原生家庭帶來的恐懼?

經常有父母悄悄向我吐露他們最大的恐懼:「我們的原生家庭亂七八糟,我們搞不好會複製自己的遭遇。」後天習得的模式不是單純的問題,他們的恐懼其來有自。和多數人一樣,我的原生家庭也是一言難盡。和多數人一樣,成為父親之後,我也曾複製時期大人犯過的錯。處理這種挑戰的方法之一,是父母雙方都問一問自己,你們各自從童年經驗裡帶來什麼有用的東西?以此為依據,各自負責家裡的特定領域。這項挑戰邀請你反思自己的童年(包括失望、錯過的機會與憤怒),藉由分析來幫助你了解童年經驗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你一定會有所發現:父親或母親的犧牲?個人實例?謙卑?無條件支持?日常行為?注重服裝、衛生與美學?讀書習慣?健康習慣?就算是自私或缺乏安全感的父母身上,肯定也有值得欣賞的特質。

你從童年經驗裡吸收與內化了哪些東西對現在的育兒有幫助?家庭生活的這些部分就由你負責。在父母雙方都覺得自己只看過糟糕示範的部分,先停下來想一想。你們可以尋求特定的諮商建議,而不是一般性的、籠統的育兒教養建議。把這種求助行為當成育兒教養的繼續教育,因為你們的童年經驗在這些方面並未提供有用的做法,導致你們缺乏安全感。這會是更積極的學習過程,而非完全仰賴外人提供唯一的正確答案。大體而言,努力了解自己肯定有用,要找到合適的人提供有價值的、啟發人心的建議得碰運氣。這樣的人很多,只是你不一定很快就能找到他們。

在我小時候居住的社區,到了十二年級還沒看過心理醫生的人都會被認為是怪咖。我每次想起第一次看心理醫生的情況,都覺得很好笑。心理醫生丟出一大堆人名:「你和哈吉(Hagit)同班嗎?黛娜(Dana)也是你同學?」這位心理醫生把職業道德拋諸腦後,直接透露這些同學也是他的病患。療程結束時,他說我的問題是「存在空虛」。他當然沒有時間診治我,因為他的看診時段(被我所有的朋友)約滿了。我必須哀求他為我看診,治療我的存在空虛。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自己走在回家的路上,腦中迴盪著他對我說的話。我小時候住的雖然是高級社區,但是主街的街尾有一個江湖郎中。大家面臨的童年風險都不一樣。

了解自己不一定要靠治療。我們應該把這件事定義為培養技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成熟的、不斷演化的人類,這樣的定義才正確。不需要協助或支援的人少之又少。就這一點而言,育兒其實非常有趣——為了養兒育女,我們從未處理過的內在層面一一揭露出來,而且是不得不處理。原本模糊的行為範疇、尚未形成的觀點、隱藏起來的弱點、試圖壓抑的恐懼,全都因為育兒而面臨挑戰。這就是育兒的美妙之處:我們被迫面對自己的本質、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以及我們沒有成為的那個夢想中的自己。

●本文摘自/讀書共和國出版之《世代的創意教養: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木馬文化 親子教養 父母 童年 AI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2024年「林榮三文學獎」三位得獎詩人 探討創作詩的歷程!

「為什麼孩子不說話?」腦科醫師的10年爸爸經驗:給孩子多點機會,過程最重要

如何培養幸運體質?想讓運氣變好,你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練習!

美食作家曹銘宗私房菜單!基隆限量人氣小吃「胭脂蝦仁蓋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