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逝世周年!全世界最感念安倍前首相的,是台灣人

日本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圖/路透通訊社)
日本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圖/路透通訊社)

文/

向死而生的安倍哲學

七月十五日(二〇二二年)晚上,產經新聞的前政治部長石橋文登在「言論テレビ(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櫻井良子的節目上,談到了他所認識的前首相。

的報社通常會派一些年輕記者,去和一些前途被看好的年輕國會議員交朋友,讓他們經常一起吃飯喝酒、打高爾夫球,以建立信任關係。等這些政治人物成為政要之後,好方便拿到一些獨家報導。

石橋就是在九〇年代末開始,和安倍晉三交朋友的,一直交往了二十多年。我在東京當編輯的時候,石橋是編輯長,經常聽到他和時任首相的安倍在電話上像朋友一樣聊天。

石橋曾經說,安倍非常尊敬自己的父親安倍晉太郎。他年輕時曾給父親當過九年的秘書,他的很多處世哲學和待人接物的方法,都來自父親。所以,他一定會在辦公室裡的醒目位置放上一張父親的照片。

安倍晉太郎擔任過外務大臣、自民黨幹事長等重要職務。在距離當上首相還差一步的時候,因癌症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石橋在接受採訪時說,四年前,有一次他去首相官邸找安倍,發現安倍在不停地指揮安排新的工作,於是問道:「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忙?」

安倍回答說:「時間不多了。我父親是六十七歲時過世的,我的身體不如父親好,能夠活到六十七歲就不錯了。所以,要把人生當作還剩下四年來安排,多做一些事情。」

石橋還說,安倍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情,是在自己的任內修改日本的憲法。但因為疫情的突然出現、打亂了節奏,不得不放棄,把修憲的事情交給黨內的後進。

去年九月,安倍過六十七歲生日,很多朋友前去祝福。安倍卻對好朋友麻生太郎說:「如果允許的話,還想再活三年。希望可以活到七十歲……因為擔心台海有武力衝突的危險。」安倍對石橋也說:「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前半很危險,日本一定要做好準備。」

後來,安倍提出了「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要考慮和美國核共用」,以及「要把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二」,甚至投稿給美國的《洛杉磯時報》,要求美國改變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這些動作在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說是石破驚天的。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警告中國,不要在台海輕舉妄動。

石橋說,做為政治家的安倍晉三,一直以「向死而生」的態度在運籌帷幄。他原來打算要用三年的時間,來緩解台海危機。沒想到,七月八日卻倒在了奈良的街頭,和他的父親一樣,享年六十七歲。

書名:《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台灣+日本除以二,說不定更好》
作者:八旗文化
出版社:八旗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年3月29日

為何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談《安倍晉三大戰略》

《安倍晉三大戰略》一書的「創會紀念版」,原定要在「台灣安倍晉三之友會」舉辦成立大會時,發給顧問、發起人和安倍前首相本人作為紀念。八旗文化特地做了不一樣的書腰版本。很遺憾,成立大會將改為追悼音樂會。

該書裡有一篇我寫的推薦序,和大家分享其中一段,關於「台灣在安倍大戰略中扮演的角色」(節錄):

安倍在中國崛起的威脅下,從二〇一七年開始,努力促成Quad(四方安全對話)以圍堵中國的擴張。而中國的擴張,就是台灣的危機。因為中國侵略其他國家有國際法的問題,但台灣的國際地位模糊,若中國以國內法的名義侵略台灣,外國難以插手。為了讓中國打消侵略台灣的念頭,亞洲的民主陣營便需要保持軍事上的絕對優勢。

現在的美國雖然在亞洲保有強於中國的軍事優勢,但今後這樣的優勢未必能繼續維持。因此,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尋求改憲,脫離戰後體制,並增強軍事實力。但是,光靠日本的力量還不夠,還需要聯合印度和澳大利亞,才能有效維持地區安全。

所以,安倍構思的Quad,可以說就是為了保護台灣。安倍認識到,今天的日本站在新冷戰架構中的最前線,而台灣的位置,則是比日本還要更前面;日本若是烏克蘭,而台灣就是克里米亞,所以安倍當然要挺台灣。台灣淪陷了,日本不僅會成為衝突的最前線,作為國家命脈的海運航線也會被中國切斷。可以說,台灣與日本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

因此,安倍主張,日本要全力支持台灣,更在二〇二一年底明確地喊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出於國家戰略的需要,會全力支援台灣。」

另外,「安倍大戰略」中最為強調的部分,乃是台灣與日本都擁有「自由民主」的最核心價值。因此,安倍在日本繼續推動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提供台灣疫苗等等,除了基於日台之間的友誼,更是不希望台灣因為內部政治動盪而導致混亂。

我認為能左右台灣命運的國際力量,百分之七十來自美國,百分之二十是日本,其它占百分之十。換句話說,台灣只要有日、美支持,就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本文摘自八旗文化/讀書共和國出版之《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台灣+日本除以二,說不定更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八旗文化 安倍晉三 日本 台灣 國際關係 社會人文 槍擊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當負面情緒來襲,不必壓抑或否定…… 6個技巧練習處理情緒

2025蛇年運勢指南!開運、財運、事業創造新機遇

2024年「林榮三文學獎」三位得獎詩人 探討創作詩的歷程!

「為什麼孩子不說話?」腦科醫師的10年爸爸經驗:給孩子多點機會,過程最重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