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幼稚難相處?請你記得DNA不是無期徒刑。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琳賽.吉普森

人類發明了許多不同方式來進入和離開一段關係。我們透過結婚證書和離婚協議進入和結束一段婚姻,也透過商業合約開啟合夥關係,或用支付證明結束債務關係。對於大部分的關係,我們喜歡知道從哪裡開始,又在何時結束。但有一種關係沒辦法切割得那麼明確,也就是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法律明文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我們也默認父母有權利與任何年紀的成年子女斷絕關係或剝奪其繼承權。不過,如果成年子女希望與父母不再往來,卻沒有文字可以依循。沒有儀式,沒有法律文件,也無法標記。

許多人會用最簡單的方式,搬得離父母遠遠地來避免問題發生。但在其他情況下,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會變得相當棘手,因為這些父母堅持自己有權利與成年子女相處,不管子女願不願意。這種父母通常在情緒上很不成熟,缺乏互相尊重的同理心。

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對成年子女的心情無法感同身受。他們不肯讓你在關係中設下界線。這樣的父母利用罪惡感來強迫你與他們親近,你若要求更多空間和尊重的對待,他們只會充耳不聞。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會表現得好像他們有權掌控自己和你的人生,當你對這一點稍有遲疑時,他們會感到不解和不滿。各種越界的行為都可能接踵而至,像是入侵你的個人生活,或是自顧自地把意見強加在你身上。這種病態權利意識的例子還有:不敲門就進入你的房間、總是對你的一切指手畫腳,以及堅持送你不想要的禮物。

你可能沒意識到這些討厭的行為,不僅不尊重人,還已然越界,甚至因為自己想要避開父母而產生罪惡感。有些成年子女已經完全被制約,相信父母是出於好意,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有問題的一定是自己。在這些情況下,子女會感到焦慮或內疚,因為「把錯怪到父母頭上」讓他們感到難受。

如果遭到對抗,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會漠視你的痛苦,說你沒有理由不高興。這類父母認為自己對子女充滿愛與關心,只是試著要幫忙,但這種用溫情包裝的強硬心態底下,是父母認定你仍舊屬於他們,彷彿是父母的延伸。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試圖控制你,要是沒把他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就會被嚴厲批判。

很多成年子女跟這些父母把話講得很白,結果對方還是我行我素,令人感到困惑又無助。設定界線應該有用才對呀?到底哪裡做錯了,才會讓情緒不成熟的父母不斷無視你的要求?答案是,現代的溝通技巧遇上不容被拒絕的人,也毫無用武之地。

有些父母會嘲笑成年子女何必設定界線,認為這麼做是在小題大作或賣弄心理學術語。你要像衛星一樣繞著他們轉,因為他們的需求重要多了。如果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子女便得面對傷害、抱怨,以及隨之而來的憤怒。

設定了界線之後,你通常會覺得自己把事情弄得更糟了。你試著誠實地溝通,結果帶來的卻是感情傷害和批評,而不是配合。父母流露出受傷和指責的神情,這完全不是你希望看到的。你覺得你為了保護自己而受到懲罰,自私地讓父母感到心痛。

面對特別頑固的父母,有時你別無選擇,只能離開這段親子關係。你可能必須設下界線,甚至到不聯絡的程度。他們可以主動來和解,但一定要遵守你要求的界線,才能讓親子關係升溫。如果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辦不到這一點,你可能必須再度斷絕聯繫。

書名:《父母情緒幼稚,該如何守護我自己:即使不被肯定,你依然可以欣賞自己的美好》 作者: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譯者:洪慈敏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09

有時人們會因為對父母不尊敬而感到內疚,可是沒有去思索「孝順」的意義。如果你仔細讀《聖經》中的誡命,它只是要你給予長輩應有的尊重,也建議我們可以透過讓自己變得更好來尊敬他們。但它並沒有說你必須愛你的父親和母親,也沒有說你一定要與他們相處,更沒有說你不能用尊重的態度拒絕他們。有趣的是,對這件事最有罪惡感的人,通常都是對行為不當的父母一忍再忍的乖孩子。

DNA不是無期徒刑。父母賦予你生命,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但你並非一輩子都屬於父母。我們總有一天必須長大離家。如果你的父母不願意管好自己,那你也沒必要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保持距離也能尊敬他們。

●本文摘自出版之《父母情緒幼稚,該如何守護我自己:即使不被肯定,你依然可以欣賞自己的美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理勵志 家庭暴力 親子之間 親子教養 采實文化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