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癒系作家瓦力最新音樂故事集 再破碎的人生也有一首主題曲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你準備好用肉體去迎接生命的痛擊了嗎?

文/鴻鴻(詩人.導演)

據說學習用的是左腦,但感受音樂用的是右腦。

有了左腦,我們才能創造音樂。但有了右腦,我們才會想要創造音樂,以及分享音樂。

但是生活中我們總是左右腦並用。喜愛一首音樂,就會想要去理解相關的一切:作曲家背景、曲式結構、來源、詮釋版本……。但是,當一首音樂進入茫茫人海,它所引發的效應,卻是無法預期的。作曲家試圖把世界容納進一首小小的音樂當中,但每首音樂的誕生,又持續改變著世界。

我尊敬那些用左腦表達右腦,用語言文字表達音樂感受的人。他們幫助我們拓展視野,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好奇與思索。瓦力的文字,就像村上春樹、陳輝龍的小說和散文,將他們喜愛的音樂放進故事當中,讓音樂的氣味激盪開來。

在瓦力的世界裡,音樂是一把鑰匙,帶我們進入許多人的內心祕境,窺探他們或許自己也不明瞭的渴望與失落。我們遭遇了想要跨進國家音樂廳的計程車運將、喜歡去唱片行藏唱片的夫婦、利用古典音樂卡帶傳情的阿兵哥、任客人免費把音響搬回家的老闆、颱風夜相遇的公車司機和電梯小姐……這些平凡無比的人物,都在音樂飄移的象限內,各自抓住各自的稻草。我最喜歡那個李強尼的故事,室友為了他想追的鋼琴家女友,使勁幫他惡補音樂,卻激發了兩人間似有若無的同志情愫,然後在多年之後的一次空中廣播,才得到解答。

瓦力透過這些虛虛實實的情節,彷彿在說一個大寓言:音樂的蝴蝶效應,輕若鴻毛卻能翻轉乾坤,匪夷所思而又無遠弗屆。這些故事,無一不是音樂的「身外之物」,無關乎作曲家背景、曲式結構、來源、詮釋版本,卻深深紮進生活當中,為讀者鑿壁引光。

「原來注定要成為一種人,卻奇蹟式地被音樂引渡,而後踏上完全迥異的路。」
這句話雖是講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少年時與唱片中的海菲茲相遇的神祕經驗,卻也是在講書中提到的每一個人。讀瓦力的文章,也像溜進生活的縫隙,遇見遺忘的自己。

我不想問故事是怎麼來的,就像你不會問蒲松齡,聊齋的故事是真是假。當然有好些真人實事,斑斑可考,如顧爾德的夜半電話、邁爾士・戴維斯的血染街頭;但有更多像是都市傳說,透過瓦力唱片行──就像保羅・奧斯特和王穎《煙》當中的那所街談巷議的雪茄店──傳送出來。老闆每放上一張唱片,不管是古典或爵士、或是一首翻唱的流行歌,你就可以準備進入時光隧道的一段悠悠人生。

就像一面聽音樂一面工作,不知什麼時候才發現,其實工作早就停了下來,只是一逕沉浸在向下流淌的音樂中。或者像走進唱片行,一面翻找,一面想像那些唱片播放出來的音樂,不知不覺花了比平常聆聽音樂更長的時間。

書名:《那一夜,莫札特的們有人在敲》
作者:瓦力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3月10日

音樂讓人專心。音樂也讓人分心。音樂是每個人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通往另一個充滿魔法的世界。當你找不到那個月台時,就會需要像瓦力的文章那樣的指標。

我不認識瓦力,卻是他網路上的長期讀者。讀到這本《那一夜,莫札特的門有人在敲》時,幾乎每一篇都想按讚,卻找不到地方按,很不習慣。才想起,那些文章我多半在他臉書讀過,其實也都按過讚了。

我喜歡瓦力的文字舉重若輕,就如他往往意在言外的結尾,留了很多空間讓讀者對號入座。比如這段文字,說的又豈僅是鋼琴家李希特?

摩西的權杖分紅海,李希特則讓裂縫重新接合,那些不合理的、晦澀的、 混沌的、在險峰上跳鋼索的,突然也變得可以原諒了。

彷彿有罪都可以被赦免一樣。

醒來也就願意成為一個好人了。

這樣的文字彷彿一雙手,輕輕按著讀者的肩頭,以像是出自我們內在的聲音,說道:當我們從音樂中醒來,可以變得更勇敢、更誠實──你願意嗎?如果用瓦力式的明知故問,就是:「你準備好用肉體去迎接生命的痛擊了嗎?」

──我準備好了。我願意。

●本文摘自出版之新書《那一夜,莫札特的們有人在敲》推薦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寶瓶文化 文學 音樂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小在「被比較」中長大!如何放下讓你喘不過氣的期待

韓國年輕一輩不婚普遍現象,來自對婚姻與家庭理念的崩解

經痛喝冰水會更痛甚至傷子宮?破解經期迷思、真正認識月經

EPS高不代表會賺錢!會計師盤點4誤區教你正確判斷高價股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