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並非壞情緒 心理學家教你突破盲點、改善焦慮情境
焦慮的推動器: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唯一的確定性,知道如何與不安全感相處是唯一的安全感。——約翰. 保羅斯(John Allen Paulos),《投資,是放大人性的機率遊戲》(A Mathematician Plays the Stock Market)
這就是人類的處境。每一天都是一組機率,一場賭博,賭的是通常發生的事很可能會再發生:我們在早晨醒來,做當天計畫要做的事,然後終於能回家睡覺,只為了在隔天早晨醒來重新開始這場賭博。但是當然了,人生沒有什麼是穩賺不賠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理智上也在抽象層次上接受了這一事實,但我們很少人願意對此深究。
當我們真正正面遭逢生命的不確定性時,我們感覺到,一種我們的假設與現實之間的不和諧緊張感。某種不值得信任而且靠不住的東西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就是這種緊張讓我們警覺起來,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可能是可怕的、美妙的,也可能平淡無奇——所以我們覺得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需要做點什麼。
換言之,不確定性就是可能性。光是想到它就會推動我們走向未來。
二○二一年七月底,我醒來時感覺鼻子不通、頭痛及喉嚨痛。可能只是夏季感冒或過敏——還是我得了新冠肺炎?當一天後症狀沒有消失時,我在家做了一次快篩。等待快篩結果時,我的先生來回踱步。他得過新冠肺炎並痊癒了,他擔心任何家人確診——尤其是因為我們的女兒年紀還太小,無法接種疫苗。
我知道我可能確診,但我認為機會不高。我和我先生都覺得不確定,但我們處在不確定光譜的不同位置:他偏向負面,而我則偏向正面。但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這意味著我們對未來還有某程度的控制權:我可以做快篩、追蹤我的症狀、自我隔離,並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我的女兒染疫。這是不確定性的甜蜜點:它提供機會,使我們能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施加某種程度的影響力。
對黑暗面說不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銀河系,有個叫做安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的男孩出生在一個沙漠星球上。一個古老的預言預示,安納金將統一原力的光明與黑暗面,為宇宙帶來平衡。然而,他卻受到了黑暗面的誘惑。當然,這是《星際大戰》(Star Wars)傳奇的開始,這是上個世紀最好的推想小說神話。對某些人而言,它接近一種宗教。對我而言,則是我們為何需要不確定性的寓言。
安納金屈服於黑暗面,因為他沉迷於避免最嚴重的恐懼:有一天他深愛的妻子佩咪(Padmé)會死去。但折磨他的並不是死亡的確定性,而是她的死亡的不確定性——他無法忍受不知道她如何及何時會死去、不知道他是否無能為力拯救她,就像他曾經無力拯救自己的母親年紀輕輕就死於突擊者手中。當佩咪事實上確實死於分娩時(安納金被騙,相信是自己殺了她),他一開始對於不確定性的拒絕變成了難以承受的傷痛與憤怒。安納金很快就轉變為現代影史上最具代表的壞蛋:達斯.維達(Darth Vader)。
安納金的真正墮落不是他對佩咪的愛,甚至也不是他的恐懼。而是他無法接受不確定性。他只看見確定的災難,卻沒有看見他和佩咪原本可以一起度過漫長而充實的一生——一個他本來可以去努力實現的目標。因為他失去想像正面可能性的能力——也就是說,因為他失去了他的不確定性,所以黑暗面吞噬了他。
這則故事的寓意是什麼?拒絕不確定性意味著在拒絕悲劇潛在可能性的同時,也拒絕了喜樂的潛在可能性。還有,不要變成達斯.維達。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已經演化到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們的大腦尋求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生存的關鍵。從演化的角度,最危險的不是確定的威脅,而是未知的威脅。這限制了我們為其做準備、從中學習,並為了——你知道的生存而實實在在地做一些事的能力。
因此,我們的大腦不會忽視不確定性,而是縱身擁抱,以至於演化將人類的大腦設計成可以自動且毫不費力地注意到非預期的、不可預測的、新穎的事物。這稱為定向反應(orienting response),是反射性且無意識的,因此即便我們嘗試阻止自己這樣做也不會有效果。就像當醫生用小橡皮槌敲打我們的膝蓋時,我們的小腿會彈起來一樣——但是定向反應像閃電一樣快。我們大腦已經演化為一個偵測不確定性的雷達。
事實上,你可以用腦波的形式來觀察定向反應。想像你要在電腦上完成一個任務,當你在螢幕上看見Y字母時,你必須按下鍵盤上的向上鍵,當看到N時,你必須按下向下鍵。這些字母出現得又快又急,所以你有時按對、有時按錯。當你成功時,電腦會發出悅耳的鈴聲,但是當你失敗時,刺耳的蜂鳴器就會嗡嗡聲大作。偶爾你也會聽到中性的叮叮聲,但你不能確定這個聲音到底是做對還是做錯了。
數十項運用這類任務的研究已經表明,我們的大腦在三分之一秒內就會回饋變化電位活動(或稱為腦波),且可以用腦電圖加以測量。我們為這些腦波取了難以理解的專業名稱,如「錯誤相關負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錯誤正波」(error positivity)及「回饋相關負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這些名稱只是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正在計算:我做對了嗎?我做錯了嗎?還是不確定?
當腦波變大時,這代表我們的神經元正在消耗更多的能量。那麼某些最大的腦波是由什麼造成的呢?答案是:不確定性,也就是那個模稜兩可的小小叮叮聲,尤其當自我意識升起或感覺到壓力時。別誤會我的意思,錯誤也會引起大的大腦反應,尤其是和正確時相比較更是如此。這在演化上很合理,因為生存往往取決於能夠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味耽溺於正確的經驗。但我們格外花力氣在追蹤不確定性上,因為那正是我們真正必須弄明白的事。
●本文摘自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之《高效焦慮法: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