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振榮、林信昌
68折 150元
作者 譚春虹
5折 100元
7折 245元
作者 張昱謙
71折 250元
作者 谷懷真
99元
作者 大塚壽
售價 7折 245元
作者 史晟
售價 6折 168元
作者 朴勝晤、洪昇完
售價 7折 252元
作者 趙琇華
售價 300元
★亞馬遜4星好評推薦★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都懂的焦慮心法★
★榮獲《商業週刊》選書★
焦慮不是一種病,而是你與生俱來的預見能力,
傾聽大腦提供的焦慮訊息,引爆人生的倍數成長!
「你想太多了。」「別那麼焦慮,會沒事的。」「焦慮會毀了你,你太擔心了。」這些話,你是不是常常聽到,甚至覺得很有道理呢?
我們時常把焦慮視為糟糕的情緒,需要被壓抑、被克制,
但你有沒有想過,焦慮是突破盲點、開創新局的關鍵引擎?
◎人類文明成功的核心,正是被當代社會唾棄的焦慮!
焦慮是保護我們的重要防衛,是激發我們潛能的情緒。從創世以來,人類便運用焦慮激發創造力、勇於探索未知之地,為何焦慮有這種魔力?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防禦腦」便是焦慮的核心,會下意識的評估風險、預想未來,並掌握大局。
這種防禦能力幫助人類度過上古時期、開創偉大文明,也促使了大企業家預見未來趨勢、搶占先機。可以說,如果沒有焦慮,人類難以擁有先進科技!
◎焦慮與獎賞機制相連,不舒服才能逼你求得獲賞!
人類大腦具有獎賞機制,而焦慮便與獎賞機制緊密相連,當人們藉由實際行動緩解焦慮時,大腦便會釋放讓人愉快的多巴胺,為你帶來難以想像的成就感與自豪!
為了讓你起身行動、追求獎賞,焦慮就必須難受到難以忽略,但焦慮只是一個來自未來的訊息包,只要擁抱焦慮的不適、傾聽預知的未來,便可運用大腦內的獎賞機制,創造人生新局!
◎逃離焦慮迴避悖論,掌握高度專注與快速決策的不二法門
焦慮所帶來的感受,就像是個黑洞,當焦慮來襲時你按兵不動甚至忽視,卻會導致你正面受到焦慮浪潮的衝擊,你越是想逃離焦慮,焦慮就越會追著你跑,這是因為你深陷焦慮迴圈卻毫無自覺!
為了突破焦慮迴圈,你必須要先釐清焦慮的聲音,判斷焦慮的類型並做出相對應的行動,並逐漸從「刻意練習」邁向「自主運用」,在適當的時機掌握焦慮心法,促進大腦快速決策與大局掌握,為你帶來豐碩的成果!
◎這本書可以讓你學到的
1.認識焦慮的腦迴路,理解防禦腦如何預知事件發生
2.掌握社交腦的價值,用來改善焦慮情境
3.理解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大腦與情緒,並學習控制
4.學會如何刻意練習與焦慮共處
5.判斷焦慮的類型,並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崔西.丹尼斯-蒂瓦里博士(Tracy Dennis-Tiwary)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教授,同時也是壓力、焦慮、與復原力研究中心(Stress, Anxiety, and Resilience Research Center)主任、亨特學院健康科技中心(Center for Health Technology at Hunter College)共同執行董事,研究成果曾為數十家媒體所報導及採訪。
譯者簡介
洪慈敏(負責此書1~3章)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現為專職口筆譯者。
陳雅馨(負責此書4~10章)
臺大社會所畢業,清大社會所博士班修業畢,自由譯者,單獨譯有《大腦與意識的知覺》、《路西法效應》、《聖經的教養智慧》、《重播》、《失控》、《正義與差異政治》等書。
序言:焦慮守護神的建議
第一部、我們需要焦慮
焦慮是什麼、有哪些作用,以及它如何依賴人類強大的未來想像力。
1.焦慮是什麼與不是什麼
焦慮是一種複雜的情緒,與恐懼有關,但又截然不同。它的強度從日復一日的擔憂到無以復加的恐慌都有可能,但不管我們落在哪一個點,焦慮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與我們想像的不同。
2.焦慮存在的原因
這種情緒已經進化,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更加機智。焦慮的生物學顯示出我們為什麼需要這種難熬的感受,以及它為什麼要令人不舒服才能發揮作用。焦慮超越了我們基本的戰鬥/逃跑反應,因為它根植於我們對社會連結和未來報酬的原始慾望追求。
3.焦慮未來式:選擇屬於你自己的冒險
焦慮會出現,是因為我們會去思考和準備未來,但我們對焦慮的誤解讓我們看不清這一點,所以它才會一直都是負面和傷人的體驗。
第二部、我們對焦慮的誤解如何形成
我們為什麼及何時對焦慮產生誤解,還有科學和現代生活如何讓這種情形雪上加霜。
4.把焦慮當成疾病的故事
心理學和醫學把焦慮變成了一種疾病。但早在這之前,中世紀有關情緒和靈魂生命的觀點就已經將焦慮妖魔化。我們學會避免和壓制它,但這麼做只會讓它失控。
5.舒服地麻木
我們把焦慮當成一種不必要的折磨,竭盡所能地擺脫它。被廣泛且過度使用的抗焦慮藥物和止痛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導致了破壞性甚至致命的後果。
6.怪到機器頭上?
數位科技是不健康焦慮的元凶,因為它助長了逃避心態,也破壞了有益的社會連結。然而,把有問題的焦慮全都怪到科技頭上是不對的,這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讓我們難以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利用數位科技。
第三部、拯救焦慮
把焦慮看成盟友將改善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還能讓機智、創造力和快樂大大提升。拯救焦慮也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7.焦慮的推動器: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讓我們緊張兮兮。我們可以靠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來想辦法面對不確定性,即使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也能敞開心胸接受以往想像不到的可能性。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焦慮就是祕方。
8.激發創造力
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焦慮的不適感,傾聽它的教導,就能變得更有創造力,無論是在創作藝術作品,還是在想晚餐要煮什麼。
9.孩子們並不脆弱
面對孩子的焦慮,我們太常以適應和過度保護去回應。這麼做是出於好意,因為我們認為孩子很脆弱,但這是錯的。當我們不再害怕孩子和自己本身的焦慮時,就可以幫助他們成為堅強又有韌性的人。
10.以正確的方式焦慮
如果你讀到這裡,代表你已經改變了對焦慮的看法。是時候做出行動了。
謝辭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