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塑膠、零浪費、友善地球!輕鬆實踐零廢棄生活
文/安妮-瑪莉.博諾(Anne-Marie Bonneau)
何謂「零廢棄」?──我知道要環保,但「零廢棄」的門檻不會太高嗎?
「零廢棄」是什麼意思?零廢棄可行嗎?在回答這問題前,讓我們先探討零廢棄目標背後的意義,它代表了不讓廢棄物進入垃圾掩埋場、焚化爐,以及自然環境。所有的廢棄物都來自於我們從地球獲取的資源,而零廢棄則是保護這些資源。
談到「零廢棄」,別被「零」嚇到了!我的女兒夏綠蒂曾說:「真正能實施零廢棄的方法就是死掉的時候。」(不過即使死了,你的家人還是會在葬禮上分發瓶裝水。)
如果這個零讓你感到不知所措,或者考量可能發生的困境,寧願不去想它,那麼換個方式思考:零廢棄僅僅代表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就像在大學的每堂課都拿到 A+那樣。不過常言道:「拿到C,就足以畢業。」所以不用完美地做到零廢棄,也能發揮影響力。
能夠發揮多大的影響力端看你將──或你能實施多少零廢棄計畫。你可能在社交媒體上看過,零廢棄實踐者與他們儲存在梅森罐中一整年──或者好幾年——的垃圾合照。面對這樣的垃圾罐,人們通常會做出以下的反應:
1.深受啟發,決定效法他們,把自己的垃圾減少到微乎其微──並且成功了!
或者,
2.爆發「生態焦慮」,跟著感到沒有行動力、失去自信、產生罪惡感。
如果你屬於生態焦慮的族群,或者你曾嘗試將垃圾減少到每年一個梅森罐的量卻失敗了,請不要打擊自己。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將每年的垃圾量,大量減少到足以放入一個梅森罐中,但只有少數人真正做到了。這沒有關係的,請讓我繼續解說。
讓我暢想這本書的銷售量,例如第一週賣了一萬本,而其中有少量的人實踐了零廢棄。假設 1%,或者 100 位讀者將廢棄物減少到近乎於零,那麼一年後,這些讀者將減少多少進入環境中的集體廢物量?來計算一下吧!
100 人×每日減少 4.5 磅×365 天=一年減少 164,250 磅這是非常可觀的垃圾量!
假設同樣 10,000 讀者中,25%的人將每年的垃圾量減少25%,這樣又會省去多少垃圾?
4.5 磅×0.25=每天 1.125 磅
2,500 人×每日減少 1.125 磅×365 天=一年減少 1,026,562.50 磅
超過一百萬磅的垃圾,多令人驚歎!假如這 10,000 位讀者中,所有人都只將每年的垃圾量減少10%呢?聽起來不怎麼樣,對嗎?來看一下:
4.5 磅×0.1=每天0.45 磅
10,000 人×每日減少 0.45 磅×365 天=一年減少 1,642,500 磅
零廢棄的理念並非走極端路線,你可以在生活裡實踐一些零廢棄的理念,不像懷孕——你只能有或沒有。達成10%目標所要做的改變,幾乎每個人都能夠做到,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而且達到10%之後,通常你不會駐足於此。一旦嚐到這種生活方式所獲得的回報,你會不由自主地做到更多。
實踐零廢棄後你將會得到什麼?
2011 那年我讀到塑料汙染對海洋及海洋生物造成的災難,開啟了零廢棄之旅。我想立即摒棄所有塑膠製品(實際上是花了幾個月去逐步減少),意想不到的是拒絕塑膠之後,我個人得到諸多好處,甚至改變了生命。
用這種生活方式過了幾年後,最令人驚喜的是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這麼健康過,我將它歸功於飲食的改善。當我不再製造廢棄物,同時代表我不再選擇包裝過度的加工食品——過去我從不大量食用這些,現在則完全不吃。加工食品不僅缺乏纖維質和營養素,也讓消化系統亮起紅燈。許多研究報告持續指出,消化系統的健全會在許多層面直接影響健康,從免疫系統到體重、情緒、食慾等等。不採買包裝食品以後,我開始製作發酵食品,否則酸奶油要從何而來?發酵食品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而且它們——發酵麵糰、泡菜、醃黃瓜、印度薄餅、辣椒醬——實在太美味了!
雖然我並沒有搬到湖畔小屋、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我變得更加自給自足。我不依賴集團公司來滿足每一個需求和欲望,儘管大型食品企業費盡心思讓我們在廚房裡變得笨手笨腳,但我不需要食用包裝的冷凍食品或者保久點心。除了增進烹飪技巧,我還加強了那些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才擁有的才能,例如縫補、製作手工品。假如我的外婆、祖母還在世,她們鐵定會很訝異,怎麼會有人邀請我上台,對一群觀眾展示如何用剩餘食物煮出濃湯,或者用零碎布料做出拼布包?「這是再平常不過了啊!」她們會如此說道。
減少廢棄物也讓我更加快樂。在北美洲,現代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離不開垃圾——從怎麼購物、怎麼吃、怎麼穿,到怎麼旅行。為了減少廢棄物,我必須省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識地做出每個決定,放慢腳步,和過得單純一些。比起毫無頭緒的消費模式,我的生活變得滿足而充實。
●本文摘選自知田出版之《零廢棄大廚:邁向蔬食生活的食譜!如何打造永續發展的廚房與地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