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名導蔡明亮推薦!《三分鐘,創世紀》看見電影大師一生的追求

書名:《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
作者:吳珮慈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6月7日
書名:《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
作者:吳珮慈
出版社:貓頭鷹/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6月7日

《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這本書的主線,聚焦在時間長度一部只有一百分鐘的《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而這部電影是坎城影展成立六十周年時,邀請三十三位大師以三分鐘左右的短片形式呈現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將成果匯集而成。

這些短片是、王家衛、北野武、阿巴斯與大衛‧科能堡等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們寫給電影史、電影院、和電影迷的情書,也是他們施展精確布局、實驗藝術精神的最佳媒介。這些短片都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共通點:都以各種或深或淺的方式向經典作品與電影本身致敬。這些短片有些引述布列松、高達、費里尼這些為人稱道的大師經典,有些以導演自身的作品作為反思的引子,有些則以電影院和影迷的視野向電影本身致意。(編按)

文/吳珮慈(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

影迷,才是一部電影存在的理由。

這是一個事實。我想就連導演也不會否認,唯有通過影像與聲音連續不中斷、不受干擾的映演本質,以及影迷在電影院內的觀影情境,電影才算真正存在。燈光暗下,浮光亮起,任何一部集藏神韻令人思忖良久的大師之作所展現的人性、愛欲、耽美、童趣、幽默、困頓、寂寞、痛苦或憤怒,都只因為在電影院裡影迷一片閃閃發光地凝視,才得以悠久雋永流傳下來。

法文「影迷」(le cinéphile)一詞在今天已是一個全世界都通用的語詞,來源上溯至二十世紀初一九二○年代的法國。法文字典裡解釋「影迷」,是指對電影充滿熱情(unpassionné de cinéma)、非常愛好電影的人。當然不僅僅只是一個法文名詞而已,「影迷」一詞背後,也有著它的生命史與遞嬗過程。

一九二○年代初的法國已經有無數的「影迷」。距離電影誕生也才不過二十五年左右,活躍於文藝學術領域的影迷們已然非常推崇電影在娛樂性之外,更具有藝術特質,認定這種集結創意,用於組織各種聲音影像感官材料的場面調度能力,已經讓電影躍身成為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影迷是世界性的,但就法國本身而言,影迷文化的真正普及要等到二戰之後十年,也就是大約在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才被全面發揚光大,這一切皆與法國當時文化圈與知識界的思想革命有著緊密的關聯。

一九五一年,著名的電影影評家安德烈.巴贊與賈克.多尼奧-瓦克羅茲,在巴黎創辦了《電影筆記》這份影響後世電影發展走向的傳奇性電影期刊。隔年,身兼法國電影史學者與影評人的伯納德.夏德爾在法國中部里昂發起了另一個陣容強大的電影期刊《正片》。兩派電影期刊觀點不同,取徑各殊,對於電影的思想評論立場經常相左,且時有論戰。但不可否認地,這兩大影評陣營的盛極一時,與不時迸發的精采交鋒論辯,聯手推升了歐洲以至於全球的影迷文化。

影迷文化勃然發軔的經典表述,最終打造了舉世聞名的法國新浪潮運動。在美學變革帶動產業變革的多重因素交相影響之下,侯麥、楚浮、希維特、高達、夏布洛等所有在一九五九到一九六二年之間法國新浪潮時期叱吒風雲的新導演們共同的開端,就是從執筆論述開始,而後撰而優則導地成為導演。他們都曾經是年輕熱情的影迷,在《電影筆記》奉獻了他們電影藝術思想的初試啼聲之作。

(圖/unsplash)

影迷的概念逐步發展一直持續到法國一九六八年的五月學運風暴,而臻至於巔峰。一九六八年二月,時任法國文化部長且本身也是非常知名的文化捍衛者安德烈.馬勒侯,不得不因應法國的稅法規範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倉促改組了法國電影資料館的人事案,並強硬地解聘了創辦人亨利.朗格瓦,而掀起了著名的「亨利.朗格瓦事件」。

法國電影資料館是法國影迷心中的聖地,對於連正當抗辯程序都不給所引發的集體不滿是件不容小覷的事。二戰之前,亨利.朗格瓦已經以一介影迷之身,傾其所有四處奔走,一心想要保存他能搶救、蒐集到的電影拷貝與各式各樣的電影文物。他分享個人的電影收藏並草創了法國電影資料館的雛形。在那個還沒有成立電影博物館的年代,亨利.朗格瓦的事蹟已足供人們傳說,他的公寓只要有一面牆、有臺十六釐米放映機,就能在各種各樣克難的情境下,一場又一場地放映著電影;他的家裡擺滿了到處蒐羅來的拷貝,甚至還把放不下的膠片堆到乾燥的浴缸裡。

即使亨利.朗格瓦創立的法國電資館,當時在典藏上尚無章法可依據,甚至許多電影拷貝取得版權可能都缺乏正當性與合理性,有不少的爭議,但是他所做的事看在同樣愛好電影的影迷眼裡,以一人的行動改寫了戰後法國電影歷史的樣貌,卻令人動容。以今天的話來說,亨利.朗格瓦就是地表最強的神級影迷。

因此,解聘亨利.朗格瓦引發法國上下輿論譁然是可以想見的,反映出政府干預之手伸進電影圈,向來為大眾最不樂見。接下來,風波並未平息,官方體制與電影文化圈裡最激烈的政策論辯與衝突白熱化,讓亨利.朗格瓦事件從法國自己的家務事,一躍而登上了國際舞臺,最後更成了國際鎂光燈的焦點。一時之間,不僅當時新浪潮的年輕健將們拉長戰線,發揮原有的抨擊火力,國際之間最有分量的電影人像是佛列茲.朗、黑澤明、卓別林、布紐爾、庫柏力克、羅塞里尼等世界一級大導演,也都紛紛表態挺身而出,加入支持亨利.朗格瓦使他得以復職的輿論制衡行列。

時至今日,意識型態已然變化推移,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富含強烈政治性的立場消失了,「影迷」一詞,也從潛在的政治色彩慢慢回歸到原來最早的文化意涵。在今天,「影迷」的意思非常單純,指的就只是所有真誠的、有態度的、熱愛電影的人。影迷,創造了電影觀看的文化史,以各種形式來追求並且表達電影應該保有它的藝術性,堅持回歸美感的純粹追求,致力於提升電影在大眾文化中的位階。

●本文摘選自社出版之《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電影 法國 貓頭鷹出版 書摘 閱讀風向球 侯孝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咖啡界Apple」藍瓶咖啡如何從實體店跨進電商?維持殷勤待客為第一準則

清醒身體卻動不了 被鬼壓床?醫師教你如何自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