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璿安/自給自足的迷思

我們的小房子。攝影/陳璿安
我們的小房子。攝影/陳璿安

自給自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錢

疫情期間,我曾被困在印度四個月,體驗到沒有電、沒有食物的日子。在那之後,我開始嚮往自給自足的生活,認為如果有辦法供應自己生存所需,就可以把外界的影響降到最小,活在世外桃源中。

後來,我遠嫁南非,在一個靠山靠海的小鎮裡,與另一半擁有一塊小小的地、小小的房子。那時候,我以為自己非常靠近當初的夢想,直到實際動手去做,才明白有多麼不容易--的確,我可以在那塊地上栽種,可以大量減少消費,但那也要等所有「自然循環系統」都建立起來之後。

換句話說,自給自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錢。

有地、有房子是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接著,能否順利生產農作物,取決於居住的環境,比如我們需要改善土壤、需要購買肥料與種子等等,前期建設菜園的花費,加總起來非常驚人。

再來,活著就必須要有水。想要蒐集雨水、地下水或天然的水資源,除了完整的系統設計以外,還要考量到居住地的管線設置,再加上安裝一個足夠大的儲水桶和打水用的壓力系統--又是一大筆開銷。所以,至今我們尚未實現水自由。

電能就更不用說了。在南非,電費很貴,並且經常因為電能不足,整個國家按表限電。若有能力的家庭,一般會安裝太陽能板,可是太陽能板與電池系統會產生驚人的費用,儲存能量的電池每隔幾年又非更換不可,其所需的花費,比直接使用國家電力還昂貴許多。

天氣變涼的時候,生菜就會長得好。攝影/陳璿安

至於產出足夠的食物維持生活,則有賴大量的種植知識。一開始我什麼都想種,種下去才明白,要讓植物從發芽到結果是很不容易的。舉例來說,璞門農法裡有所謂的「食物森林」,透過對植物與土地的了解,讓所有動植物可以互相依靠對方生存;一旦系統完整,不需要太多心力照顧,四季都能有收成。聽起來非常吸引人,對吧?實施起來,我發現沒有想像中簡單,不僅要對自己的土地要有相當的了解(季節的溫度、濕度、陽光照射角度、土壤酸鹼值變化等),還得明白每種植物的相合性,一切有賴長時間的觀察與學習。

想要完全只依靠菜園裡的食物生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上述尚未提到惱人的蟲害與蝸牛;嚴重時,甚至需要每個晚上拿著手電筒到菜園裡巡邏,撿起來的蝸牛可以裝滿兩桶!

搭棚架讓瓜類植物可以攀爬。攝影/陳璿安

學習著怎麼換瓦斯、劈柴與生火

生存所需之外,我們當然也希望可以過得舒適,所以洗澡、煮飯仍使用瓦斯。

以前在都市生活,公寓設有瓦斯管道,在這邊則要自己換瓦斯桶。這也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學習怎麼換瓦斯。

冬天的時候,我們會用木柴生火取暖--親手砍樹太不切實際了,所以我們會在寒冬來臨前,買上一千根木頭儲存起來,需要時再劈成適合的大小。這也是我第一次學習怎麼劈柴,非常消耗體力。

順帶一提,生火是在南非生活的必備技能,取暖、Braai都靠它。Braai是指用木柴生火、烤熟食物,是這邊最主要的社交方式。我們常常在院子裡用幾塊磚頭堆砌出簡易的烤肉區,然後生火煮飯,解決一餐。

說到底,想不依靠人類社會生存下去,是非常困難的,我能做的只有降低依賴程度。能夠自己產出蔬菜水果很好,能夠擁有天然水資源和太陽能也很好,然而,總是會有我們無法自己做到的事,會需要社會的幫忙。

在適當的自足與依賴社會中找到一個平衡,是我在經過了這些體驗與學習,最大的領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進行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不是偷來的聖史多倫

盧建彰/讓自己每天都喘得要死

翟翶/今天應該很高興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