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畫《乞丐頭與貓老大》看台灣百年前的社會邊緣人

時間過得飛快,《集合》出版邁入第三年,第十三集也已於三月初與大家見面!本集《乞丐頭與貓老大》的故事取材自日治時期的慈善先驅——施乾的事蹟。施乾出身富裕,卻因目睹街頭行乞者的困境而放棄優渥生活,創立「愛愛寮」,為流浪者提供庇護與重生的機會。他不僅籌募資金、忙於收容遊民,還積極募款、演講,甚至獲得日本皇室支持。
放下一切、投入乞丐撲滅運動的施乾
1899年,生於滬尾的施乾,父親是警界的巡查補。施乾自滬尾公學校畢業後, 1914年考入台籍子弟極難踏入的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足見他的優秀。畢業後,1919年施乾進入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工作,負責工商調查與統計事務。

然而,因為工作所需,施乾在調查艋舺地區的過程中,看見當地貧民的生活狀態,看見這些「明明與自己生活在同塊土地」的人們,和自己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施乾無法克制地生起惻隱之心。不久後,他開始自掏腰包為貧民醫治痼疾、教其兒女識字讀書,為了幫助更多的當地乞丐,施乾散盡個人積蓄並遊說親友資助,並向大伯施坤山募得木材,買下艋舺綠町一帶的土地興建房舍,作為乞丐救濟收容所,將之題名為「愛愛寮」——也就是《乞丐頭與貓老大》中「望寮」的取材原型。
愛愛寮建畢後,施乾辭去總督府的工作,以照顧乞丐和無家者為己職,全心投入乞丐撲滅的社會救助事業。他不僅親自為乞丐清潔身體、上藥、教導他們簡單的勞動工作,更提供他們在後院種菜、養豬以培養自立技能的機會。
除了幫助乞丐尋求自立,施乾更發揮身為知識份子的敏銳眼光與覺察力,他將自己親身與乞丐相處的「田野調查」經驗整理成文章,提出乞丐撲滅的策略,並透過到各地宣講、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成立乞丐撲滅協會,於1925年出版《乞食撲滅論》與《乞丐的社會生活》,呼籲社會大眾正視乞丐作為現代社會底層的事實,共思改善辦法。

望寮的原型:從愛愛寮到愛愛院
你知道嗎?經過一個世紀,愛愛寮至今仍然存在!
如今,它已更名為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愛愛院,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932年,施乾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愛愛寮的經營便交由他的妻子——清水照子女士接手。她不僅繼續收容乞丐,還擴大範圍,收留貧病殘疾者、精神病患與孤兒。

談到愛愛院,就不能不提到清水照子女士。
她遠從日本嫁來台灣,面對人生地不熟的環境,還要適應乞丐寮的特殊生活,身心壓力可想而知。此外,由於施乾先生時常外出募款、協助政府事務,照子女士幾乎獨力承擔整個院區的日常運作。

施乾驟然離世後,她曾萌生回日本的念頭,但看到百餘名院民即將無家可歸、再度流落街頭,她深感不忍。在院民苦苦哀求下,最終,她選擇堅守這個家,為愛愛院付出一生。
戰後,愛愛寮改名為台北愛愛院,設立育幼所、習藝所、殘病教養所及婦女教養所。1953年,配合社會局政策,開始收容醫院久治不癒的殘疾長者,並停止育幼業務,轉型為養護機構。堪稱台北市最早成立的老人安養機構。1976年,正式更名為北市私立愛愛院,沿用至今。

從愛愛寮到愛愛院,經歷時代變遷,機構的角色也隨之轉變,但它始終肩負著照顧弱勢的使命。《乞丐頭與貓老大》中的「望寮」,正是這段歷史的某種映照。如今,愛愛院仍靜靜地佇立在萬華,見證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他們為何流浪?日治時期的「浮浪者」與「無賴漢」
除了望前之外,你或許也對漫畫中那位在街頭遊蕩、時而懲兇鬥狠、時而落魄不堪的阿進印象深刻。

然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像阿進這樣的人,社會是如何看待的?
在當時的用語中,他們被稱為「浮浪者」與「無賴漢」。這兩個詞乍聽相似,實際上卻有細微的區別。「浮浪者」指的是無固定住所、沒有穩定職業,在外流浪的人。而「無賴漢」則更帶有社會標籤,指的是那些被認為不願工作、四處滋事,甚至靠乞討或偷竊維生的人。


彼時,臺灣總督府對無家可歸者的管理,是著眼於維持殖民地的社會秩序。透過警察與行政機關的介入,將流浪者分類管理——對於可能影響社會治安與風俗的浮浪者,先加以告誡,勸導其定居與就業;若無法改善,則強制送往收容所,進行勞動訓練,直到他們展現願意改過遷善的態度後,才被允許離開。
所方一再強調,收容所雖安置「不良分子」,但其性質不同於監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於透過教化與規律訓練,使其能夠自立更生、不再遊蕩。所內推動語言教育、生活技藝培訓,甚至進行精神改造,希望將「浮浪者」塑造成「皇民典範」。

作者:Rendezvous Studio
出版社:澄波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紅螞蟻圖書書籍封面。
出版時間:2025-03-03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許多浮浪者其實是因經濟困難、社會變遷,甚至是戰爭影響而被迫流離失所。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會怎麼看待這群被社會遺忘的人?他們的故事,又是否仍在今日的街頭巷尾悄然上演呢?
而你是否也會好奇:就算家境再怎麼富裕,或因個人工作關係與關懷,是什麼樣的人願意放下一切、投入無家者的救助工作?如果你是施乾,當時會做下這個決定嗎?或許,這個故事的開始,正是一種時代精神的縮影也說不定。
●本文由澄波藝術文化授權琅琅悅讀刊登,完整內容《集合!RENDEZVOUS》0013:乞丐頭與貓老大,可至琅琅書店查詢,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