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RENDEZVOUS
每集劇情結束後,設置800字的「出發點單元」,敘述該集所取材之原型故事。期藉由臺灣故事的轉譯,讓更多人有機會以不同視角認識臺灣這座島嶼的身世。看更多電子書
作家好文
從漫畫《乞丐頭與貓老大》看台灣百年前的社會邊緣人
時間過得飛快,《集合》出版邁入第三年,第十三集也已於三月初與大家見面! 本集《乞丐頭與貓老大》的故事取材自日治時期的慈善先驅——施乾的事蹟。施乾出身富裕,卻因目睹街頭行乞者的困境而放棄優渥生活,創立「愛愛寮」,為流浪者提供庇護與重生的機會。他不僅籌募資金、忙於收容遊民,還積極募款、演講,甚至獲得日本皇室支持。
耗時五年!漫畫特刊《修補員的誕生》創作花絮回顧台灣莫拉克風災歷史
在台灣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三股強大的自然力量——北回歸線、黑潮和西南季風,塑造了我們的生活與文化。這些力量的交會不僅是台灣島獨特的地理現象,更是《集合!RENDEZVOUS 特01 修補員的誕生》漫畫故事背後的核心靈感。這本特刊號從構思到完成,歷經了五年的漫長創作過程,背後的故事,遠不止是漫畫本身。
《集合》漫畫出版雙周年!特刊《修補員的誕生》話說與陳澄波關係與台灣歷史故事如何孕育
特刊選在今年一月發行,除了作為《集合》出版兩周年的一個逗號,更重要的是與目前正在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展出的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相互呼應。 這份關聯,其實源自《集合》漫畫自誕生以來,讀者最常提出的問題之一:「這套漫畫究竟與陳澄波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或許要從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長期研究工作說起。
陳澄波百三特展講座第二彈:從作品的「黑潮意象」談當代海洋保育與創作──陳韋聿x張卉君
為呼應「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的展覽內容之一,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繼舉辦「以台灣山林植物與創作」為主題的講座後,這一次,我們轉向海洋的世界,從陳澄波的黑潮相關作品出發,探索台灣的海洋漁業與生態關係。本文為講座活動的側記,旨將現場討論的精彩片段與啟發濃縮記錄,作為觀眾參觀展覽前的一份「暖身讀物」。
響應陳澄波百三特展講座!從作品中的山林出發,談台灣山林植物與創作──黃博鈞x鄒欣寧
為呼應「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的展覽內容之一,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特別舉辦以「台灣山林植物與創作」為主題的講座,邀請講者從陳澄波作品中山林意象出發,並結合台灣山林植物的豐富生態與文化故事,展開一場跨越藝術與自然的對話。透過講座內容,觀眾不僅能深入了解陳澄波筆下山林的藝術魅力,更能發掘其中蘊藏的多元視角與時代意義。本文為講座活動的側記,將現場的討論與啟發簡要記錄,期能作為觀眾的「展前暖身」。
什麼是「南洋呆」、誰深入阿里山採集上萬種植物標本?漫畫《霧之森》解密台灣日治時期的登山史
大家都有登山過的經驗吧,漫畫《霧之森》裡,陳霞就是被爸媽拉著上山露營,才遭遇一連串山林的冒險,然而你知道登山是怎麼成為我們日常的休閒活動呢?
星星花、許願鳥都是台灣特有種? 跟著《霧之森》20世紀初植物獵人探訪山林奧秘
英國植物採集家威爾森於1918年抵達台灣,而後組織採集隊進入阿里山。雖然他並非第一個踏上臺灣的外國採集者,卻正好在此時遇見臺灣森林的巨大變化,這段探索歷程,遂成為《集合!RENDEZVOUS》第12集《霧之森》的靈感來源。
乾隆年間文物如何啟發成引人入勝的漫畫?——《仙姑男孩》創作花絮大揭密
在《集合!RENDEZVOUS 011 仙姑男孩》漫畫裡,從「仙姑」陽擇口中唸出來的這八個字,似乎沒有什麼厲害之處。然而,大批的民兵,卻從這一串平凡的咒語當中,獲得了勇氣與力量,並且重新振作起來,回到戰場上與敵人拚搏廝殺──這個聽起來有些離奇的故事,其實很有可能,是一段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仙姑化身台漫角色!從女巫金娘到靈媒尪姨,認識仙姑的故事
大家看到「仙姑男孩」這個書題時,一定很好奇仙姑到底是誰吧! 漫畫中仙姑的原型,其實是被逮捕的人群裡,一位名叫「金娘」的平埔族女巫,就像漫畫裡的陽擇一樣,金娘也曾在戰場上念誦咒語,使參與動亂的人相信自己的身體不會受到槍砲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