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宣告、病情惡化……逃避不了的情感衝擊,挑戰醫師心理防衛能力

圖/freepik
圖/freepik

在醫療系統已然崩潰、醫護人員受到不合理待遇新聞層出不窮的疫後新生活,面臨過多要求與承擔外在情緒,人們忘記一件件專業制服底下,有的可能也會無助、脆弱或猶疑,忘了醫生也是人。艾爾頓博士以親切的文字,記錄那些向自己求助的真實故事,提出長期被漠視的議題。(編按)

文/卡洛琳.艾爾頓

尋找中庸之道

一個生病或瀕臨死亡的嬰兒,或許是人類需要照顧最明顯的例子。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一個死去的嬰兒表示在照顧上的失敗。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處理此狀況下的感情反應,是一項吃力的任務。我觀察巡房的那個上午,艾倫和另外兩個實習醫師不願意想那死去的嬰兒或是他的父母,反而把他們的責任丟給在那個房間裡最沒有力量的醫師身上。

不只是嬰兒死亡的悲劇會對醫療照護人員造成心理上的負擔,照顧嬰兒早期的生命,特別是假如他們是早產兒,對一些醫師也會帶來強烈的心理。當然,從實際層面來看,當患者只有一丁點大的時候,醫療照護相關的體能工作(抽取血液樣本,把它放在套管裡)會更難處理。但是當實習醫師告訴我,他們對病房的強烈恐懼時,這大概和他們個人對極度脆弱的反應有關。有一位名叫蘿拉(Laura)的醫學生來諮詢,讓我明白這件事。蘿拉有很長的厭食症病史,醫學院相當關心她是不是能夠開始擔任基礎訓練醫師的工作。

蘿拉傾向於把在醫學院最後一年的選修時間花在小兒科病房工作。雖然她能夠應付小兒科病房裡年紀大一點的小孩,而且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承受到相當大的痛苦,但讓她覺得最不安的是新生兒,我不認為這是偶然的。細小、骨瘦如柴的早產嬰兒代表著一個極度脆弱的形象,在某個方面反射了她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我永遠不會忘記蘿拉對新生兒的強烈感覺,這也明顯可以說明,病人的需要為何能投射出醫師本身的心理狀況。

我們也必須記住,我們要求年輕(有時候是脆弱的)醫師執行非常困難的事情,像是證明一個嬰兒突然意外的死亡。我請教過一個小兒科主治醫師同僚,這牽涉到哪些事情:只有醫師能夠證明死亡,因此這個任務不能委派給護理師做。醫師大概也不會是單獨一人,要讓父母選擇是否參與,假如他們選擇參與,大概會由一個資深護理師來陪伴與支持他們。另外,小孩突然死亡,也必須通知警察,如果有任何方面讓他們擔心是否發生了非意外的傷害,他們可能也會參加。

首先,醫師會確認沒有生命跡象,然後他們會除去嬰兒的衣服,檢查身體所有部位,小心地記錄任何發現。如果有任何的急救器材,他們也會記下來。為了確定死亡原因,醫師會從身體不同的部位、血液和尿液採樣,或許還有腦脊液蛋白。

如果父母提出要求,可能會剪下額髮讓他們保存,或是按壓腳印和手印,或拍照。然後嬰兒的身體會被包裹起來。

接下來,醫師會和驗屍官交談,討論他們的發現,內指定的人也會接到通知。「快速審查」(Rapid Review)會議將在幾天內召開,父母、主治醫師、警察和社工都要出席。

對於這項任務被委派給一個才剛到這個國家的信託層級醫師,我的小兒科同事感到震驚。別的事不說,整個非意外傷害問題在英國可能與印度完全不同。這個同事還說,她的專科醫師並不是從檔案裡學習作業程序,在被要求證明嬰兒死亡之前,他們必須去上一整天的訓練課程。而且,即使他們已經被傳授需要做些什麼,你永遠不可能逃避這項任務帶來的情感衝擊。身為主治醫師,她在事後會想和實習醫師安靜地說幾句話,讓實習醫師感受到整個過程都是受到支持的。

死亡、瀕死、痛苦和疾病,是醫師的工作內容不可避免的事,很難再有其他的。雖然無法用外科手術把這些極其困難的任務,從健康照護人員的每日「待辦」清單裡移除,然而,可以轉變的是,我們理解執行這份工作時必須承擔的心理需求。

因此當醫師(或其他任何人)聽見病人痛苦尖叫,或是看見疾病或創傷摧殘某個人的身體,他們要如何反應。當他們必須告訴一個父親,他們的小孩已經死亡,要如何做呢?在這些情況下,有什麼資源是醫師可以利用的?

書名:《醫生,也是人:資深心理師揭露白袍底下的情感掙扎與脆弱人性》
作者:卡洛琳.艾爾頓(Caroline Elton)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5年4月9日

就像身體有一整套防衛感染的系統(免疫系統),會在偵測到病原體時開始行動,它在面對難以忍受的心理壓力時,也有保護自己免於情感崩潰的方法。免疫系統的組成要素,像是B細胞(B Cells),以及它們產生的抗體,是存在於身體裡的具體物質,可以在血液裡分析和測量出,但是心理防衛系統並不存在於人體構造的特定部位。相反的,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分析學家喬治.華倫特(George Vaillant)指出,防衛機制是「隱喻……,並不是一種發條裝置」。華倫特接著強調重要的是,防衛機制是「對不正常環境的正常反應」。

拿逃避來說,這就是一種相當常見的防衛機制。不論出於什麼原因,艾倫的自動反應看起來是要逃避證明嬰兒的死亡,或是幫助小組的其他人做這件事、關於艾倫對待瓦蒂卡的方式,我想要逃避與她的衝突,蘿拉想要逃避與新生兒有關的任何事。逃避反應時常是自動發生的,並且超越我們的自覺意識。

●本文摘自/讀書共和國出版之《醫生,也是人:資深心理師揭露白袍底下的情感掙扎與脆弱人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木馬文化 醫師 生死 新生兒 醫院 醫療保健 壓力
🐶🐱最後倒數來領千元好禮👉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焦慮不是病!以哲學視角認識焦慮,學習面對內心痛苦新方法

被罵別急著反擊!面對惡意攻擊,這招溝通術讓你逆轉關係

想要財務自由、減肥成功,先戰勝拖延!讓人生目標賦予你自律動力

琅讀金句/自母親摔倒到失智,我才知道家這個符號會隨著關鍵人物的淡出,成為不可辨識,但仍存在的斷垣殘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