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眼睛乾!乾眼症逐年攀升與空汙、3C藍光和生活壓力有關

醫師提醒,乾眼症應積極治療,找出病因才能對症緩解,以保護眼睛健康;示意圖。(圖/123RF;聯合報系資料庫) 王翠琪
醫師提醒,乾眼症應積極治療,找出病因才能對症緩解,以保護眼睛健康;示意圖。(圖/123RF;聯合報系資料庫) 王翠琪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我是眼科醫師,我有》。👉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李文浩

乾眼症人數暴增與環境有關

書名:《我是眼科醫師,我有乾眼症》
作者:李文浩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時間:2023年3月25日

  近年來,因乾眼症來看門診的患者越來越多,眼科醫師大概都頗有同感:「過去眼科門診患者中,大約僅有三成是乾眼症,而且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怎麼現在約有七成患者是因乾眼症前來看診?」拋開年齡退化與相關潛在性疾病不談,乾眼症罹患人數之所以暴增,主要還是與環境有關。

  經濟發展致使環境汙染,併發症無可避免,汽機車排放的煙霧、工廠排放的廢氣、來自大氣流轉的霾害,在在都會造成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當空氣品質變差,汙染源很容易會堵塞瞼板腺出口,缺少了油脂覆蓋,淚水當然比較容易蒸發。現今極端氣候讓夏季變得酷熱難耐,長期待在冷氣房中使空氣變得乾燥,眼睛因而乾澀。冬天則因嚴寒,相對地洗臉次數減少,瞼板腺出口油脂堆積,眼睛也連帶被波及,乾癢難耐。

藍光

  數位科技的進步,已經打造成網路密密麻麻、無所不在地穿梭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些閃著藍光的面板,我們認真工作,並享受資訊、娛樂之餘,也意味著我們的眼睛暴露在藍光下的時間越來越長。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眼睛每5-6秒會眨眼一次,而長期注視面板之時,變得超過十幾秒才會眨一次眼;換言之,正常情況下一分鐘約眨眼12次左右,但緊盯螢幕時眨眼次數少了一半以上;眨眼次數減少了,淚腺分泌淚水的功能也跟著減少,上下眼瞼緣拉開油脂的次數也跟著減少,淚水相對地蒸發也就多了,因此越來越多人罹患了乾眼症。

  產品為了要維持它的亮度,會發出比傳統映像管更強的藍光,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包括了藍、靛、紫光,比較容易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會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眼睛長期使用3C產品造成慢性刺激,將使黃斑部發炎、水腫,導致中心視力的缺損,無法正眼看清楚事物。藍光也會造成散射,因此眼睛要用力聚焦,長時間下來眼睛容易疲勞痠痛,也可能造成假性近視,所以眼睛千萬不要過度緊盯在3C產品之前過久。

  其實藍光某種程度是好光,透過藍光我們所看見的世界變得比較鮮豔明亮,同時我們的心情也變得較為愉悅。嚴格來說,3C產品發出的藍光並不算強烈,戶外光線與LED燈的藍光強度,其實數倍於3C螢幕所釋出的藍光;問題在於我們使用3C產品時,眼睛是直視螢幕所發出的藍光,加上使用時間過長,尤其是在昏暗環境時瞳孔相對是放大的,直入眼睛的藍光相對是大量的,才會造成眼睛傷害。

三高與壓力

  我們的眼淚,是血液中的血清滲透到淚腺內所形成,而三高患者的血液油脂成分既高且濁,可想而知其淚液成分並不優。生活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社會,人們的身心壓力肯定非常的大,荷爾蒙的分泌也會改變,淚腺分泌淚水的功能也會受到干擾,尤其是邁入更年期的女性,臨床觀察確實更年期女性得到乾眼症的比例高於男性。在門診,常聽到越來越多乾眼症患者透露,每晚必須服用安眠藥或抗憂鬱藥才能入睡;一般而言,長期服用類似藥物,是會降低淚腺分泌淚水的功能。

乾眼症常見的症狀

  乾眼症患者主觀上會常覺得眼睛乾澀、有異物感、容易疲倦、怕風畏光、容易反彈性流淚,甚至視力模糊。乾眼症會因個人體質、病情輕重緩急有所不同,雖然對視力影響不大,但必須接受長期治療。讀者朋友們發現有上述這些不適的症狀,請趕快找眼科醫師就診,否則一旦演變成角膜炎或更嚴重的後遺症,就後悔莫及。

  乾眼症常見的症狀包括:

●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眼睛紅、癢,感覺有異物、沙礫感、灼熱感、刺痛感。

●對外界刺激比如:光、風、煙等敏感,有時有短暫視力模糊的現象。

●眼睛內或眼睛周圍有黏稠的分泌物。

●眼皮緊繃、有沉重感。

●增加長期閱讀、看電視、使用電腦後的不舒服感。

  在門診常聽患者抱怨:

  「我整天眼睛都覺得很疲倦,尤其到了下午,就好想睡,睜不開眼睛。」

  「我眼睛裡好像有沙子,很不舒服,整天黏黏的,還會流眼淚。」

  「我每到下午眼睛就紅紅、熱熱的,又痠又澀,視力開始變得模糊。」

  這些,便是典型乾眼症患者常見的主觀感覺。

乾眼症好發族群的成因

  3C一族

  沉迷電玩遊戲、追劇、line來line去、上網久久盯著螢幕、用眼過度。

  上班族

  上下班的交通環境汙染、職場環境的空調、工作須長時間緊盯3C產品、眨眼次數不足。

●每隔40-50分鐘離開3C,讓眼睛多休息、多眨眼。

●多熱敷,每次5-10分鐘。

配戴隱形眼鏡者

因隱形眼鏡會從淚液中吸收水分。

●乾眼症患者不宜長期配戴隱形眼鏡。

●可選擇矽水膠、多孔性材料,增加透氧率。

●戴隱形眼鏡不宜超過8小時。

  更年期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女性朋友因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男性多因淚膜的退化、服藥,或其他疾病導致。

●補充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

●女性朋友不建議補充女性荷爾蒙。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乾眼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中的一環。

  找免疫風濕科做全身性治療,使用如奎寧或類固醇等抗發炎藥物。

淚膜的分泌不足或分佈不均勻

  我們的淚膜構造有三層,瞼板腺分泌脂質層,淚腺分泌水液層,結膜杯狀細胞分泌黏液層,這三層中任何一層有分泌不足或分佈不均勻的問題,都會產生乾眼症。

  脂質層分泌不健全

  形成眼瞼皮脂腺功能不良,例如:眼瞼炎、瞼板腺功能異常、眼瞼緣結疤。

  黏液水液層分泌不足

●先天性:

  先天性無淚腺、家族性自主神經機能障礙。

●後天性:

  自體免疫疾病造成,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血液疾病、內分泌失調、感染、受傷,或服用某些藥物。

●黏液層分泌不當:

  維生素A缺乏、化學藥品灼傷、慢性結膜炎、類天皰瘡。

●淚液過度蒸發、淚膜分布不均勻:

  眼瞼疾病造成眼瞼閉合不良,眨眼次數減少,譬如長時間專心開車、一直看電視、打電腦、長時間在冷氣房工作,或戶外強風、燥熱等工作環境。

  2007年國際乾眼病專題研究會(DEWS 2007)以分泌不足、過度蒸發,與環境及其他因素,分析分類乾眼症的成因,包括了:

  淚液分泌不足

●修格蘭氏症候群

  分原發性與繼發性。原發性為:乾眼+口乾+自體免疫抗體;繼發性則為原發性症狀+全身性自體免疫結締組織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

●非修格蘭氏症候群

  原發性與年齡相關的分泌不足所引起。次發性淚腺破壞,如腫瘤切除。結膜結疤導致淚腺分泌小管阻塞,如瘢痕性結膜炎,化學灼傷。此外,任何可能減少角膜表面敏感度的狀況,比如糖尿病、三叉神經受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角膜感染或角膜手術、近視雷射等,也可導致淚液分泌不足。

  淚液過度蒸發

  瞼板腺功能失調,如長期瞼緣炎;眼瞼閉合不全,如化學灼傷;過度張眼、或正常但較大面積眼裂,如甲狀腺眼疾、凸眼症;眨眼次數減少,如巴金森氏症;藥物抑制皮脂腺活性,如青春痘用藥口服A酸。

  環境及其他因素

  抽菸、吹風、高溫、乾燥或空調環境、空氣不佳煙霧瀰漫,或有化學藥品及揮發物質的場所;長時間閱讀,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看電視,或須向上凝視過久的工作。

造成乾眼症的重要因子

  年齡

  淚液分泌隨年齡增長而減少,乾眼症雖會發生於各年齡層,但超過65歲的年長者約75%會出現乾眼症的症狀。

  女性荷爾蒙改變

  更年期後的婦女,因為荷爾蒙間接使淚液分泌減少;除此之外,懷孕婦女及使用口服避孕藥,皆有可能使淚液分泌降低。

  男性荷爾蒙降低

  會導致淚腺發炎和破壞,使淚液分泌減少。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如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甲狀腺機能異常,還有合併關節炎的「修格蘭氏症候群」皆可能影響淚腺分泌淚液的功能。

  有砂眼或慢性結膜炎患者

  因傷害到淚液分泌細胞,或阻塞淚腺小管,而導致乾眼症。

  長期使用藥物治療者

  臨床上某些藥物會減少淚液的分泌,造成或加重乾眼的程度,例如感冒藥、利尿劑、降血壓及心臟血管藥物如β-blocker、抗組織胺、安眠藥、精神科藥物等,都會影響淚液的分泌。

  長期配戴隱形眼鏡

  因淚液分佈不均勻;眨眼次數減少,淚液過度蒸發;角膜感覺變鈍,神經回饋機制中斷;都會造成淚液分泌減少,而造成乾眼症。

  屈光雷射手術術後

  因角膜皮瓣掀開,切斷了角膜末梢神經,使得感覺變鈍,會產生短暫性3-6個月乾眼的症狀,有些患者甚至更長時間飽受乾眼症之苦。凡牽連角膜的手術,諸如雷射近視手術、白內障手術、角膜移植等,皆有很高比例罹患乾眼症。

  其他因素

  瞼緣炎、維他命A缺乏,或化學性灼傷,以及顏面神經麻痺後之眼瞼閉合不全,眼睫毛倒插的患者都可能罹患乾眼症。

●本文摘選自大塊文化出版之《我是眼科醫師,我有乾眼症》。👉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大塊文化 醫療保健 乾眼症 空汙 3C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