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連2勝!球賽如何能凝聚人們的團結力量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隊所在B組預賽13日正式開打,台北大巨蛋晚間上演「台韓大戰」,大批球迷湧入為台灣選手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隊所在B組預賽13日正式開打,台北大巨蛋晚間上演「台韓大戰」,大批球迷湧入為台灣選手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2024年世界12強賽B組預賽正式展開!先後戰勝了韓國和多明尼加2支強隊,以2勝0負的成績暫居首位,日韓媒體對中華隊選手表現及場邊觀眾熱烈應援讚譽有加。粉絲如何成為場上重要存在,又是甚麼促使我們熱衷於到現場看球賽?(編按)

●本文摘選自之《老派球迷的逆襲:挺球員、背紀錄、重情義,找回看球的初衷與樂趣》。👉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克雷格.卡爾卡特拉(Craig Calcaterra)

任何的──無論是對於賽事、電影、漫畫、電視節目或電腦遊戲的熱愛──都不僅是出自於這些活動本身的趣味。大多數的粉絲不會花太多時間去探究自己為何會成為球迷,也不會去分析看棒球、學針織或賞鳥的成本效益。運動是我們熱愛的事物,看比賽是自動會去做的事情,而球迷是一種身分認同

書名:《老派球迷的逆襲:挺球員、背紀錄、重情義,找回看球的初衷與樂趣》
作者:克雷格.卡爾卡特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9月24日

歸根究底,粉絲文化與社群活動和歸屬感有關,甚至可說是一種凝聚力。不管是球迷、影迷或書迷,都會湊在一起討論,哪怕是假設性的話題也好。粉絲文化涉及到建立連結、形成有共同興趣的團體。成員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所以有這樣的互動很難得,否則在其他情況下彼此是永遠不會有交集的。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粉絲文化中也有負面的事物,畢竟激情會令人失控。「粉絲」這個詞語本身可能是源自於某種不健康的涵義。我們無法確定它是在何時出現的,但語言學家猜想,它應該是出自於十九世紀的棒球隊經理暨球探泰德‧蘇利文(Ted Sullivan)。蘇利文在一八九○年代表示,「粉絲」(fan)是「狂熱分子」(fanatic)的簡稱,意思類似於「怪人」(crank)和「著迷者」(bug)。球迷文化有正面與負面的作用,但它確實是受到非理性的因素所驅使,包含宣洩情緒

具體來說,球迷文化是對於某球隊的認同感,而這大多是受到家人的影響所致。心理學家研究了球迷文化(這可是個非常非常小的研究領域),不意外地發現,百分之六十的球迷會接觸運動賽事,乃是受到家人的影響,更確切地說,是受到父執輩的影響。因此,這是一種身分認同,而不是自主選擇而來的忠誠。

這種身分認同會因友誼、社會風氣、居住位置以及文化慣性等因素而增強。觀看比賽、追蹤體育新聞、將心思投入與其相關的一切事物,都是出於長年的習慣與耳濡目染,而不是從客觀的立場去判斷。

12強賽中華隊對上韓國隊,二局下中華隊打者林安可遭到韓國隊投手投觸身球保送(右下),但看球的韓國球迷卻舉起韓國國旗喝采。(圖/聯合報系資料庫;攝影/曾原信)

在二○一八年,研究人員發現,球迷和黨派的支持者會用類似的角度解讀新聞:若媒體指出某支球隊犯錯(如違規或作弊),其球迷會認為是記者有偏見,而不去思考這篇報導的正確性。政治狂熱者也一樣,會認為是特定媒體有敵意,專門攻擊自己所支持的政黨。因此,兩者都一樣,會尋找群體的隸屬感,並以此快速地過濾訊息。

成為死忠的球迷後,只要球場上有爭議事件,就會從團體的認同感來做判斷。若有人從客觀的角度批判自己喜愛的球隊,球迷就會解讀為是在攻擊自己。除此之外,球迷會假定,其自身的好惡一定符合球隊的利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本書要談的正是這一點:球迷的好惡與球隊的利益經常有所分歧。職業運動聯盟最主要的合作對象,其實是政府、民意代表、媒體以及商業團體,我將這種體制稱為「運動產業複合體」(sports-industrial complex)。本書將說明,球團、政客與商業團體相互掛鉤,為了自身的目的與獲利,會濫用球迷的激情、支持與忠誠度,甚至不惜傷害其所熱愛的球隊、城市以及運動員。有時它們還會阻礙社會正義的發展。

本書將探討,在哪些情況下,運動聯盟與產業的共謀分贓,與球迷的喜好是相反的;而身為球迷,我們又能採取哪些行動來對抗。

在政治領域上,我們越來越清楚,投票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對候選人來說,贏得選舉就是最終的目標,而不是為了實現政策和改善社會弊病。同樣地,各個競選團隊都是敵對的陣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運動賽事的脈絡底下,這種氣氛有其特殊的意義,但在政治活動中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與此同時,體育迷和評論員們卻開始像搞政治一樣扭曲事實、無中生有以及到處放話。福斯體育台的評論員斯基普‧貝萊斯(Skip Bayless)就極具煽動性,其影響力遠超過懂得理性分析、受人尊敬的專家。

由此可見,名嘴式的評論在新聞節目中已蔚為主流,而且比綜藝節目或報紙社論更為偏頗。不久前,全美最大的體育新聞平台SB Nation還提醒它旗下的創作者「運動賽事是壁壘分明的」,鼓勵他們在寫作時要明顯表達對不同陣營的強力支持或敵對意識。同樣地,政論節目的主持人或新聞主播也會刻意去迎合觀眾的偏見。

大巨蛋湧進滿場球迷為中華隊加油。(圖/棒球協會提供;攝影/張哲郢)

當然,球迷文化不是徹底有害的;對賽事狂熱有不理性的一面,但也有其價值。我是資深球迷,知道這種熱情多麼吸引人。相關研究指出,球迷的身分可形成認同感、行為動機並改變接收訊息的角度。這是新穎的研究領域,專家也尚未發現,狂熱的球迷容易會有暴力或反社會行為。

事實上,死忠的球迷自尊心、自信心和歸屬感都比較高,在生活中容易產生正面情緒,比較不會憂鬱和感到疏離。他們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比較樂觀,也能從賽事中找到應對的策略。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之《老派球迷的逆襲:挺球員、背紀錄、重情義,找回看球的初衷與樂趣》。👉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時報出版 職棒 棒球 中華隊 粉絲文化 生活休閒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不只京都排外?旅客被討厭之因:太重視體驗、忽視文化習俗

「永遠交不到女朋友」是事實還是想像?關於自我對話的力量

她拼命想戒掉購物慾,卻在黑五購物節瘋狂大特價時「破防」

虱目魚如何成跨國美食?為何被世界稱為「牛奶魚」?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