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說話?」腦科醫師的10年爸爸經驗:給孩子多點機會,過程最重要

圖/Pexels
圖/Pexels

多數人一定無法想像,我身為專科醫師,特別關注小朋友的腦部發展,那我的孩子肯定無風無浪,是嗎?其實我的孩子從小到大的確還算平順,但是直到二歲左右,他幾乎都不願意開口說話……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書名:《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
作者:翁仕明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1日

文/翁仕明

沉著面對孩子的難題

多數人一定無法想像,我身為腦神經專科醫師,特別關注小朋友的腦部發展,那我的孩子肯定無風無浪,是嗎?其實我的孩子從小到大的確還算平順,但是直到二歲左右,他幾乎都不願意開口說話,而我自己又是所謂專門診治語言發展的兒科醫師,想起來豈不是有點諷刺。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說話?

仔細地評估了孩子的相關狀況後,我發現他的聽力是正常的,應該很清楚地聽到了我們的日常談話。而且對於我們所下的指令,他不但能夠體會,也都能明確執行。所有的前輩們都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可能包含有情緒以及肢體動作等等,不是僅僅限制在口說語言而已。

我的孩子除了不太說話以外,似乎其他方式的表達能力都很正常。多數的專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會建議,可以營造一個適合他學習口說語言的環境,另外就是要有一點耐心。畢竟孩子就像一個等待發芽的種子,絕對不可能澆水個幾天,就馬上看得到發芽,更不要說開花結果了!

但是各位家長們你們仔細回想,我們是不是經常處在一個很焦急的狀態呢?我常跟很多家長聊,是不是非得要贏在起跑點?那我們可以接受輸在終點嗎?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每個人都知道,起跑點跟終點只是片刻罷了,過程往往才最重要。一旦家長陷入過度焦慮的情緒中,我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一種,巴不得揠苗助長的手段,強迫孩子們快速成長。

原來我也會沒耐心

我必須坦承,自己也非常沒耐心。對孩子的表現,如果落後太多,多少也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回到我自己的孩子兩歲後的語言發展,一方面我相當焦急他總是淡定地不說話;一方面理性的我又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評估,現在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給他機會。

這樣的天人交戰,我想很多的家長也都親身經歷過吧?無論是孩子的生理心理,或者是學習上的課業表現,我們常常以一種過來人的角度,試圖想要改變孩子學習的步調。問題是,這真的是最有幫助的方法嗎?

孩子的確是我們的骨肉,但是孩子並不是我們的一部分或延伸,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兄弟姊妹或者是父母親,都不見得有跟他一模一樣的內在條件,所以我們過往可以做到的,也並非一定能體現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換個角度想想,他們也有青出於藍的機會啊!而當他們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時,我們有時候卻忘了鼓勵他們。

耐心和信心,我相信一般的家長都有,只是,那種求好心切的念頭,往往會掩蓋了一切,而讓我們不自覺的陷入一種困境。只要孩子不是如我們所願地前進,家長經常會覺得受挫,而不能接受其他各式的替代模式。這其實是一種不理性的選擇,那為何我們會習以為常呢?

因為我們將其包裝在愛的糖衣之下,把所謂的「我是對你好」這種說詞,將某種程度的情緒勒索,含藏在其中,而主因卻是缺乏充分溝通所導致。正確處置應當要能知己知彼,除了解我們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別忘了我們對孩子的判斷是否過於武斷?執著在片面的訊息上,忽略了全面的審視,那這樣所做的判斷,就會過度輕率了,不是嗎?

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理性的我最後還是說服了自己,給孩子多一些機會,讓他更有信心地學習口說語言。果不其然,他在約莫接近三歲時,發現了語言的神奇魔力,就劈里啪啦地開始說出一大堆話,讓我好生驚訝!的確,保持耐心與信心,並且客觀地評估孩子的條件,是我們帶領孩子進入學習領域的一大挑戰。孩子呱呱墜地後,不過只是個起頭,真正挑戰從養育開始,之後才能赫然體會拉拔孩子的辛苦。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出版之《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三采文化 兒童發展 腦神經 親子教育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剛當媽時,我一點也不愛小孩」除了堅持,別無選擇的母親

調整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嗎?

琅讀金句/大谷翔平的成功心法!努力沒有回報就停止,正是平凡的原因

別兇正在哭鬧的孩子,坦率的對話能讓育兒變得更輕鬆!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